

浪淘沙令 往事
文/于公谨
杨柳现温柔,
水过悠悠。
东风几缕在含愁。
且看长亭花漫处,
月色幽幽。
浪卷永不休,
且在漂流。
曾经往事过心头。
回首看沉思万绪,
梦在兰舟。

清平乐 把酒
文/于公谨
梧桐细雨,
落下情千缕。
万种浮云留思绪,
相伴西风几许。
清冷雁过西山,
偏偏落叶如船。
雾锁心头处处,
无声把酒阑珊。

七言诗 迷离
文/于公谨
长空月色在迷离,雨后濛濛百艳奇。
雾转朦胧千万里,星辰百念在迟疑。

随笔
赵佶的字,看看就行
文/于公谨
因为我喜欢书法,有时候,有人就会和我交流一下。说实话,懂得并不是很多,也只能算是爱好者,也能够识别处几个人的书法,比如说王献之的字。有一个叫做名的人,拿出了一幅字,给我看,说写得怎么样。我看着铁画银钩,说赵佶的字,很不错,只是人不怎么样。名说,毕竟是一代帝王。我说,一代帝王当到这样,还不如死了好。名说,字和画,是皇帝里面第一。我说,作为一个皇帝,如果是简单的书法家,或者是画家,谁都可以做了。
名说,这倒是。我说,很多时候,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能够当皇帝?如果是作为一个书法家,或许是可以;作为一个画家,也是很不错,只是做帝王,就是太失败了。名说,可能这也是人们喜欢汉唐的原因吧。我说,我也是喜欢汉,而不是很喜欢唐,因为汉是大杀四方,“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是气魄;在汉朝的时候,其它民族,敢对汉朝说不?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敢,毕竟是强汉;只是唐朝,就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想要对唐说不。
赵佶的字,我承认是很有价值,也仅仅是欣赏而已,却并没有可能会想要放在心上。可能是很多人都是觉得,赵佶的字,是价值几何,对我来说,赵佶的字,也就是看看而已;可能是有价值,却并没有值得赞赏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作为一个帝王,他的字并不重要,他的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统治方略,怎么才会达到这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不是看到敌人,就直接投降,就直接跪下来。
看过很多的书籍,里面记载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只是并不愿意看到我们国家受到欺侮的时候,而是想要看到我们国家强盛的时候。而最不喜欢的,就是赵佶这样的帝王。如果他考虑到国家,就没有可能会出现“靖康之耻”;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保护国家,也没有想过别人,考虑的从来就是自己,享受的也是自己,结果就变成了这样,被很多人厌恶和唾弃,也是被金国人侮辱。
金国人从来就没有把赵佶当做人看,而是当做了一个玩物。就是这样的人形玩物,即使是字写到再好,有什么用处?字是不可能会打败敌人,也不可能会消灭敌人,更不可能会杀退敌人,也不可能会承受刀枪棍棒,唯一的可能,就是消遣。用一句话说,就是没用的东西;并不是对哪一个人来说,而是对国家来说,就是没用的东西。当然,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写字是好看,也是让我们感觉到赏心悦目,也是感觉到很好。
也就是这样一个优点,对国家来说,根本就没有多少用处。如果是有用,赵佶也不可能会经受了那么多侮辱,到最后屈辱而死。我曾经对很多人都说过,字也就是欣赏而已,没有什么用处的,也可不能会代替吃饭,也不可能会代替睡觉,也不可能会代替方便。既然是代替不了,那么也仅仅是欣赏就行。就像是赵佶的字,铁画银钩,也只是看看就行;如果是李世民的字,价值倒是很好,毕竟是“唐宗宋祖”。

秋日恋歌之主人的秋
第一章、落叶
只是岁月的波纹,在露出着疑问,我是否依旧是秋的主人?
落叶的黄,会露出很多迷茫,就像是一个个蝴蝶,在西风里面,展开着一个新的世界。
并没有想要走出去,却依旧学会了感受着花坠的流星雨。不喜欢看见花儿的忧伤,却在心理,已经开始感受着这份凄凉。
可能是我习惯了孤独,很多时候,都是在独处,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也是在这个方寸的空间。可能是自卑,让我心中有了很多的畏惧,也有很多的害怕,也有很多的挣扎。不知道多少次,我都想到了《装在套子里面的人》,对很多事情的担心,也让心性变得不稳。为了不再受到惊扰,或者是说经历苦恼,就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面,不再经历外面的风雨,不受侵袭,也不受到打击。所有的一切,当然是包括自己的身体,也是包括自己的思想,也是包括自己的梦。在外面,很多时候,都是戴着一副假面,露出虚伪的笑,不会说出自己的感觉是好,还是不好。而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就会没有这样的考虑,可以随性的笑看鸟儿飞去。
很多人都是在开始着冒险,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去感受着岁月的海滩。只是我的梦,却涌动很多的苦涩,还有很多的朦胧,让我不敢轻易地去尝试,只能是淡淡地走着自己的足迹。
冷暖自知吗?还是经历的风沙,让我受到了惊吓?好像都不是,是我的心自私,才不敢这样张罗,也不敢让日子产生任何的交错。
这让我想起了树叶,秋天的树叶。
树叶为什么会凋零?难道树叶就没有了感情?
并不是没有了感情,而是没有办法适应环境,也是很多时候,都是受不了西风的冷落,才会这样在交错。即使想要继续依靠着树,那些秋风的苦楚,让它们不忍心继续这样待着,就只能是这样落下,还要展示着一份优雅。
春天总是缓缓地走来,而秋天总是很快,就会直接过来,让我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觉,天空的月儿,会变得风韵,有着几分诱人。
有时候,也是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清醒?为什么会这样平静?为什么会这样冷漠?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也想要长时间的睡觉,即使是变老,也没有什么感触,也不会有什么模糊,毕竟是睡了,既没有什么挫折,也没有什么坎坷,也没有什么苦涩。即使是碰到了伤,或者是有了凄凉,也仅仅是知道,这是梦里的不好,而不是现实的嘲笑。
或者,就拿起酒瓶,开始喝着酒,开始麻醉我的神经,这样可以忘乎所以的大叫,可以摒弃很多的讥嘲。只是我不喜欢喝酒,毕竟入口,会感觉到很苦,会让我感觉到踌躇。本来的经历,都已经让我感觉到生活的苦意,在弥漫,在我的身边,不断飘散。这并不是简单的感受,真实的闲愁,在酒里,在我的心里。难道还要饮酒?这并不是拥有,而是经历的苦痛,还有岁月里面的沉重,还有很多的伤感,在酒里蜿蜒。这是一份感受,至于是否是闲愁,我不知道,而知道的,就是西风在笑。

浪淘沙令 梦幻
文/于公谨
鸿雁在流连,
月色阑珊。
秋风难掩夜中寒。
冷冷清波飘荡处,
几缕寒烟。散聚到云山,
半卷珠悬。
忧伤万种几盘旋。
未忘玉箫声婉转,
梦幻从前。

清平乐 寻欢
文/于公谨
双双燕语,
冷落桃花雨。
数尽离弦三万许,
入梦悠悠思绪。明月夜入江天,
飞星婉转流连。
莫道红颜易老,
无声且去寻欢。

五言诗 雁
文/于公谨
落叶伤情处,悠悠水在流。
难眠明月在,雁叫几时休。

随笔
有些人的嘲讽
文/于公谨
曾经写过一篇文字,名字叫做《给中国人花钱,就是为了培养汉奸》,写到是日本人并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地给我们中国人钱;给中国人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汉奸。有人就说,不要道听途说。当然,也有人是极尽嘲讽之能事。问题是,这是日本的外务省所公布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胡编的。按着他们的意思,不要人云亦云;就是不要听日本人在胡说八道?难道日本人就是为了恶心我们,才会这样说的?
这个好像不是吧?曾经有人写过文字,叫做《东京拯救了我》。我不知道东京怎么拯救了这个人,只是知道,这个人并没有写《华盛顿拯救了我》,或者是《伦敦拯救了我》,就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东京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拯救了这个作者?如果是这个作者没有拿日本人的钱,东京会拯救这个作者?可能吗?有人听说过日本人拯救过中国人?好像是没有,只是听说过日本人屠杀过我们中国人。
可能是我见识浅薄,或者是说,我的视野面不广,并不知道日本人会给中国人钱这件事。也就是从日本的外务省公布里面,才知道,是为了文化交流。真的是“文化交流”?郑强先生,曾经就日本人的话题,说过日本人是什么样子。难道郑强先生撒谎了?还是我不知道,日本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给中国人钱?为了所谓的“文化交流”?名义上仅仅是如此,恐怕里面就没有这样单纯了。并不是因为没有给我钱的原因,我才会这样说。我知道我不够资格,获得这样文化交流的机会,可能是质疑我文字的人,有着这样的资格吧?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是也进行了文化交流?是否是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也想要知道他们的感受是什么。
郑强先生在日本待过,就说日本人不允许交谈七三一部队等方面的内容。很多人都说过,日本人所学习的历史,是扭曲的历史,而不是正常的历史。是不是这些人和郑强先生一样,都是瞎编的?郑强先生从日本回中国的时候,日本人是拜托着郑强先生给日本说好话。这也是郑强先生胡扯的吧?对于某些人来说,很多事实,即使是摆在了面前,也是会说,这是胡扯。那么,什么不是胡扯?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人云亦云?
就像是日本,在给中国人钱,并不是给每一个人中国人,而是给很多有名气的中国人。这件事情是无可否认。当然,某些人也是看不到,也是会说,日本的外务省,从来就没有做过,也是从来就没有给过,这都是某些人的自愿行为,也就有了《东京拯救了我》这样的作者存在,对吧?只是我好像看过一段文字,里面记录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自己承认拿了日本人的钱。当然,对于那些嘲讽的人来说,我是不可能会记清楚,可能也是胡编的。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日本人就会无缘无故地给我们钱,没有任何的目的。只是日本人会对中国人这么好?可能吗?我不知道。最起码是,我没有接过日本人的钱,也就不知道这里面存在什么事情了。当然,那些嘲讽的人,不知道是否是这样认为的;或许,他们虎躯一震,日本人就会跪在他们的脚下,送上钱来。

初冬(二三)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住家过日子,毕竟不是商场,什么东西都会预备好;还有,即使是商场,也不可能会都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因此,很多时候,缺少使用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药品,也不可能会把药房搬到家里去。如果是需要用药,家里没有,很正常的情况下,就会到邻居家里借用一下。然后,自己去买药,归还给邻居。邻居即使是不要,自己的心意也要做到。毕竟邻居不欠我们什么,也不肯会专门为我们准备药。
我说,应该是给的。
树春说,没有说不借。毕竟是邻居,好亲不如近邻。
我说,对。
树春说,问题在于,以后凡是用到这种药的时候,就会过来借。
我当时就有些惊讶,说这还要脸不?
树春说,我也没有想到她的脸皮会这样厚。直到把我的整瓶药都借没了。
我说,怎么会知道没有了?
树春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最后过来借药的时候,我看到瓶子里面有几粒药,就把瓶子都给她了。我就刚开始用了几粒,而以后都没有用到,结果是她用完了。
我说,够可以的。
树春说,也没有想到她会是这样的。
我当时并没有立即说出话,而是想了一下。曾经有一个老家的人告诉我,说高华和她的丈夫,是怎么对待老人的。当时,她的丈夫,在高华的挑唆下,对老人是又打又骂,而高华的脸上,没有半分惭愧,就像是得胜的冠军一样,得意洋洋。
当时,我是很不明白,就对老家的人说,怎么会?
老家的人说,是真的。
我知道他以为我是不相信,就说,我的意思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老家的人说,真的是不够丢人的。
我说,既然是丢人的事情,为什么会得意洋洋?
老家的人说,从此之后,可以不用养老人啊。
我说,啊?
老家的人说,你是想不到?
我说,怎么可能会想到?
老家的人说,这个人的心肠,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我说,还真是。



于公谨。辽宁省瓦迈店市人,喜欢写作,爱好书法,散文,小说,诗词,剧本,皆有作品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