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散步
文/豫川闽人
(原创首发)
花甲添四了,从没有正儿八经在老家散过步,今年过年在老家过,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看看天气不错,便和家人一起在住屋下的公路上,慢慢的轻松自如地自西向东走,虽不是很大的公路,但平展着。走到村庄的水口,慢慢的上一小段坡便到了村的祠堂坪上。这是全村最大的一个坪,有什么比较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坪的北边有一原来是学校,现在改为老年活动室,白天村中在家的老人没事时都会到这里集中,看看电视一起聊聊天。今晚是除夕,室内有许多人在看春晚节目,热闹极了。大坪上年轻人在敲锣打鼓,准备着去“迎灯子”。“迎灯子”又叫“迎丁”“赶龙”表示迎来人丁兴旺,赶来龙脉强壮,添福添寿,展望村里代代人才辈出。这“迎灯子”的习俗自建村以来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多年了。一百五十多年来每年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如遇雨天改为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人参加,大家提着自制的灯笼,去“迎灯子”。早先是用煤油灯做的灯笼,后来是用电池做的灯笼,现在是充电的很漂亮的灯笼。
这样的活动于我有四十多年没有参加了,在青少年时期我也是积极参加的。今天又逢上了,我童心未泯,也想和他们一起参加,虽然天气寒冷,后生仔都叫我们不要去了,怕我们走不动了。但我们站在人头攒动的大坪上,被那激昂的锣鼓声催动得全身热气腾腾,充满活力,浑身是劲。
自己感觉完全还能走得动,便带着童真也和他们一起行进在“迎灯子”的队伍中。听着前头很有节奏的锣鼓声,看着夜幕下长长的,蜿蜒曲折的流动灯笼,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虽然是晚上,走着山路,途中我们走的脚步还是很稳健,不会比年轻后生走得慢,能够紧紧的跟上年轻人,我们把这活动当作散步,作为一次夜行爬山锻炼。心中快乐着!一路上和大家一起带着欢快的笑声,边走边谈论着往年“迎灯子”的情形和许多趣事。
喧闹的锣鼓声在前边开路,后面跟着长长的提着灯笼的人流,像一条巨大的闪光的长龙从祠堂坪开始出发,沿着村里古老的石砌大道,先去水口的佰公坛参拜,再经野猪滂——迎灯子窝——鹅公坵——石岗眉头等山岗小道,锣鼓声声回荡在山谷。沿途山下的村庄看到山上蜿蜒闪光的游龙,听到我们的锣鼓声,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烟花迎接我们。大约走了两小时左右的路程,回至村里后又到村水口的佰公坛祭拜,拜完回到祠堂坪上祭拜祖宗。
整个行程和活动真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此时整个山村沸腾了,家家迎接“人丁”的烟花爆竹齐放,声震如雷,一时间天空变成了花的海洋,那场面令人心潮澎湃。
“散步”回来,我的心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恍惚看到家家喜庆盈门,添财添丁,老人添寿添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