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存了68年的入党申请书
特约撰稿/饶晓辉/江西

听说东乡区虎圩乡艾田石塘村,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革命,至今仍保存着一份六十八年前写的入党申请书。不久前,笔者带着敬意之情专程到石塘村,拜访这位人称东乡的“甘祖昌”一一饶光辉老人。
走进饶老的家,我们仿佛来到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但见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烫金的牌匾,上书"光荣之家”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厅堂里贴满着"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江西省最美家庭”等荣誉奖状。透过这些红色的印记,看得出饶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更是光辉的一生。
“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保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和决议,服从党的分配和交给的工作;保证遵守党的组织和纪律,站稳立场,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保证努力生产、积极工作,团结带领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当作者说明来意后,饶光辉老人转身进得屋内,取来一个小木匣子,缓缓打开后,从里面取出一张早已发黄字迹有些模糊的信纸,这便是老人用心血保存了68年的入党申请书。

饶光辉,1932年出生在抚州市东乡区虎圩乡艾田石塘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也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农村老党员。解放前,饶老帮地主家放过牛、砍过柴、打过短工。从未进过学堂的他,深知旧社会的艰辛和困苦,他知道,要谋求幸福生活,只有投身革命。一九五O年,刚刚年满18岁的饶光辉便投身军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第二年,他便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部队紧张艰苦的的日子,饶光辉积极进取,空闲时并主动寻求有文化的战友,帮忙教他认字写字,学习文化知识等。后来,在掌握一些基础的识字能力下,饶光辉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交给部队党组织。“当时我花了将近三个晚上的时间,写了两封入党申请书,上交给组织一份,把一份留了下来,自己时常看看,用来鞭策自己,在这些自己许下的诺言里,有多少做到了,又有多少还需努力的。”说起这些,九旬高龄的饶老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通过其自身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26岁那年,饶光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饶光辉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而这封保存了68年入党申请书,也一直成为饶老生活和工作中的“整容镜”,无时不刻地照着饶光辉前行的方向。同时,也见证了老人对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忠诚,光明磊落的一生。
在部队,饶光辉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又随部队参与剿匪。老人清楚地记得,在上饶铅山某地的连续夜间剿匪作战中,他不慎掉进土匪挖好的一个数米深的暗坑里,脚底板被暗坑里的铁钉刺穿,钻心的疼痛、无法攀爬上来的暗坑,瞬间让其感到绝望。但是,当他想到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互帮互助、相互合作、团结一心”的誓言,饶光辉对部队和战友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他相信部队和战友们一定会找到自己。没过多久,部队发现掉队的饶光辉后,及时派人返回寻找。当搜救小分队发现饶光辉因不慎摔落在土匪布防的暗坑后,战友们用8根皮裤带连成的一条长绳把他拉了上来,并背着他送往医院救治。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为此留下了后遗症。出院后的饶光辉因身体原因,无法再适应部队的高强度训练,组织上批准他转业回到地方。
转业回到地方后,按照当时的政策,饶光辉本可被按排工作。但他主动放弃上级组织对他的工作按排,坚持回到老家务农。退役后的饶老始终怀念部队的生活,时常把自己当兵的故事讲给村里的乡亲和自己的家人听。在饶老红色精神的熏陶下,村里很多后生,包括饶光辉的小弟和外孙都积极响应祖国征召,先后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从小立下凌云志,常怀一颗折桂心。几十年来,饶光辉老人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和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为了做到思想上不落伍,行动上不拉袴,他每天都会拿出报纸书籍学习翻阅,充实自己,时常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在饶老的枕头边,一本《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已经伴着他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我每天都会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每每读到一些重点语句就用红笔划着。”饶老告诉作者,几年前曾有人出高价想买我这本书,我说什么都没答应。言及此,老人满脸自信,他说,这本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明前途,越读心里越明亮。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逝去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老人对党的忠诚。饶光辉就是这样一位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妻子病重、家庭生活再困难,也从不向党组织提任何要求,默默地恪守入党时的誓言。他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村里田畈上,哪里的灌溉水沟堵了,他就会扛上锄头去疏通;哪里的路坏了,他就会去铺平垫补;哪家村民遇到困难了,他都会主动去帮助解决。他刚正不阿,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却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村干部想帮他把门前铺上水泥地,却被他坚决拒绝了。申请书中最后写的“跟着共产党,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正是这位老党员、老战士的美好期望。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饶光辉用68年不变的初心守住那份对党的无限忠诚;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
晓辉写光辉,光辉耀我心。如今,已是九旬高龄的饶光辉老人,仍然是当地基层的一名党史宣讲员。他继续发挥余热,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书写人生传奇。愿饶老的红色精神像万道霞光,辉映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永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虎圩乡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