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300(七)
300下洞子尾声曲(七)
宅男的回忆与企盼
近日病毒漫延,民众无法出门,本人变成了宅男。借此机遇,写部《回忆与企盼》以此打发时光。
久远的回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庆活动前夕,市文化馆两位老同志专程来到我家,为三十周年的大庆活动征稿。我当时手头没有相关资料,只有一张现成的《人民日报》那张报纸全文刊登了张志新烈士坚持真理英勇就义的全过程。本人将全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为张志新不幸遭遇痛哭流涕。我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笔端,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内,写出了《张志新一一人民为你树碑立传》这首小诗,交给代文宗,严显两位老同志,算是完成了一件政治任务……。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首小诗被发表在文化馆的《敦煌文艺》专刊上,还有幸评为诗歌类创作的二等奖。作者还有幸参加了县文化馆举行的颁奖仪式。这件事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久久难以忘怀……。
早在一九七二年三月份,市文化馆征集纪念毛主席巜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何生祖同志是组委会成员。何生祖是我熟悉的老学友。前几年,学校组织学生上山下乡,何生祖两次下乡,都住在我家。一次是杨德清老师带队,还有一次是钟成松老师带队。我对这些往事记忆忧新。
个人作为校革委会委员,对于这次庆典活动,没有作品参赛,总觉不妥。于时,个人决定写部作品一一书名暂定为《在“五、七”道路上前进》(以下简称《前进》)。我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班主任老师母生玉,他很支持我的行动,并把自己的办公桌借给我,让我在教师办公室加班搞创作。我把郭家堡中学在学农基地,开荒,浇水,挖渠等等场景如实写下。大约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每晚写两千多字。一部近八万字的《前进》书稿得以完稿。这部书稿在市文化馆展出近半年时间。作者被酒泉市文化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创作奖的获奖者。这件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一日那天,个人被敦煌县人民武装部批准,光荣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不知是那位文友,将《前进》书稿子寄到部队的政治处。更有好友立即将《前进》书稿寄到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个人真不知道,这么贴心的好事,都是谁干的。也不知道该感谢谁。时过境迁,几年后,个人退伍前夕,政治处首长,才把《前进》书稿退回作者。
收到书稿以后,我看到《解放軍文艺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写的退稿说明。信中说:“《前进》书稿,不适合军方出版,建议由地方儿童出版社出版”。自己退伍以后,就把书稿带回老家。个人万万没有想到,《前进》书稿在一次火灾中灭失,连片张纸质手稿也找不到了。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四十年后的二零一九年,敦煌市委宣传部征集庆国庆七十周年征文活动。热爱祖国,歌颂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光荣任务。个人根据平时阅历,很快起草了一篇巜历数国运》的短诗,转交市作协征稿办公室。我想,作为一名农民,一位业余作者,重在参予。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巜历数国运》这篇小诗文,欣然入围,荣获优秀作品奖,并且收入到《祖国好家乡美一敦煌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集》一书。这使个人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
一
从国庆三十周年大庆获奖到建国七十周年再度获奖,时隔整整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不论在人民军队,还是在故乡的田园间,个人从未停止笔耕。《难忘的一课》,《彝族战士热爱华主席》;《永梅赞》;《勇顶矿车》;《农家女》,巜故事会》等报刊杂志都有作者的文稿发表。
回忆近半个世纪个人的创作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至今记忆忧新,始终铭刻在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
二
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脑海中将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遐想。假设,我把以前在不同报章,不同杂志刊登的诗文书稿汇集起来,印成一本小册子,不知有没有知音,有没有读者。我心中也没有把握,就像十五个吊捅打水,七上八下的。总之,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奋斗过,前进中,有喜有忧,喜忧参半,有血有泪,有惊有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征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虽不闪光,却也灿烂。
三
现在,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型病毒肺炎之时,人们都呆在家中,无所事事,也是一种无奈的贡献:。平时忙忙碌碌,匆匆来,匆匆去,很少有时间回头数过去的脚印。现在都成宅男了,想想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还是挺有意思的。这是一 次极好的创作机会,让我抓住机遇,整理这篇文稿,温故而知新,挽起袖子加油干,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夺取抗击新型肺炎的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这就是宅男的回忆与企盼,作者希望早日与文友墨客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