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文/高志宝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备受国人关注的“胡鑫宇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警方给出最终结论是胡鑫宇因抑郁而自缢身亡。文中披露了胡鑫宇生前一些日记以及录音笔存储的相关信息等内容,证实孩子早有厌世情绪,且几次萌生轻生念头,在曾经试图努力呼唤被亲人关心关注未果的情况下,几经犹豫徘徊挣扎但未能走出困扰和阴霾,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读罢沉思,感慨多多,疑问多多: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家长们应该如何爱护好我们的孩子,使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孩子因抑郁而自杀,胡鑫宇案既不是个案,也不是首案。近年来,类似悲剧频频报出,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发出警告,很多专家学者在深入剖析之后,给出良方。很多家长在深刻反思之后,努力付诸实践,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但令人心痛的是,悲剧还在上演,依然还有很多孩子离开了这个可爱的世界。痛定思痛,让我们许多家长老师专家学者爱心人士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直面这个沉重的话题。
其实,关于如何去做怎样去做的方法,网络上比比皆是,而且分析精准透彻,说的头头是道,无论针对家长老师还是家庭学校社会,都有非常具体明确而且超好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大家只要去网上搜索就可以找到。所以寻找治病良方本身不难,难的是具体实施,按方抓药,按时熬药,坚持服药,这才是当下最需要做到的。比如学校教育层面: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必须马上列入日程,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开始再逐步完善。比如家庭教育层面:家长们一定要拿出时间,认真学习好的做法经验,然后真心实意的去领会去实践,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有目的有步骤的建立科学的温馨的和谐的亲子关系。比如社会层面: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面典型,积极组织支持各种公益活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等等。
总之,现在我们不是缺少治病良方,而是缺少实实在在坚持不懈的实施与落实。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观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必须马上加以解决。悲剧绝不能一再上演,借用鲁迅先生当年的一句话说: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