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石顺义一起的合影)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著名军旅词人石顺义侧记
戴召民
著名军旅词人石顺义则是地地道道的沙河人,笔者以老乡的名义曾两次进京采访了石顺义。在石顺义教师家中,别一样乡情,别一样气氛。谈家乡、谈创作,大家亲如一家,交谈中,他谈自己的很少,问家乡的很多,小到家乡人的传统生活习惯,大到家乡的经济文化发展。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提前拟好的采访题纲都落空了,临别我提出与他合影的要求,他还很郑重的穿上了军装并送给我一本他的诗词集和他创作歌词的光盘……
绿绿的军旅情,浓浓的乡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情怀,牵动着我的笔去找寻关于他人生和创作的年轮……
石顺义,男,汉族,河北沙河人,中共党员。1949年11月出生,1968年9月工作,1970年12月入伍,毕业于北京市建筑学校。现任空政文工团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总政艺术系列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文学会理事、全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代表作有歌曲《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兵哥哥》、《军人道德组歌》、(共8首)等,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
《说句心里话》获总政90年代战士最喜爱的军旅歌曲特别奖、《父老乡亲》获建国以来优秀歌曲奖及改革开放20年优秀歌曲奖、《一二三四歌》获总政90年代战士最喜爱军旅歌曲特别奖及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黄河源头》获罗马尼亚举办的国际金鹿杯优秀歌曲作品奖第一名、《人民战士的母亲》获国务院文化部优秀歌曲创作奖、《兵哥哥》获1996年总政作品一等奖、《白发亲娘》获1995年中央电视台优秀歌曲评选特等奖,歌剧剧本《爱与火的四重奏》获中国歌剧研究会优秀作品创作奖,共有50余首歌词获全国全军或国际性大奖。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
石顺义,属牛性温和且执著,故长于耕耘。幼年的他扛着祖辈传下来的犁在黄土地上耕耘;现在的他攥着祖辈从未握过的笔在“方块田”里耕耘。父亲是一个饱受苦难的矿工,母亲是一个不识字的农妇,他从小既没受过艺术的“熏陶”,也没领受过文化的“真传”。多年辛勤的耕耘没有白流血汗,于今被人给戴上一顶“著名词作家”的桂冠。然他说,贫寒的出身,当兵的经历,使他认识了“中国的脊梁”、“长城的根基”。
一脸的憨厚,一脸的朴实,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会给他这样一个评价。在他身上找不到当今“腕”盛气凌人的孤傲,在他的口中听不到如今“大家们”自命不凡的张扬。他书房挂着一幅著名诗人藏克家为他撰写的对联:凌霄羽毛原无力,落地金石自有声。这大概是他修身的座右铭。人常说:“文如其人”,的确如此。石顺义的作品以朴实无华、贴近生活、真切感人而著称,他的人品和他的作品一样,一个平常人、一颗平常心,常中不凡、平中见奇。
当兵写兵军营情
1995年春节晚会,宋祖英一曲《兵哥哥》使亿万听众为之倾倒,那真挚的感情像不可阻挡的潮水撞开了一扇扇情感的大门。又是他石顺义,是啥时候又鼓捣出这么一个《兵哥哥》?说起来,这里面也有一个极有人情味的故事。一次,石顺义到部队体验生活,晚饭后外出散步路过一个水果摊时,耳边传来摊主亲切地叫卖声:“兵哥哥,买桔子吗?先尝后买,包您满意。”一声“兵哥哥”叫的像吃了他的桔子一样心里甜丝丝的,本来没打算买的他却在小摊前留下了脚步。他买了两斤回去,慢慢的吃出了味道: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就拿咱当兵的不当一回子事,出口就是“傻大兵”、“穷当兵的”,和社会上那些一掷千金的“大款爷”们相比,当兵的是穷,他们每月只有几十元的津贴费,可他们并不傻,他们需要得到理解,他们需要得到尊重。这声“兵哥哥”叫的那样入耳、那样入心,这不正是自己在寻找的那份理解和那份尊重吗?如果这位摊主是位姑娘?如果这位姑娘是战士的未婚妻?想死个人的兵哥哥,去年当兵到哨所,夜晚他是我枕上的梦,白天他是我嘴上的歌……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常思恋那个梦中的她。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这句“心里话”,说到了每个战士的心坎上,说出了每个战士的心声。这首歌是最能体现石顺义创作风格的代表作,没有矫揉造作,通篇都是直白的大实话,像谈心似的娓娓道来。那样真实、那样亲切、那样自然、那样贴近。正是因为上述的几个特点,这首原本是写给军人的歌,现在早已飞出军营,走出几乎每一个卡拉OK厅。工人农民爱唱它,学生教师爱唱它,连外国人也爱唱它,在中国歌曲大奖赛上,一位外国留学生居然以《说句心里话》捧走了奖杯。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我爱你”相比,和那些矫揉造作的“你好好可爱”的词句相比较,这些植根于生活的词句里,有着无限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父老乡亲不了情
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文化部、总政治部、中央电视台同时在紧锣密鼓地筹划3台大型庆祝晚会。作为军旅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是首选的独唱党员,晚会筹划之始,总政那台晚会的总导演就拍定给她一个3分钟的版块。任务敲定了,歌还没有着落。一时间,词曲“大腕”们闻风而动,争相献艺,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表现机会,彭丽媛选来选去,没有一首令她十分满意,为难之际,她的教师金铁林给她送来一张歌单,这张歌单上甚至没有词曲作者的名字。“小彭,我觉得这首歌比较适合你。”到底是教师了解他的学生,彭丽媛接过歌单,浏览了一遍歌词,哼唱了一遍旋律,格外喜欢,从内容到旋律都适合她的演唱风格,更加打动她的还是那歌词里蕴藏的浓浓的乡情。就是它了!她将自己选定的歌曲报给导演,没曾想在审查时却遇到了麻烦。“这首歌和我们晚会的主题不吻合,我们要求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心连心,这首歌只写了一个小小的我的个人感情经历,压根就没有党和人民的关系。曲子可以保留,但词要改。”这是上级部门的审查意见。几经辗转,找到词作者石顺义。石顺义虽然对这种审查结果持有不同意见,可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服从。他口头答应修改,却迟迟不作行动。录音的最后期限到了,石顺义一天接到3块金牌:务怵要改词,否则要“枪毙”。在这“生死攸关”的当口,彭丽媛打来电话:“老石,告诉你一个不幸中的好消息,你的《父老乡亲》不用再改了,中央电视台‘拥抱太阳’晚会的导演已经通过,并对此大加赞赏。”喜中有忧,忧中有喜,一块悬在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踏着那优美的旋律,彭丽媛走进了她的故乡,走近了她故乡的父老乡亲,那真挚的感情随着音乐的旋律起伏,那长长的思念化作泪珠串串。唱到动情处,她情不自禁地用真情一遍遍地呼唤: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她的真情感染了观众,台上台下一片泪光,成了情与泪的海洋。
彭丽媛说,这首歌也说不清已唱过多少遍,每一次总是泪流满面。最令她难忘的是到延安为老区人民演出的那一场:抬头是宝塔山,低头是延河水,在当年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前,6万多老区人民聚集在这露天的院坝上,还是那样的朴实,还是那样的慈祥,当年,是他们用小米饭养育了军队养育了党,如今的他们却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上,还是当年一样的拥军,还像当年一样的爱党,这就是老区人民的风范,这就是中国社会的脊梁。歌了情未了,两分半的歌曲她足足延长了5分钟,最后那句自己也说不清究竟唱了多少遍。
浙江籍的一位大学生写信来,他在信中说:“听了《父老乡亲》这首歌,我仿佛觉得是写给我的,我也生在一个小山村,家里贫穷,考上大学了,是叔叔大爷们凑钱给我买了车票,送我来北京上大学,我永远忘不了他们,长大了一定报效他们……
作者简介
戴召民,生于1965年。曾任河北省公安厅《警视窗》杂志社编辑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协会小学生作文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家会员;河北冀善冀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总经理。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法制报》《当代人》《今古传奇》《小小说月报》《警察天地》巜警坛风云》
《共产党员》《中囯乡村》《法制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200多篇(首)曾主编《沙河市煤炭志》出版有作品集巜岁月沧桑三王村》文学作品集《七色花》一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多篇作品发表于各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