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十三)
作者:杨浩然.偶然
十三、以懒治懒,天天过年
炮蛋家头胎生了个闺女,二胎生了个儿子。虽然老婆结了扎,但没挨罚,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最令炮蛋两口子得意的是,俩孩子在继承他们的基因时,均做了完美选择。头脸随炮蛋,俊巴;个头随娘们儿,高挑。
特别是女儿秀兰,上初中那会儿,就出挑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可惜没考上高中,她娘急了,便四处求人给她买了城市户口,拿着那个买来的蓝本本,竟然成了县纺织厂的工人。 工人和农民就是不一样,有工资、奖金不说,还过星期天哩。炮蛋家觉得万分荣耀,像个刚下了蛋的母鸡般咯嗒了好长一段时间。然而,自打女儿和小丁钻玉米地的丑闻被二出家扬拉出来后,炮蛋家就像只斗败了的公鸡般缩头缩尾了。
秀兰和小丁是初中同学,上学时俩人就好上了。小丁来牛庄工作后,秀兰一得空儿就往所里跑。男有情,女有意,倒也般配。
但事情一暴露,炮蛋嫂不让了,愣说是牛鑫的拨儿,非逼着他把小丁撵走不可。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牛鑫一下犯起了难。要知道,小丁可是丁乡长的亲戚,丁乡长现在是分管金融的副县长,连朱行长都敬他三分呢。
明天就过仲秋节了,书记让张小六杀了两头猪。一头分给村里的烈军属和五保户,另一头送工行。
春天的时候,流浪猪满街跑。要不是朱行长从饲料公司拉来两车饲料,这些猪恐怕早就饿死了。人得讲良心,滴水之恩,就得涌泉相报。 牛鑫暗自窃喜,他想借送肉之便,求行里把小丁调走。
说来也巧,刚准备去县城呢,储蓄科长张大水来了,说是调小丁去县行工作。牛鑫顺水推舟,想把肉和小丁一并交给张大水。
可张大水不领情,愣是把牛鑫拽上一同去了县行。还振振有词:“走马换将是工作,代人送礼是疤拉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牛鑫不知道是激将法儿,就跟着去了。其实,这是行长的意思。来牛庄前,朱行长就安排了,让大水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牛鑫请到县行。
一进行长室,朱行长就笑哈哈地迎了上来。刚喝了口水,行长就发话了:“交给你个任务,要求必须完成,没问题吧?”
“那得看什么任务。”牛鑫说。
“我考虑了一圈儿,这事儿就你能办。”行长说“今年不是分了仨大学生吗?这批学生闹过学潮,所有单位都不待见,但上级硬压又不得不接,接来则成了烫手山芋,放哪儿都不是。这不就想到你了吗。”
“不是天天咋呼年轻化、知识化吗?这么大个行,连仨大学生也容不下啊?”牛鑫说“哪有高中生管大学生的理儿,不要。”
朱行长笑道:“我是高小生,不照样管你们这些高中生、大学生吗?管人是有学问的,一般人抓业务是好手,但不一定能指挥千军万马。”
“真不行,我一个农村孩子,没这个能耐。”
“上数三代,哪个不是农村孩子?”朱行长说“这几个也是农村的,本质不坏,就是太懒太瘦。我想借你之懒治懒,还他们一副好身板。”
牛鑫一听,扑哧笑了:“催肥没问题,可你考虑过大懒支使小懒的结果吗?”
“懒人懒办法,我相信你。”行长说“别看他仨懒,但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马上要实行电算化了,首批计算机下月就到,半年内各网点都得普及,工作量相当大,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难以担当啊。除他们之外,全行还真找不出一个懂计算机的。”
“那我试试吧。”
“但时间不能太长,下月就用。”
仨大学生的名字分别是:郭真、刘富和王有。牛鑫一听三人的名字就笑了。将其串在一起,不就是“真富有”吗?更令牛鑫高兴的是,他们的爱好竟然和自己完全一样,个个喜欢文学和音乐。
崮乡有个文学社,创建于八十年代初,是牛鑫与一帮文学爱好者发起的,每月出一期油印小册子。得知“真富有”喜欢文学后,牛鑫给他们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每人写一篇文章。
文章发表后,三人挺高兴。虽然上大学时投过稿,但正式发表的却不多。这次发表的虽然是油印刊物,但牛鑫对他们文章的修改润色,以及卞老师的精彩点评令他们感动不已。
哦,原来与作家近距离接触有这等好处啊?!
懒,是人的本性。可牛鑫没想到“真富有”如此的懒。头一天上班,职工们到齐打扫卫生了,他们还躺在被窝里打呼噜呢?更可气的是,秋天不冷不热正好过的时候,去趟厕所无非几步远,可他们竟然像七老八十的老头般用洗脚盆接尿。一开门,臭气熏天。
过了好一会儿,三个人才耷拉着脑袋出来。
牛鑫用刀子般锐利的目光,看了他们足足五分钟后说:“进去收拾一下吧,待会儿我让小刘开车送你们。”
今天逢集,中午有几个村书记来作客。
牛鑫进主任室,就忙着擦起了桌子。“真富有”三人自知理亏,每人拿了块抹布跟了进来。
牛鑫见三人一进门,就争先恐后的在那儿擦,气得将抹布一扔,坐在那儿抽起了烟。见他们将角角落落擦了一遍,又将茶壶茶碗洗好摆正后,就往外挥了挥手。
“主任,我们错了。”郭真红着脸嗫嚅道。
“也难怪,一群大学生被一个高中生管,换作谁,也心理不平衡。”牛鑫说着,又往外摆了摆手。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只摆动的手还没抽回来呢?三个人就齐唰唰给他跪下了。
牛鑫又好气又好笑,赶紧将他们扶了起来:“男子汉跪天跪地跪父母,哪有跪同事的道理?起来!”
“主任,您高抬贵手吧,”郭真说“刚来就被送回去,不会有好果子吃。万一被开除了,怎么跟父母交待?”
“还知道有父母呀?从你们的档案里看,大家都是农村的,能考上大学,说明你们很优秀,也是父母的娇傲,为什破罐子破摔呢?”牛鑫说:“如果我没猜错,也许你们的父母,这会儿正在大田劳作,虽然辛苦,但一想到儿子有出息,便信心满满。”
一句话没说完,三人的眼泪就“叭哒叭哒”掉下来了。刘富抹了把泪说:“主任,您安排工作吧!”
牛鑫挨个扫了他们一眼,见他们都低着头,就问:“平时,这个季节你们干啥?”
“有时帮父母干活儿,有时到山上逮蚂蚱。”郭真说。
“父母嫌我笨手笨脚,一般不支使,除了逮蚂蚱,还会摸鱼。”刘富说。
王友说:“我主要拦地瓜、花生。除此之外,就是爬树摘红柿,喜欢捕蚂蚱。”
“好,咱们有共同爱好。”牛鑫说“你们三个听着,从现在起给你们仨任务。一、看见对面牛头山顶了吗?山顶有个洞,洞里有上水石。洞口有棵酸枣树,结的果子又大又脆。每天早晨上班前,每人给我背回一块上水石,用于栽花种草,再顺便摘些酸枣供大伙儿解馋;二、中午的工作是上山逮蚂蚱,母蚂蚱不限数量,但每人必须捕三十个公蚂蚱;三、下午的任务是到前河抓鱼,每人不少于五条,多者不限。”
三人一听,大眼瞪小眼,不知主任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去吧。”牛鑫说“今天出去的晚,每人先抓二十只蚂蚱,中午有几个书记来,好做下酒菜。”
“真富有”一走,牛鑫就到集上买了五斤排骨、两棵大白菜和一条大花鲢炖上了。
十一点半,“真富有”们一人提着两串蚂蚱回来了。牛鑫一看母蚂蚱串,就知道都超了,就没过数,直接扔给几个书记们收拾去了。
过完公蚂蚱串后,牛鑫满意的笑了,除王有的刚好二十只外,郭真和刘富还多逮了好几只呢?
“主任,我不大会逮飞蚂蚱,是郭真和刘富帮着完成的。”王有坦白道。
“也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牛鑫说“待会儿每人奖一碗排骨炖白菜。”
“主任,真香,一碗怕不够。”郭真望着排骨和鱼锅吧嗒着嘴说。
“那就再加一碗,既然开店,就不怕大肚汉,能装多少装多少。”
三人没吃早饭,又满山跑着抓了一上午蚂蚱,自然饿坏了,牛鑫和几个书记刚坐下喝酒呢,他们就狼吞虎咽的大嚼起来了。每人吃了两碗白菜,一碗鱼,外加仨大馒头。
转眼一周过去了,院子里堆满了上水石。
这天上午,牛鑫到村里挖了些花草正准备栽呢,朱行长突然来了。一进门就说:“听说你这儿有好东西,我们就来了。”
牛鑫笑着说:“我哪有什么好东西?”
行长指了指上水石:“这不是好东西啊?行里新建的假山上正缺这玩艺儿,归我了。”
“行,”牛鑫说“反正他们天天背,我晚栽些就是了。”
“行啊小牛,几天就把他们训服了?现在饭量如何?”行长问。
“待会儿就知道了。”牛鑫打趣道:“中午萝卜炖野兔,体验一下民间疾苦如何?”
“好啊,那得上盘蚂蚱、上盘鱼。”
“没问题。”牛鑫说“他们天天抓,吃不了就腌,已攒满两大盆了呢。”
“好,照单全收。让其他职工也尝尝鲜。”行长说“这叫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牛书记和余会计一看行长来了,野兔还没剁,就亲自下厨了。俩锅一齐开火,不一会儿清炖豆腐、萝卜炖兔肉就上桌了。紧接着煎鱼、炒蚂蚱。
恰在此时,“真富有”们提着蚂蚱串回来了。行长抢先一步接过蚂蚱串欣赏了一下,然后欣赏起三个小伙子来:“不错,和蚂蚱串一样,实成了。”
三人不明就里,一个个耷下了头。
行长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不错,就是黑了点儿,但精神多了。”
“行长,天天任务缠身,我们不敢怠慢。”郭真说。
行长哈哈笑道:“有任务好啊!牛主任夸你们很出色哩!”
“是吗?”三人不好意思起来。
“来,一起吃饭。”行长说着使了个眼色,让他们就坐。
头一回跟这么多领导一起吃饭,他们有些放不开。牛鑫说:“别拘束,该怎么吃还怎么吃。吃得行长满意了,有奖金拿。”
小伙子们一听,便不再拘束了。呼呼啦啦的吃将起来,不一会儿,就吃饱喝足了。正准备去摸鱼时,牛鑫说:“先把上水石给行长装到车上再去。”
三人有点不情愿。愿以为背的上水石够栽花种草的了,就不用一大早再爬山了呢?一拉走,不又得重新开始吗?可主任吩咐了,他们又不敢反驳,只好去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