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夏帅盟
编配:杨建松

上期:第十三章(二)
《危机时刻》第十三章 (三)
在拯救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日日夜夜
骆丽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以下是她疫情中写下的日记,从临近春节的喜悦,到武汉封城恐慌后的平静,再到主动请缨前线,女战士奔赴了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会流血,但工作中挥洒的汗雨,为患者和战友流下的动情泪水一直让她沉浸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协和西院火热的战场。让我们一起走进她所经历的战场吧。(登出此日记已获骆丽本人同意)。

图1 患者喜爱的骆丽护士长
1月7日
终于熬过了艰难的2019年!我们几个闺蜜筹划了香格里拉7天的亲子自由行,机票、酒店、行车全部搞定,美好时光就要到来啦。
1月10日
各个支部都在紧张的排练节目,准备迎接武汉协和西院十周年庆典,感觉这年就在跟前了!
1月15日
医院开启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工作被迫取消旅行,退票。感觉挺对不住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孩子,非常自责由于我的冲动让闺蜜们跟着我受累。
1月18日
听闻协和本部有多位同事、曾经的姐妹们被新冠感染,内心无比的沉痛,同时也让我开始警觉,此病毒有极强的传染性。我开始给病人发口罩、给护士领N95,让她们保暖、吃抗病毒的药来预防着。可怕的是出门坐车看见满街的武汉人没有几个人带口罩的,每次出门内心都充满恐惧、担忧!
1月20日
新冠肺炎的形势严峻慢慢显现,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紧锣密鼓的开展工作。
1月22日
继武汉市金银潭传染病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后政府很快征用了7家医院为第二批发热病人专治医院,床位共1200张。此时的武汉市民才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再次走在大街上看到的人基本都戴上了口罩。
1月23日,农历二十九
凌晨四点,武汉封城。独自在家的我像有预感一样,四点多醒来,看到手机里的政府公告,说不恐慌是不可能的,毕竟几十年没有遇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但是冷静想想国家肯定不会不管我们,国家那么多次的灾难,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困难都一起挺过来了,这一次也会一样吧!半小时镇定下来后给家人打了电话,安排了一下,凌晨五点多我就去门口的24小时便利店采购了大量的干粮,接下来收拾好自己,平静的出门上班了。
1月24日,农历除夕
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协和西院作为第三批发热病人的专治医院,床位共600张。这个时候其实我心里上已经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主动发文主任要求去去前线---发热门诊,去实现17年前非典时期的愿望。
1月25日,大年初一
武汉开始封路,早晨7:00的武汉,静,静的可怕!班车上装满了医务人员赶往医院,大家都戴着口罩沉默着,此时的我满眼泛泪,感到有些迷茫,我们的物资非常缺乏。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有紧张、有害怕、有担心,但更多的是使命和担当!
1月26日,正月初二
接到医院通知,必须马上清空病人,准备新冠肺炎战场(我所在为神经外科病区)。可此时很多医院已经不再接受病人,能感受到家属和病人的绝望和恐慌。去哪里?怎么去?有几个特别重的家属刚开始激动、愤怒、不配合到最后无奈的接受。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1月27日,正月初三
全员搬家、整理筹备隔离病房,紧张的气氛和工作节奏让护士妹妹们也开始了恐惧!我把曾经经历非典的故事告诉给她们,鼓励她们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不能退缩。说完我问她们“你们怕不怕?”她们大声的回答说“不怕!”“你们得怕,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但得要怕这个病毒,一定要做好防护!”我说。我们约定要零感染回归!
1月28日,正月初四
护士们都剪短了长发。北京、黑龙江外援专家团队到来,护士们不约而同的剪了长发,同时朋友圈发出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困难的现状。
1月29日,正月初五
全员培训穿脱防护用品,十个隔离病区陆续开始收治发热病人,我被安排与另一护士长负责六楼西病区的筹备和开展。
1月30日
搬家、布置隔离病区,全员培训呼吸机使用和咽试子采集技术。
1月31日
北京外援专家接管我区,培训考核西院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曾经经历非典的北京老师们把丰富的防护经验都认真的教给了我们。
2月1日
听闻孙副总理要来西院参观隔离病房,六楼西隔离病区作为接待病区,全院领导到病区视察,护理全员再次整理、布置病房。
2月4日
晚6点,六楼西病区作为十个隔离病房中最晚开科收治了病人,病区最终由黑龙江外援队接管。
2月7号
刚运行两天我区再次接到任务,西院收治床位再增加200张,六楼东病区被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病房,再次搬家!
2月8日
准备东区隔离病房,晚6点,六楼东隔离病区开始收治病人,此时我们的中山附一外援医疗队还没有到来,在没有清洁阿姨和工人的情况下,所有护士都变成了女战士,24小时内完成了搬家、布置病房、开科的任务。到现在最为失策和无奈的事情是最后离开隔离病区时,我什么都没有带出来。
2月9日
六楼东病区一天之内收满50位病人,死亡2人!重病人病情变化瞬息之间,两次进仓两次帮忙处理尸体。过程让我差点崩溃 ,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必须得忍住。
2月10日
由于是重症病房,医务人员每次进出相对较多,物资紧缺,保障她们的防护用品成了我的首要任务。为了保障每个进出的人都有用物,到处找护目镜、手术衣服、N95,每天深夜才能回家。
2月12日
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的病人越来越多,病房24小时医嘱不断,护士们上班上到崩溃,每次进仓病区都是一片狼藉,特别是没 有清洁阿姨,护士们还得承担着病人的生活护理,给病人喂饭、擦洗、打水、拖地。

图2 骆护士长在护理气管插管患者
2月16日
病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床旁血透、中心静脉穿刺、俯卧位通气、高流量吸氧等各种生命支持技术全部使用仍无法满足病人的救治,危重病人救治率低!
2月17日
我们中山附一团队计划筹备专科ICU,中山附一护理部成宝珍主任亲自下病区安排工作。
2月18日
紧急筹备ICU病房物资
2月19日
再次进仓搬家,筹备ICU病房
2月21日
再次进仓,走访了每一位患者,帮助她们喝水、上厕所、解答疑惑、给他们鼓劲、送营养粉,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感谢!多日来连续作战,护士们都特别的勇敢、特别的吃苦,没有休息、没有一句怨言。有进去一次吐一次,再进去一次再吐一次最后克服了困难坚持进仓的琦辉。有一直坚持工作接触多次死亡病人而充满悲伤恐惧无法入睡的秦凡。有每天当搬运几车物资的大力女战士们。有不怕脏不怕感染近距离接触病人给病人提供暖心护理的辅班们。

图3 骆护士长在给患者做心理辅导

图4 骆护士长在帮助患者进食
你们真的很棒!
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没有上厕所,每次进仓4-6小时的战场体验让我身心俱疲。曾经累到有种活不到第二天的感觉,为了让自己能坚持下去再晚也要按餐吃饭,回家睡觉,自我调节情绪,就怕免疫力低下抵抗不住顽劣的病毒。他(她)们都说“你悠着点!你休息一下!”我何尝不想,真想就这样倒下去休息一会儿,因为我知道只有倒下去我们才可以休息。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的工作还要进行。
写在最后
在这场战役中,有很多的医护们在前线冲锋。他们碰到过物资缺乏,感受过战时的紧张与疲惫,他们为了节约防护服,穿在身上一整天不脱下。这么做为了什么。她们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她们是父亲、母亲、是儿女、是爱人、是职员,同时也是战士,英雄,希望自此以后,她们被世界温柔以待。
后续——第十三章(四)
敬请期待 更加精彩……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讲:夏帅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全国曹灿杯朗诵大赛金奖,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