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贵在“有心”
作者 / 刘克勤

传说唐太宗曾经得到十几把好弓,得意地请制作弓箭的师傅欣赏,没想到师傅说都不好。唐太宗追问其故,弓箭师傅说:“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木纹的心都不在正中,这样的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非良弓也”。原理简单,道理深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也曾听过坊间一个故事:某人退役三十多年了,一次听说其在部队的一位老首长退休后安居在距其不远的一座城市干休所,于是决定前去拜访。妻子问他带点什么礼物呢?他吩咐妻子亲手制作一坛家乡霉豆腐即可。妻子一听诧异:“常听你说起这位首长对你“恩重如山”,仅带一坛家乡小菜恐有不敬之嫌。他说:“你照做便是”。待一切准备停当后,他提着那坛霉豆腐前往。久别重逢,老首长分外高兴。特别是吃到他带的霉豆腐后,首长更是回味无穷、赞不绝口:“三十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老朽爱好‘这一口’,难得有心啊!”
以上两则细节说明同一个道理:做人做事做官贵在“心正”。古人讲究修心,目的是正心,校正自己的心态是不是符合天意、事理、人伦。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心不正看什么都是斜的,干什么都是歪的。“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弃)”,为人处世,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先责心;说话出于真心,交友应以诚心;安居先安心,乐业先乐心;见贤应有慕心,遇恶得有戒心;逢弱当有善心,临危须加小心。常常正心修身,才有“金钢不坏之身”,才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抵得了诱惑,才能保持心地善良、洁净和高贵。
心养德,德从心,古代做官更讲求“格其非心”,以德立人。用什么心来养德呢?老子说“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公心。党员干部要做到官德高尚、党性纯洁,必先谨记为官之心在于公。奉公当去私心,不能公权私用、公权滥用,把权力变成寻租的工具。用权出以公心,有公正老有公平,公权民赋,当为民所用、为民造福,有公心才有良法善策德政。反之,官心不正,必然败坏党风政风,伤害党心民心。终究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做人也如此,一旦心术不正、心生邪念,待人必然不诚、不敬、不孝,结果是损人利己、遭人唾骂。而心存善根者,总会情真意切、真诚待人、厚道处事。天长日久,必将积德培福、行稳致远、德寿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