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十一)
杨浩然.偶然著
十一、牛皮需要吹,走路不用腿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牛庄所纳入县行管理后,不仅周报、月报要做,上下解款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伴随着其他乡镇网点的铺设,作为先行先试点,牛鑫偶尔也露回脸。但除了每月一次的主任例会外,很少去县行。
不去归不去,但行领导却经常光顾。言谈中,就把县行的情况摸了个大概。
与其他单位一样,古城工行的职工也有远近亲疏之分。正式工的工资虽不高,但福利待遇却很高。无论月度、季度还是年度任务,乡镇所并不少分。即使你任务完成的再好,无论多优秀,也脱不了“临时工”这张皮。这是体制问题,人人明白,但谁也不敢捅这层窗户纸。
伴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步伐的加快,效益随之大增。最先受益的,自然是正式工。工资连年提高不说,福利待遇的发放更是接连不断。而临时工呢,则成了没娘的孩子,无人问津。
活一样干,待遇则千差万别。这无疑给临时工造成了心理阴影,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牛鑫的心理虽然也不平衡,但作为领导,决不能随波逐流。他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反而对职工的要求更严了。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月发放奖金时,就不再一刀切了。谁贡献大、业务能力强就多发,反之少发或不发。
严师出高徒。由于牛鑫抓的紧,职工们不敢怠慢,每次参加县行比赛都能拿第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春天,市行组织了一次临时工摸底考试,五个人全部进入了前二十名。这本来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县行每次考试,牛庄总是第一。而这次却不同,成绩公布没多久,五人摇身一变就成了正式工。工资涨了好几倍不说,梦寐以求的各种福利待遇也开始享受了。
人背时,喝凉水塞牙缝;运来时,神仙都难挡。牛书记一高兴,杀了只红山羊。
平时朱行长来,都是坐吉普,今回却坐了辆加长面包。保卫科也鸟枪换炮了,由两半截换成了依维柯。一问才知道,上边有了新规定:吉普车是县长标配,要求县长以下级别的干部,一律改乘面包车。
看上去,面包没吉普气派。其不知,加长面包可价值不菲,一辆顶好几辆吉普呢。
“朱行长,吉普闲着怪可惜,配给我们吧。”牛鑫说“其它行的网点都配车了,停在门口也是个门面。”
“各科室都在打它的主意,但科室的标配是偏三。”行长说“给你也行,但你得突破一千万。”
“行,没问题。”牛鑫拍着胸脯说。
说归说,但突破一千万是有难度的,农行信用社为人民服务了五十年,都没突破五百万呢。特别近几年,所有商业银行都盯上了农村这块肥肉,用狼多肉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乡基金会,揽储的法子更绝,直接用各单位会计和各村会计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连计划生育罚款和提留集资都不放过。
由于基金会是地方性机构,国家没出台相相关政策规范。他们很灵活,有存有贷,存贷挂钩。金融机构干瞪眼,一点辙都没有。
可“没问题”的大话已经说了,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俗话说: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曾几何时,上天入地是可望不可即的,后来不就有飞机、有地铁了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提出来时也没人相信,现在不是普及了吗!牛鑫这么一想,就坦然了。
粮、猪市场一放开,涌现出了不少生意人。他们胆大敢借,每天从他们手中流过的钱不计其数。
张小六是牛庄乡最大的生猎贩子,比食品站都牛。和牛鑫是姑舅表兄弟,经常到牛鑫这儿蹭吃蹭喝,牛鑫便拿他开刀了。先是送烟送酒;紧接着送存单和保险柜。
女人喜欢钱,男人喜欢权。牛鑫投其所好,让张小六干了代办。不仅让小六有了荣誉感,月月有提成,还给他配上了保险柜。如此一来,小六晚上睡觉就踏实多了。
紧接着,牛鑫如法炮制,网络了十几个生猪和粮食贩子来领存单。别看每个贩子每天进出也就一两万,但把小数一加,可就是个耀眼的大数字了。
不知不觉就到月底了,千万目标如期实现。
谁说牛皮不是吹的?牛鑫一吹,就吹出了吉普车!于是,村里好多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就拿他当标杆了:学学人家懒汉,脱产吃公家饭了不说,连走路都不沾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