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连载第7集】

又一个孔子先生
编剧:鲁 岱 汪琪铃
【主题曲】(歌词)
赤水河 (踏莎行)
汪水天池,溢流飞展,长龙绕岭穿山县。惊仙瀑布虺休游,奇闻美酒馋河满。
广出英雄,新星又现。仁声义举铃琪闪。巅峰导引育梁才,江山赤水恒流远。

【联合小学大门】
早晨,天空晴朗,红日东升。
衣着清新工整的汪广仁,健步如飞的从校外向赤水县长沙区联合小学大门走进。
陆陆续续的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走进自己的学校。
学校大门挂着两块清晰的招牌。左边:赤水县长沙区联合公社中心学校。右边:赤水县长沙区联合公社联合小学。
汪广仁从校园步入教师办公室。
【联合小学教师办公室】
教师办公室墙面挂着日历。日历上显示:1981年2月20日,农历正月16日,星期五。
学校教导主任金绍楷握手汪广仁说:“汪广仁老师,欢迎你今日正式上班!”
汪广仁:“谢谢金主任。”
金主任:“关于你的课程安排,我们校委会已经研究过。”
汪广仁:“服从学校安排。”
金主任:“这就好。不过,担子也不轻。年轻人,多担待一点。”说着,金主任拿出一张课程表,放在汪广仁面前的一张办桌上,说:“这张办公桌就是你的。你看看课程安排。”
汪广仁站着看课表,金主任又说:“小学部,五(1)班数学;初中部,二(1)班物理,三(2)化学,一年级(1)(2)(3)3个班级的体育。共两个学段、4门课程、6个班的课。”
汪广仁:“噢,知道了。”
金主任:“还有。由于这是中心学校,整个公社的各中小学校,均由此兼管。因此,你还有第三部分的工作职务,这就是兼任联合公社辖域内的农中和附中两所初级中学的团委书记、辖域内8所小学的少先队总辅导员。”
汪广仁:“一身7职12所学校!”
金主任:“对。汪老师,你可以去学校图书室领取教本与备课本了。今天周五,科任老师不进教室,全天由班主任负责。本周不休假。因此,你就从明天开始按课程表上课。今天的时间,老师们都在各自的办公室备课。好了,我有事去了。”
汪广仁:“主任忙去。”
【汪广仁卧室】
一天工作下来,说新鲜也不是,说累也不是,反正有一种感觉让他似乎捉摸不定。这个夜里,他没有看书,也没有写字,吃完饭,在长沙街道上转了一小阵子就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在卧室里,有一张孔子的画像悬挂在墙壁上。此时此刻,他仿佛对这一张画像非常感兴趣。于是,他站在孔子的像前凝望,眼神还是那么的特别,还仿佛有人在用仙人的声音给他介绍:
孔子一生做过6次官,其中20多岁的时候做了3次官。到了50多岁,又做了3次官。每一次做官大概是一年左右。孔子第一次做官是“委吏”,即管理仓库的人员,时年刚好20岁,是在一位大夫的家里。仓库里有很多的物资,一直很乱,帐目不清。到了孔子手里,一上任,他就做调查,制定制度,进行整顿半年以后,就做到了账目清楚,仓库盈满,叫“账清库满”。21岁的时候,就被国家调去管理牛羊,叫“乘田吏”。他到任以后,看到那么多的牛羊,还有那么多的水草,牛羊怎么就那么瘦?他很奇怪,就做调查,发现是那些管理牛羊的人,玩忽职守,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牛羊往那一圈,不想跑路,牛羊自然是吃不饱,瘦。他又通过一番整改,一年以后,牛羊成群,膘肥肉壮。那时候,鲁国面临人口问题。因为,诸侯国之间经常争霸,时有战争,人口多是强国的基础。孔子被国君任命为“司职吏”,管理全国人口。孔子很称职,他一上任就制定了5条人口政策:“轻赋税,轻徭役,慎刑戮,倡节俭,定婚嫁。”一年以后,鲁国的人口就增加了许多。
汪广仁开口说话了:“嗯!奇怪。这应该是上天在告知我汪广仁。管理,用规则来进行;作事,按规律来进行;做人,依仁德来进行。这就是孔子先生!”
这个晚上,汪广仁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好觉。
【静画面上课】
汪广仁在小学部五(1)班教数学课。(静画面)
汪广仁在初中部三(2)班教化学课。(静画面)
汪广仁在初中部二(4)班教物理课。(静画面)
【走访教师】
一个周五的傍晚,汪广仁走进一个刘姓老师的寝室。这个刘老师是初二(3)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还在初二(4)班任教数学课。汪广仁则兼任初二(4)班的物理课程。因此,两个人同是初中二年级(4)班的科任老师。
汪广仁:“刘老师好。”
刘老师:“汪老师,快坐。”
汪广仁没什么客气,自己找了一把小椅子坐了下来,便说:“今天这事,是有点儿过份,可你还是要安下心来工作。我们当班主任不是为了学校领导,我们是为学生服务。”“汪老师。”刘老师也随手拿了条小凳子,坐在汪广仁的身边说:“你是一个明白人,今天大扫除,我在那儿督促着的,操场清洁得很,谁知道就在放学之后,刮了一阵子怪风,落下来了许多叶片,张问十校长批评我工作不负责。我老刘是一个工作不负责的人吗?在这所学校,我已经工作20多年了,哪个老师不知道?偏偏是他没来一年时间,就拉帮结派,说这个不是,道那个不行,这是个什么作风?”“这我知道。”汪广仁依然平和的说话:“虽然我只来十多天时间,可与不少老师交谈过,你在这个学校里的口碑是很好的。”“很好个啥?”刘老师的语气加重了:“我前日就听说了,张校长说我们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人,以老卖老的依仗旧功,不思进取。这些批评,虽然没有指名道姓,那还能少得了我吗?”“这个是肯定的。其实,你应该清楚,张校长就是想从几个骨干教师中拉一下子威望,以显示自己的权势。他的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迟早会有翻船的一天!”“嗨,我今年已经有58岁多了,待他有个什么戏演,我已经是退休的人了。”“刘老师这话说的好。”汪广仁即然放出一个微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你就不必跟张校长计较了,免得伤了自己的心。我刚才说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不是为他张校长个人!”刘老师没有回话。汪广仁又说:“我虽然来学校的时间很短,又是刚刚参加工作,但是,凭我的眼力,不难看出学校里老师的情绪还是有问题的,而且渊源也不同。有新的情绪,有旧的分歧;年老的,年轻的,即便是那些中年骨干教师,也各怀己怨。这是教师队伍中的不幸啊!”“汪老师,算是被你说中了。我们学校这后任的两届领导人,确实问题不小。我想,这还是那文化大革命的余味未散,动辄就搞人,动辄就挥起权力的棒子,敲张三一下子,敲李四一下子。”“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汪广仁严肃了起来:“恐怕是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尤其是少数人打着改革开放的牌子,行自家利益欲望之实。这就是一种社会症结,教育亦如此!”刘老师点头:“一语中的。”
【感动教师】
当天晚上,汪广仁提笔写下了几句诗《劝君莫愁》:
寒窗偶逝初露头,惊雷狂雨浇心愁。
劝君莫忧花凋谢,柳暗花明源重流。
写完之后,又有声有色的读了一遍,感觉还行。
第二天,汪广仁将稿件通过邮局投寄到《遵义教育》。
殊不知,没过多久,这首诗就被《遵义教育》杂志抢先公开发表了。
又一日。刘老师拿着《遵义教育》刊文,躲在家里将这一首诗连读了好几遍,以致他倒背如流了。最后,他拿起毫毛又将这首诗抄写在纸上,贴于床头。
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刘老师主动找到汪广仁说:“感谢汪老师诗作,我将站好最后一班岗!”
汪广仁:“愿刘老师美好又重来!”
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学校期中考试】
学校期中考试开始了。
召开期中考试教师会议,张校长要求:“考试必须严肃认真,考出实际水平,看看教师们的业绩怎样?”
全校教师聆听会议。校长又说:“我任校长已快一年了,前一学期的教学测评中,挨了公社文教组领导人的批评。如果这一学期又出了问题,我这个校长就当的没味道了,老师也没脸面子了。因此,这一次全校性期中考试,除了制定严格的纪律之外,我本人将坚持巡视。每一科,每一个班,不允许半点儿弄假。此外,由冯副校长专性负责纪律。现在请冯副校长讲几句话。”
冯副校长:“我只讲一句话。各位监考老师在监考中,不得做杂事,不得外出,不得放松眼神,必须严格监考,让学生考出真实水平。”
学生考试。(静画面)
老师严肃监考。(静画面)
老师严格阅卷。(静画面)
【考试结果】
张校长拿着考试结果颤抖着,口里几乎吐词不清:“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汪广仁所教的小学五(2)班的数学,在同年级中第一名;汪广仁所教的初中二(4)班的物理名列全年级第一;汪广仁教的三(3)班的化学第一名,而且,人平高出第二名15分!一下子拿了3个第一!科科高出第二名都在10分以上。”张校长胆寒了,手上的成绩表还在颤抖。
【张校长卧室】
夜里。张校长在自己的卧室里踱步,嘴里怪味儿自言自语:“这,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还是刚刚执教呀!怎么可能科科第一?那些老牌头教师的老脸将往哪儿搁啊!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过了好一阵子,张校长还是想通了:“嗯!也许碰呗。这个世界上,巧合还是有的,只有圣人没有巧合。难道说他汪广仁还能是圣人不成?还能是孔子不成?没那说法!”
【初二年级总结会】
5个老师加张校长和教导主任,共7个人,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开会。
年级组长:“我们今年的初二物理试卷中,有一个题的难度偏高,这就是第五大题的第一小题。这个题目的实质是物体的受力分析。本来,这个内容,即内力与外力的分析问题,要在高中一年级的物理教科书中才能讲的透彻,初中物理课本仅此一提。根据这个题目的要求,必须用到受力分析知识,至少是受力方向上的分析,才能正确的解答。全校初中二年级共7个班中,只有二(4)班的学生,即汪广仁老师所教班级里的学生解答正确,且几乎全班学生都是对的!”
接着,教导主任又做补充说明:“这次的考试卷子是由县教研室出具的。公社辅导站拿回来的试卷,已全部密封,并且,我们学校的卷子全都在校长那里保存,是没有人能够弄什么假的。”
张校长:“金主任说的很对。试卷的保密工作没问题。”
一个老师插话一句:“这次考试很真实,是我们学校最没水份的一次。”
又一个老师发言:“县教研室的人,是不会胡乱命题的。考得好,就是教得好,学得好!”
金主任:“我同意成老师的看法。当年,孔子教书,就是因为教的绝妙,才让他教出了72个贤人。汪老师也许就是中国第二个孔子先生!”
“噼啪。”张校长带头拍响了一个巴掌。其余的人也都跟了鼓掌起来了。
汪广仁这才开口讲话:“谢谢领导,谢谢老师。学生们考得好,这与张校长抓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教,当然是关键,但学与政,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当年孔子的情况也与我们今天有类似之处。”
金主任:“今天的会议,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盼望我们中国再出一个孔子先生!散会。”
【《波折》创作】
又一夜里。
汪广仁卧室。
汪广仁坐在书桌上。
汪广仁凝视墙上的孔子画像。一阵子之后,感觉自己处在一种迷茫的氛围,眼睛像是放火花,又像是身处云雾,头脑中全然不知所措。茫茫之中,仿佛自己也进入了孔子的世界。
汪广仁:“孔子先生。今天的事,你看如何?”
孔子:“好呀,这么多的人夸赞你。”
汪广仁:“不!我感觉不美,甚或不安。”
孔子:“噢。那你就说说看。”
汪广仁:“我很害怕。”
孔子:“怕?是认为自己不货真价实?认为自己有了成绩就居功自诩?还是别的?”
汪广仁:“都不是。”
孔子:“那是什么呢?”
汪广仁:“我悟出了一个哲理。”
孔子:“说。”
汪广仁:“巅峰,虽然被人们追求,虽然被人们敬慕,但是,巅峰并不是一种吉兆,相反,巅峰极容易成为一种悲剧的始源信号!这就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道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循环往复的,而且,总是曲折地在水平方向上挺进、螺旋式地在竖直方向上升高,二者构成一种‘生存矢量’!这个矢量本身也是波浪的、曲折的,一定存在着波峰与波谷的交替。这是自然法则,亦为人的生存法则与社会发展的运动法则。无人可以抗拒,无人可以避开。我,汪广仁,何缘不是这天底下的一分子生灵?曲折重重,难熬啊!”
孔子:“不错!有哲理。不比我孔丘尼差!”
汪广仁:“我乃一后生,岂敢与你孔圣人相提并论?”
没有回音。汪广仁睁开眼睛一看,什么都没有!然而,此时的汪广仁,心血来潮,思浪翻滚,没有经过任何犹豫,也无思索,刚敢的提起笔来,唰唰唰的飞字腾章,一气呵成,一篇短小说《波折》,骤然写成!这也是汪广仁撰写的第一篇小说作品。其中,小说里头插述了一首哲理诗,或许这就是这个即时心境的外播。他余味未了,大声的朗读了起来:
不必叹美鲜花/那是一时的妖艳/不心叹美甜蜜/那不是久长的食味/巅峰,美满/阳光,彩霞/那都是半会儿的荣耀/人生的旅行/曲折是主道/波涛不可避免/平平坦坦/那是一种象征/舒舒服服/那是一种安慰/天有风雨雷电/也不乏阴晴冷暖/月有圆缺/星有明暗/人的一生/酸甜苦辣/都会让你尝够/不要怨恨/不要嫉妒/好好的生活/沿着自己既定的行程/莫要回头/莫怕曲折/看准了的那个方向/就一直往前走/就一定往前冲/美丽在等候你/微笑在等候你/成功在等候你
【意外收获】
一个上午,上课前。几个年轻老师站在教师办公室门口。
其中一个老师对汪广仁说:“汪老师,我看过你在《中国青年报》上刊载的小说《波折》了。写的真好。”
没待汪广仁回话,另一个老师即说:“我也看到了。整篇小说占据了第四版的全部版面,有一万多字。了不起!”
汪广仁:“谢谢你们。那都是报社的抬爱。”
又一名老师惊口说神话:“在我们长沙区,还没有人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作品。汪老师一家伙的一登就是一版。这是个什么概念!小圣人!”
【操场惊险】
无独有偶。
师生们刚刚做完课间操,公社邮电所里的邮递员就送来了一叠报刊杂志,这是学校里公费订阅的。收报老师从邮递员的手中接过了那一叠刊物,放在最上面的是一份《人民日报》。收报老师一眼就看到了《人民日报》第4版的头条位置上显赫的文章标题《这样的“自然该我的”要不得》,内容是一篇评论,作者“贵州赤水 汪广仁”。于是,收报老师大喊一声:“喂,新闻,新闻,特大新闻!汪广仁老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了!”经他这么一喊,几乎全体老师哄儿的一下子围拢了过来,都抢眼争着去看《人民日报》;也有许多学生莫名的向这边靠近,大概是一些年龄大一些的学生或是一些好事型的学生。结果,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有两三百号人,一下子围圆在操场西端的一棵大樟树下面,还挤呀压的,乱哄哄的不可控制,险象环生。
汪广仁也在场,一看,顿时飞语一句:“不好!会出事的。”他看到一个学生群的“冲击浪”,便迅速的侧身插过去,想阻止人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看得一清二楚,还有一波“恶势”学生群,约有三四十人,都是一些个头比较大的初中学生,其中,偏偏有一个矮个子小学生,还是一个女孩子,反方向夹在中间。汪广仁急了又对自己说:“这孩子危险!”
也许这个女孩子不是来看什么新闻的,因为,她的行走方向是远离这个“新闻中心”,即是说,是那一群初中生涌过来看新闻时,碰巧儿的冲过了这个女孩子的运动方向,于是,自然的将那小女孩夹混在了人流中间。然而,此时的汪广仁肯定管不了这些学生来龙去脉的混乱因由,但他已经盯准了那个小女孩子会出危险。于是,他没有经过任何思索与犹豫,一个箭步上前,双手一使力,便分托开了二三十个学生!
众目睽睽之下,老师们都看明白了这一群初中生,其中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更是多数。他们这一群“涡流”学生,透过一股麻乱的推力,已经推倒了八九个人,原因是那个小女孩挡住了去路。“喂,别踩踏小女孩,危险!”这是旁边的好几个老师同时发出来的救人呼喊声。但是,没有一个老师能够进入“压堆”阵营里去营救。因此,喊话没有实际意义。这时,张校长也在场,他准备奋力向前冲,想插到压堆人群中去营救那个小女孩。然而,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八九个人被后面的人流推倒而压在了那个小女孩的身上!于是,急乎乎的喷令:“压死人了!快!救小孩子!”但是,这号令已经失去时效。尽管如此,张校长仍然在撕开喉咙叫喊,且简直是喊哭了:“压伤女孩子了!压死人了!”其实,这时刻,不仅仅是张校长焦急万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急的跺脚,都在阻止人流继续过这边来,都在竭尽全力地分散集拢的学生。那个收报纸的老师,更是卷起了刊物,退到了一边,也张开嘴巴子嚷事:“别看了,别过来!散开,散开!”
经过一两分钟的紧急疏散工作,全体老师奋力为事,将学生们一一逐开,最后,又将压堆的“学生团”,一个一个的拽起来,救起来,直至底层,还有一个老师伸手一拉,感觉无法撼动分毫!那个老师禁不住一震悲:“不好!死人了,僵尸!”旁边也有一个老师已经伸出来了手,也迅速的去拽那个底层的人,也没有拉动什么,也吓了一跳,忘形的说:“啥?这是谁?”几乎是发生在同一个瞬间,两位老师准备联手去抬动那个被压在最底层的“死人”。谁知道,“腾”的一声,最底层的“死尸”骤地蹦了起来,站了起来!两个老师惊魂未定,只待眼神一晃的刷过:“噫!汪老师。”一个共同的声音也让周围老师众目睽睽的傻对峙!可是等待所有的眼光再一次投向刚才被压堆成团的那个最底层的位置时,还有一个人侧躺在地面,一动不动!也就是说,汪广仁的身体下面还有一个人!等待众人上前去将这个人搀扶起来时,原来,这人就是那个被压堆于最最底层的小女学生!
这时候,张校长也过来了,他伸手去将小女孩搀扶着,还左瞧右看的,未发现异常,反而见了那个小女孩子学生微微一笑。“没受伤吧?”站在一旁还似乎喘点儿粗气的汪广仁,这才跟小女孩说上一句话:“以后要注意着点。”这个被汪广仁护挡在“人堆”最最底层的小学生,没有回答汪广仁的话,只是望着汪广仁微微点头,并再次露出了笑容,而且,这一次的笑容似乎还有些可爱!然后,她便抬起脚步,朝着自己的教室方向,快速的走去。

【押尾曲】(歌词)《汪广仁》
一支笔呀出于赤水长沙,一砚墨水掀起波涌天涯。文曲星,济世新篇垒牍,自控悬疑太多的创新如神话。赤水河上的仁梯立地挺拔,风采岁月一德耀彩霞。汪广仁,中国教育一奇葩一灯塔。
一杆笔墨澎湃天下,智圣人灵丰富了诸子百家。汪子德育,拓新文明时代,教育家思想家已蓬勃无瑕。赤水河上的仁梯执仁挺拔,风采世界一德安中华。汪广仁,人文中国一奇葩一灯塔。
附:剧本《仁梯汪广仁》简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xMzEzNA==&mid=2455947314&idx=1&sn=29fccbdff9ec960ecd8681e1c2768df6&chksm=887f7d73bf08f4658f4a4b539b51bb466436073ec56702065ba0960c93c7bd86764d2b9ead88&token=360123171&lang=zh_CN#rd)
【第一作者简介】

鲁岱,原名鲁仲强,男,1955年8月21日出生,湖北省大冶市人,退休教师。曾经做过4年医生,任教过初级中学13年、高级中学10年。有生物和实验两门学科小文凭。自学过高等院校的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医学等课程,还喜欢哲学、天文、历史、写作等学科知识。为人笃实,诚信善良,好学向上。虽然知识浅薄,底蕴俗软,但敢于学界争峰!在文章发表方面,理科论文居多。现时文科作品主要是新、旧体诗歌,散文,剧本,长篇小说等。已经出版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诗歌《太阳韵》;一部38集当代神幻剧本《太阳韵》已送审国家广电局;一部约78万字的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已完稿;一部约23万字的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的3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仁梯汪广仁》已与汪琪铃合作封笔;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已完成2卷,可分卷出版;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2023年群星春晚已录用。现任《至德文化》执行主编,《采风中国》于2022年6月号公益宣传了本人。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容迎陌客,哀笔画强人。看淡人情事,文圆史上珍。通联→邮编:435125;地址: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大鲁村;手机:1347773978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