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作者:武稳祥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元宵节
作者:武稳祥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看灯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 "夜" 为 "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 "元宵节"。根据道教 "三元" 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 "上元节"。元宵节的习俗 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 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 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 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 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 "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 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意义非比寻常。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在元宵节 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 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虽才疏学浅 文化有限,但不揣浅陋,滥竽充数,狗尾续貂。曾陆续为多个传统节日都写过介绍文章,今天也就为元宵节写一篇。一年一度的隆重的春节将过,在这元宵佳节即临之际,我从电脑上查询搜集了有关的部分资料,整理之后 奉献给大家,以期雅俗共赏。大千世界 百人百性,谁若有兴趣 就贴赔点宝贵时间,看个热闹吧。谁若不喜欢看,跳过去不看 也就是了。
关于 ‘元宵节’ 的来历起源及流传与发展,有好几个版本和传说,说法不一、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下面就说说几个比较知名的传说故事吧:

元宵节的传闻
(一)
张灯放火避天灾
传说在远古时期,凶禽猛兽极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就自动组织起来围攻 为民除害。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由的猎人 张弓搭箭射死了。玉帝闻报后 非常震怒,立即下旨:命令天兵天将 在正月十五下凡,放火将人间的所有人畜财产、统统全部烧死烧光。
玉帝的女儿不但出落得貌美如花似玉,而且心地良善。她不忍心百姓们受此无辜的灾难,就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知了人们。众人闻言 如同听到了一声霹雳,顿时不知如何是好 好不愁煞人也!
过了好久,才有一位老人想出一个好法子。他说:“既然如此,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悬挂红灯,燃放爆竹烟火,人间到处一片红光。这样一来 玉帝就会认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 纷纷点头称是,齐齐依言去准备照办。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玉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 响声震天。他想 这一定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一连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不由得心中大快。人们就用这样瞒天过海的智慧、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从今以后 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红灯,鸣放爆竹烟火,来纪念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个民风习俗 就沿袭千年直至今天。

(二)
汉文帝平吕纪念
另一个传闻说的是:‘元宵节’ 是因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胜利而设的。
西汉高祖刘邦晏驾之后,吕后(吕雉)之子刘盈登基 是为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吕后年壮强势,慢慢大权独揽、把持朝政。惠帝因受压制不得志, 一直郁郁寡欢,英年病故。吕后展施铁腕,就肆意安插吕族多人入朝担任要职,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把刘氏的天下变成了吕氏的天下。朝中的文武老臣及刘氏宗室 人人无不愤慨不平。但又都惧怕吕后残暴,谁若出头必遭迫害,因而都敢怒而不敢言。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故后、诸吕惶惶不安,担心必会受到元老们的排挤与迫害。齐聚上将军吕禄府中隐私密商,阴谋作乱,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刘族的齐王刘囊 为了保卫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暗地联合开国文臣丞相陈平、武将太尉绛候周勃。先设计解除了吕禄等人的兵权,然后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吕家满门抄斩,彻底平息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到底立谁为帝呢?大家思忖再三 权衡利弊,素闻薄太后贤惠 教子有方,就决定拥立其子德才兼备的代王刘恒登基(刘邦的第四子),他就是赫赫有名大有作为的汉文帝。
汉文帝牢记其母薄太后的谆谆教导,即位之后 礼贤下士,节俭克己、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以孝治天下,后来天下大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 “文景之治”。他虽为面南独尊的帝王,但深感天下太平盛世 来之不易,就临朝下旨:将平定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 “与民同乐日”。届时,全国城乡里外、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 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 “元宵节”。

(三)
东方朔与元宵女
相传西汉武帝朝,有一个满腹经纶 学识超群 足智多谋的能臣,名唤东方朔。他不但机智善辩、而且幽默和善。有一年冬天,他来到御花园、要为汉武帝攀折梅花。刚进御花园门,就看见一个满面泪痕的宫女,在水井边将要投井自尽。他赶忙三步并作两步飞跑过去一把拉住,救下了姑娘,并关切地询问她自尽的缘由。
原来 那姑娘名叫 元宵,家中还有一对双亲和一个妹妹。自从三年前她被选进宫来,就再也不能回家和亲人们团聚。骨肉分别,倍感思念。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冬尽春来之际,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闲暇之时落泪暗思:身为子女 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又无可奈何,因而 还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闻言,极其同情姑娘的为难处境。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他就宽慰姑娘道:他有一个办法 能让你一家人相逢团圆。姑娘闻言 当然感激不尽。东方朔来到元宵家中,告诉了他的计划。特别叮咛小妹 一定要按他的计策行事,小妹频频点头 连连称是。
随后,东方朔化装成一个算命先生、来到长安街头道:我夜观天象,京城要有一场大火灾。众多围观的老百姓、纷纷向他求问化解之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有一个人骑黑驴、穿红衣,从都城南边过来,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边 苦苦乞求他,全城才能免灾。” 众人齐按他言而做。天快黑时、火神君真的来了,大家齐跪路边求情。火神君扔下一封信道:“火烧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赶快把这封信送交皇帝,或许就能够免灾。”
有人赶忙把信送到皇宫,汉武帝展信疾观 曰:“正月十五,火烧皇宫。若要消灾,汤圆花灯。” 汉武帝不解、急忙询问东方朔,他道:“闻听火神君爱吃汤圆,正月十五那天,就让百姓们多做汤圆、多扎花灯,以求玉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灾。” 汉武帝闻言 觉得有理,立即诏令全国依法照办。
元宵姑娘本是善做汤圆的好手。她又以依东方朔所言:扎了一盏大大的花灯,上面大大的写上她的名字,让人远远就一目了然。正月十五那天 皇帝就用元宵做的汤圆供奉火神君,祈求上仙保佑国泰民安。
到了夜晚,全城都悬灯结彩、如同到了花灯的海洋,老百姓都上街观灯,人山人海,熙来攘往,喜气洋溢。元宵提着她大大的花灯 走在街上寻亲,小妹搀着她老妈老爸、也到街上观灯。小妹眼尖,远远就看见了大花灯上她姐的名字,连连高声呼唤:“姐姐,元宵姐姐。” 元宵闻声一扭头 她也看到了亲人,赶忙飞跑过去 姊妹俩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家人终于得以相会团圆,元宵激动地都流下了眼泪。
全家人都十分感谢东方朔先生,小妹说:“他让我化装成火神君 这个办法真好,我一家人才终得相见。”全国百姓闹了一夜花灯,京城安然无事,汉武帝十分高兴,登殿传旨诏令全国: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 都要做汤圆、扎花灯,庆祝天下太平。
由于正月十五那天、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因此就把汤圆也叫元宵。(如今 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南方人称其为汤圆。)从那时起 这个民俗就一年年流传了下来 一直至今,把正月十五就叫作 ‘元宵节’。

(四)
三元三官崇道教
还有一个说法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 起源于道教的 ‘三元说’,即: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上 中 下 三元、主管 天 地 人 三官。其中 天官喜乐,故上元节(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七)要燃灯。故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晚燃灯、蔚为壮观!……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 ‘五斗米道’ ,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认为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
另外 还有多种说法,今就暂略了 …………
各位师友,以上的各种传说 都是由电脑上择优选录的,望君谅解。我的初心是想为大家在过节时,增添一些笑料和乐趣。虽然神话传说不足全信,但它们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5000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已是古稀之人了,觉得应该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代一代承传下去,也就不枉当了一回伟大炎黄的子孙,别无所求。
《庆 元 宵》
1
元 宵 佳 节 举 国 庆,
花 灯 烟 火 通 天 红。
虎 携 疫 情 遁 深 山,
玉 兔 献 瑞 春 意 浓!
2
喜 看 神 州 盛 世 逢,
国 泰 民 安 日 月 明。
意 气 风 发 十 四 亿,
同 迎 灿 烂 中 国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