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十)
杨浩然.偶然著
十、勤者耕田懒做官
供销社大院坐落于牛庄街北,采购股的三间沿街门头房与十几间供销门市相连。
改革开放前,供销社可是响当当的好单位,无论站门头的,还是采购农副产品的员工,大都是干部子弟。
工行新租的三间沿街门头房,是当年采购站收购农副产品的结算窗口。后面有个独立院,办公室三间两口,配有伙房和洗手间。
当年,这里是全乡最繁忙、热闹的地方。可市场一放开,采购站便逐渐失去功能,一下萧条起来了。其它门市都包出去了,唯独这个院无人问津。一听银行要用,自然水到渠成。
人靠衣裳马靠鞍,房子也是这样。再旧的房子,一装修立马就变了模样。
这几天,牛鑫一直忙于有奖储蓄,也没顾上去装修现场看看。据说,前天就装修好了,昨天拉来了不少办公用品。
今天开业,牛鑫一大早就起来了。 来到大街上,只见三间门头房已焕然一新,门窗全换了。雪白的墙壁上,用红漆写上了:踊跃储备,利国利民等字样;“中国工商银行”五个大字站在女儿墙上闪闪发光。
牛书记和余会计早就来了,正指挥牛田和余辉擦玻璃。
一进门,只见三间门头房被一分为二。其中两间大厅,一间库房。柜台上装有铁栏杆,办公桌椅、档案橱一应俱全。库房是用混凝土预制的,半间金库,半间值班。
后院用红砖铺了地面,两间办公室改成了会议室。主席台明显高于地面五公分,摆放着两张大会议桌,四把大椅子;下面是小会议桌和小椅子。墙上挂有四张大地图及各类规章制度,看上去非常气派。另一间为主任室,正面是一张老板桌,迎门摆了一圈沙发和茶几。
“不错,比吴主任的还气派呢!”牛鑫感叹道。
正说着,外面响起了汽车喇叭声,吴主任带着两个会计提前来了。一看大家都在,就安排道:“一会儿先吃饭,饭后插彩旗、挂鞭炮、调试音响、布置会议室、安排接待,时间很紧,行长们九点半到,十点正式开始。”
今天逢大集,围观的人太多。为了安全考虑,开业典礼在会议室举行,外面只放音乐、鞭炮。
牛书记找了俩人发宣传单,随吴主任来的俩会计协助牛田和余辉坐班。
鞭炮声未停,就有人到柜台前办理业务了。争先恐后的是牛庄人,他们得过实惠,对存款奖化肥更感兴趣。当他们开出存单,将一袋袋化肥搬下车时,大伙儿一下子反应过来了。身上有钱的不买东西了,没钱的转身往家跑。不一会儿,门前就排起了长龙。
吴主任一看这阵势,知道带来的五本存单肯定不够,干脆打电话让保卫科一下送来了十本。
保卫科一看收了这么多现金,干脆不走了。直到罢集后,才解着二十多万元与吴主任等一同回了县行。
新所开业,给吴主任争足了面子。据说,得了一笔不小的奖金。具体多少,牛鑫不清楚,也没问,反正吴主任奖了他五千。
无论存多少款,都是国家的。但这五千的支配权,可就归这个刚成立的三人小集体了。
作为工行在农村的首个试点,牛庄职工的工资定得相当高。牛鑫每月一百,牛田和余辉六十,比城里的职工几乎多了一倍。
本来,俩小伙子每月六十就很满意了。当牛鑫用奖金又给他们每月加了五十后,就更高兴了。有钱买的盐咸,平时,所里有什么事,俩小伙子都争着干。书记主任更上心,天天往所里跑,遇上点什么事,他们就代办了,根本不用牛鑫操心。
只要有庙在,不怕没和尚。不久,有位乡长的亲戚就把刚下学的孩子小丁托付给了牛鑫。刚安排好小丁没几天呢,在市行当办公室主任的亲戚,又通过县行空降到了牛庄。
俗话说“三人为众,五人为伍。”随着两位新员工的加入,牛庄所一下身价倍增。
虽然来的是俩孩子,但孩子后面的背景出彩。吸引了不少单位负责人和村官的眼球。那些头头脑脑们,有事没事就来坐坐,有钱就存。
牛鑫会来事。乡官、村官一来,他就下厨房整几个菜,让牛书记和余会计作陪。一来二去,就和这些乡官、村官们混熟了。
那会儿钱实,一斤猪肉、一瓶酒才块把钱,一块大方豆腐二斤花不一元,青菜几分钱一斤。牛鑫握有五千元,比村里都富有,根本不在乎请客。特别是到了下半年,由于业绩突出,代办所就升级了。升级后归县行统一管理,月月有奖金拿,就更不在乎了。
别看请客花不几个钱,但效果却不一般。那些头头脑脑随便给你务色个代办员,每月至少存一万。
有来无往非君子。没事的时候,牛鑫便带上捆酒到村官家拜访。时间长了,串的门多了,便总结出一个经验。无论上哪庄,只要站在高处一望,哪家房子好、门楼高指定就是书记家。无论什么时候去,村官都会陪你喝酒。至于地里的活,有人会帮他干。
有次,和一个书记啦起了这个话题。
书记说:“自古‘勤者耕田懒做官’吗,用不着大惊小怪。你怎么当的主任?不就因为懒吗。当官靠得是智慧和能力。”
细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