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和麦香
文/宁静致远

听说米山的妻子因患绝症而不治身亡,撇下刚满八岁的儿子和六岁的女儿,给常年在外打工的米山带来了生产和生活中的巨大压力。父母日渐老去,种庄稼拉扯俩娃,也成了他重中之中的责任。于是,他外出打工的希望也渐渐成为泡影,这可咋办呢,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挣钱光种地行吗?
可事也凑巧,米山在妻子去世一年后,他的第二次婚姻又逐渐生根发芽。经人介绍,米山认识了一个叫麦香的女人,这女人高挑个头,柳叶眉双眼皮大眼晴,绯红的脸庞像绽放的桃花,美丽无限,齐肩的秀发墨色一般,十分诱人。麦香说话大方,待人可气。在家是个手脚勤快的巧妇,家里家外也很能吃苦。可惜老公因一次意外事故去了天堂。一个人既要侍奉公婆,又要伺候俩娃,日子过得十分紧凑。不种庄稼也不行,不去打工更不行,这日子咋过?也有人给她介绍了几个男人,但都没如愿以偿。

自从麦香跟米山认识以后,俩人彼此了解后各自的情况后,你来我往,渐生感情。看来,这梅开二度不是虚幻,真得能组合在一起了。可这两个人一合家,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四个孩子,小家变成了大家,负担不是越来越大了吗?俗话说:“多一尊佛爷多一炷香,多一个奶奶多一碗汤。”这事,也成了他俩婚前的首要问题,两家的四个老人能不能融洽地过到一块,四个孩子们合不合伙?麦香的两个孩子认不认米山这个新爸,而米山的两个孩子又认不认麦香这个新妈。一连串的疑问,是米山和麦香最大的心病。于是,他俩经过细心斟酌,认真探讨,最后一直同意先试探试探四位老人和四个孩子再说。对待老人首先从孝作起,以孝感化老人之心。对待孩子们以爱呵护,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注入父爱与母恩,进而得到孩子们的欢心和认可。
四位老人看着米山和麦香对他们是非常孝顺,且俩人又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原来不那么支持米山和麦香搭一块过活的想法彻底失了,从内心底里感到高兴。而四个孩子觉得这后爸和后妈都没有他们想想中的哪么可怕和凶险,还对他们处处都很好,无拘无束的从先前的叔叔和姨姨改叫起爸和妈了,老人和孩子们最终还是接受米山和麦香。米山和麦香看到老人和孩子们都对他俩认可了,便高兴地领领取了结婚证,选择了良辰吉日,披红挂彩,高高兴兴地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米山和麦香,俩人共同拟定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治家方案。米山因有手艺,在外打工挣钱,麦香手脚勤快,在家种庄稼伺候老人和和娃们。打工种田都不误,日子终于有了盼头,生活逐渐好转。

婚后的米山和麦香,日子过的可以说是甜甜美美。老人和孩子们都处的非常的融洽,家庭气氛十分良好。麦香还申请了妇女创业小额货款,在乡村两级的帮助下,修起养殖棚,养上了牛和羊,又多了一份家庭收入。在养殖的基础上,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又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种植养殖一起抓,家庭收入越来越可观。后来,麦香和丈夫米山还被评为县镇尊老爱幼先进模范,村镇致富带头人,并受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听说还要去省城参加尊老爱幼先进模范表彰大会呢。
米山和麦香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周边的群众,也感动了各自的兄弟姐妹,都纷纷前来接老人去孝敬,给他俩减轻负担。可麦香总觉得已经习惯了,老人们走了,觉得孤单,还是一起好,虽自己累点,可家里红火呀,有老有少的。她和丈夫的兄弟姐妹们拗不过麦香,只好每年给各自的老人支付一些养老费用,以便减轻米山和麦香的家庭负担,麦香再三推拖还是推拖不过去,只好接受了大家的意愿。

说实话,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像麦香这样尊老敬老的精神日渐减退。其原因是经济负担大于瞻养负担,可麦香做出了表率,给人们传递着人间真爱的正能量。在对待四个孩子时,她从不另眼相待自己的两个孩子,总是把四个孩子一视同仁,有时孩子们出错了,首先是耐心说服,从不打骂。在孩子们的心中,特别是米山的俩个孩子,都觉得这个后妈是世界上最好最亲的的后妈。人们常说:云里的日头,后娘的指头。可这后娘,比亲娘还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