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王老师挑水
六八年,王老师告别了工作八年的沂蒙山区,带着对老区人民的依依不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老兄如父,老父更老,发誓再也不离开故乡,这样不仅更好地工作,还能方便照顾家庭,只是适逢“文革”,学校停课闹革命,王老师赋闲在家,师娘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给王老师说:“我下地,去生产对挣工分,你在家里看家,顺便往水缸里挑些水”,关于挑水的事,真是触及王老师的灵魂,挑水掌握不了平衡,儿时,就把爹娘的瓦罐不慎摔坏了,这件事情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再是王老师恐高,农村水井以前是土井或大口砖井,王老师小时候不敢去井边,上学期间,一次替家里取水,连人加桶掉进井里,后被人救出,…这次夫人不知,王老师惧内,师母很强势,硬着头皮应下来了,老婆上工去了,王老师不久去了村中的水井旁,从井里打水实在为难他,他看看四周没人,就壮着胆到了井边,用脚踩住井绳,然后把桶扔进井里,由于惯性,井绳一起掉进井里,王老师急出一头汗,一会,有一位老者过来挑水,看到这种情况,一言不发,帮着用勾担把桶和井绳一同捞出,这位老者是王老师本家叔叔,知道他的秉性,替他打满水一声不吭地走了,这件事情了伤害性很小,侮辱性很强,倒是从王老师嘴里说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第二天王老师的任务是继续挑水,天无绝人之路,事情往往奇迹般地巧合,诸葛亮万事具备,就有东风。王老师看到井旁有一个地排车上面装了满满的一大铁桶水,高兴之余,就差手舞足蹈,顺利放了两担水放进缸里。只是高兴太早,不一会,师母一脸怒气地从田里回来…原来,被一个小童看到了,小童去地里告了状,一气之下,水缸也不要了。原来水车是一家农人做土钵墙从生产队借的拉尿的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