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学
作者/周中华
1996年,李双的儿子李阳考上了冀中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李双一家房产高兴,李双忙里忙外,不知道给儿子准备什么。李凤壮也是为了“改姓”过来的这个儿子而自豪。一家人忙忙碌碌给儿子打点行囊,准备要带的东西。在李双心里,只要儿子李阳考上了大学,就不指望再让他回到自己这个寒酸的家。近年来,李双一家生活的还不太富裕,可是比过去的农村河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楼房不管是谁的,这些年一直不花一分钱的房租或房费住着。尽管小了一点,比较还是有阳台,有卫生间的楼房啊。前些年冬天取暖还是靠自己生炉子取暖,近几年市区也给安装了集中供热。
家里虽然小了一点,可是毕竟一家几口人不至于睡在一盘大炕上。李双刚刚结婚的时候,李双和儿子睡南屋,李双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李凤壮一个人睡北屋。李双为了拴住李凤壮的心,半月十天临时性的去北屋“奖励”一下李凤壮。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李双生下了李娜,拒绝李凤壮的理由更加的充分。李双带着两个孩子,李凤壮期待李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等李阳上中学的时候,李双为了确保儿子李阳的身体健康成长,南屋让给了儿子住,自己和女儿李娜就搬到了北屋住,把李凤壮撵到了不足六平米的客厅去睡。半月十天的李双还能给李凤壮一点点“奖励”。到1995年山城市已经推广了工资卡以后,工人每月开支不再使用现金,直接打到工资卡上的时候,李双对李凤壮的“奖励”也渐渐地缩水。李凤壮心里明白,但是也没有办法,有时候晚上就叫一两个朋友来家里喝酒。李双看到这些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烦心。可是为了维护这个家,她也是一忍再忍。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了,直接摊牌对李凤壮说:
“你以后不要带你的狐朋狗友来家里喝酒,你不休息,我们娘几个还要休息呢,你总这样,这个家还怎么过啊!”
“不结交这些朋友,我怎么去给你赚外快啊?”
“那就好,你现在晚上跑车的收入可以有一点支配权,收车以后,想和你朋友喝酒就在外面喝吧,不要再带回家了。”
“那就好,嘻嘻嘻。”李凤壮眼角上带着眼屎,迷成了一条缝,只看见眼屎,看不见眼珠。黑紫红的脸上浸透着汗珠,冒着酒气。这些年了,巴不得有一点自主权,在外面想和谁喝就和谁喝,想喝到几点就喝到几点。有时候喝到后半夜才回家。李双从来就没有惦记过。在李双心里,李凤壮就是家里的一个长工,是一个李双手下的佣人。这些年,在孩子们去上学,老公在外面跑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从当闺女的时候,喝个半斤四两的高度白酒没有任何反应,要不然会胸有成竹的把个王一骗的滴水不漏。这些年,几乎天天一个人在家里喝闷酒也好,自我享受也罢,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如同一日三餐,成了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因为她喝酒从来不和李凤壮一起喝。她希望坐在对面的应该是高阳。
自从李双批准李凤壮可以在外面喝酒,李凤壮心里非常高兴。甭看自己长的五大三粗,脱眉少眼,一喝酒脏话连篇,全是能耐,嗓门儿也大,底气也足。物以类聚,人有群分。他的朋友圈也在渐渐地扩大,各种各样的男人女人竞相登场,让李凤壮内心一下子感觉跌到了“福各洞”。回到家毕恭毕敬,在外面潇洒自如,甭看外表憨厚,花花肠子也不少。
到李娜上六年级的时候,说什么也不想和妈妈李双睡一张床了,并且要求哥哥李阳搬出南屋,自己一个人住南屋。李双没有办法,只好让李凤壮搬到自己的北屋,让儿子李阳睡那不在六平米的客厅里的折叠沙发。
现在儿子就要离开这个家,去上大学了,一家人都为李阳而高兴,是因为李阳给这个拥挤的家腾开一点空间而高兴,还是因为李阳有美好的未来而高兴,谁也说不清楚。在李双看了,自己奋斗了一生,没有给儿子奋斗出一套房子而自责,但是庆幸的是把李阳送到了大学,这是让李阳跳出困境的唯一途径。为了儿子李阳能够有一个满意的未来,李双愿意做任何牺牲。可是现状就是如此,李双已经黔驴技穷。所以这次李双必须亲自送李阳上学,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灌输到儿子心中。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李双就一咕噜爬起来,揉了揉还没有睡醒的眼睛,急匆匆的去做饭,在儿子上学要离开这个拥挤的家之前,再给儿子做一次早餐。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李双平时做人做事,可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上面那是尽心尽力,甚至超过了一般人。因为李阳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产物,李双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不起儿子的愧疚。
儿子李阳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自从记事起,就没有追问过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也没有和孩子们说过自己的一切,他就把李凤壮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在孩子们面前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比较都是一个李子啊。
吃完饭,李双和儿子李阳一起背着行囊,拿着火车票,由李凤壮亲自开出租车送到了火车站。临进站的时候,李阳和拥抱了一下这个叫了十多年的爸。李凤壮非常感动,肥肉包裹的小眼睛里滚出了两颗泪珠。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毕竟李凤壮把李阳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山城市火车北站,是一个近百年的老站。1909年建成以后,一直在通往北京的始发站。1956年设定了4116次普通客车,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绿皮车。这是建国以后我国比较先进的客车之一。这趟绿皮车一直沿用到21世纪初。虽然是普通快车,在当时也是最慢的一趟列车。8:07分准时开始起步,慢悠悠了离开了车站,李阳的心里感觉到了有一种无奈与不舍。尽管自己生长在一个不太正常的家庭结构中,开始自己的妈妈李双已经用最溺爱的心呵护了自己十八年。李阳看着对面坐着的妈妈李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母亲的错误不是母亲的错,母亲的错误是母亲所在的特的环境造成的。尽管母亲有多大的错误,但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自己的未来,妈妈已经忍受着比正常母亲忍受的委屈都要多。虽然付出不舍得离开这个家,不想离开过分溺爱自己的妈妈,可是为了妈妈的夙愿,自己必须离开这里,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火车开始渐渐地开始加速,故乡的那种眷恋渐渐地离自己远去。李阳在火车的小桌板上握着妈妈的双手,静静地看着妈妈的脸。终于在大脑里搜索出一个单词:
“妈。”
“好儿子,这次上大学是你寻找未来的第一步,你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
“妈,这个我知道,可是我就是放不下你啊。”
“妈没事的,只要你好,妈就放心了。”
“妈就放心吧,我都十八九了,还总让你操心,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大啊!“
“妈这辈子没有给你挣下什么,以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妈想到哪儿去了,我都成大人了,以后我会好好上学,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以后挣钱了,我第一个孝敬的就是妈。”李阳一边嘻嘻的笑着,一边把一个苹果递到妈妈的手里,然后接着说:
“以后学习归我,决策归吗,一切听妈的,好不好啊?”
“妈是过来人,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告诉妈,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选择错了,就一辈子都纠正不过来啊。所以你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听妈的话。”
“必须滴。”
“一个人的生活起点非常重要,你一开始站在土坑里,你永远是一个土人,想改变自己的面貌,那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不可能的。如果你站在高台上,你以后就是高人。妈一辈子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才从农村跳出来,才拥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小楼房。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真的非常难啊。
“妈,我知道了。你以后好好照顾妹妹吧,甭让她到处疯跑了,总在姑姑家,要不就去同学家,也不安心学习,以后怎么考一个好的大学啊。“
“你就照顾好你自己吧,你妹妹毕竟是一个女孩子,在家里时时处处都不吃亏,将来嫁给谁都不是那她吃亏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