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委屈
作者/周中华
1978年,李双22岁那年,意外与高阳怀孕,被迫隐瞒事实嫁给了初中就相识的王一。由于隐瞒怀孕,让王一逼迫离婚。1980年为了追求城市生活,再一次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体育老师池永杰。李双尽管表现非常的谦让,忍耐,池永杰仍然从心里没有真正的爱过李双。生活上百般挑剔,洁癖到了难以让李双容忍的地步。李双心里非常清楚,离开池永杰,自己再找城市的人恐怕就难了。而且池永杰有自己的楼房,没有老人,更没有孩子。而且知道池永杰在外面有情人,自己也不敢揭穿。因为揭穿了,自己就得再一次面临离婚的可能性。若自己三次嫁人,还带着一个孩子,怎么嫁啊!李双一肚子的委屈不知道该向谁去述说。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也在分析自己究竟错在哪儿啊?池永杰的洁癖是个人问题,可是从心里就没有真正的爱过自己才是根本问题。至于在外面有情人那是因为他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工资,男人有钱就变坏,没有钱谁还喜欢你。不能够掌握家里的经济收入是一个女人的最大错误。下辈子再嫁人千万记得把好家里的经济收入,女人不管钱,这哪里是过日子啊。思前想后,李双终于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的命不好,怨父母把自己生在农村。想跳出农门,真的不容易啊。以后一定要让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一个有钱的人家,哪怕是当一个上门女婿,也要让儿子过上城市的富裕生活。以后自己有了女儿一定要告诉女儿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必须把家庭的经济权利握到手,只要掌控住了男人的腰包,男人就会服服帖帖的听话,就不会沾花惹草。一个母系社会的人生观就这样在李双的三个男人的实践中形成了“经验”或“真理”。
1982年,李双的父亲李发财去世,丢下了母亲王玉花。本来王玉花应该跟着儿子李喜一起生活。由于李喜在家主不了老婆刘凤桃,时不时的让刘凤桃指桑骂槐给李双的母亲王玉花气受。在李喜不在家的时候还拧着老太太的耳朵骂她是一个老不死的吃饱蹲。李喜回来了老太太也不敢告诉儿子,一旦告诉了儿子李喜,后果更加严重,一次次的忍耐,一次次的默认,致使刘凤桃更加的肆无忌惮。剩饭旧饭都是王玉花的,本来年龄大了,消化不好,让刘凤桃拧着耳朵谩骂的时候,吓的拉了一裤子稀屎。刘凤桃不但不给洗,还对着儿子的面发飙地说:
“看看你妈的德行,家里地里的活儿一点点都帮不上忙,吃饭挺能吃,吃的都拉裤子里了,还跟我顶嘴,还跟我发横,我是伺候不了你妈了,谁愿意伺候谁伺候吧。嫌家里吃不好,你给我挣来了没有。你妈城里有挣钱的闺女,又住的是楼房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家里有自来水,拉屎都不用出门。让还留在咱家让人家跟着咱受可怜。”
“老婆别生气了,古人说养儿防老,让妈在咱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咋能让妈去他姑(指孩子的姑姑李双)家啊,他姑家里也不好过,带着一个孩子嫁过去,也是吃着低三下四的饭,容易吗?“
“她不容易,我容易!你给老娘我挣来了房子还是挣来了钱,这些年老娘我精打细算给你盘算着这个破光景,李双的日子再不好过还有我们不好过!楼房住着,商品粮吃着,哪儿不容易了,你家里有什么!想过下去你就把你妈送走,不想过,老娘我就回娘家去,你们娘俩过吧!“刘凤桃一边说着,一边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李喜看着刘凤桃真的生气了,只好拉着刘凤桃说:
“看你生那么大气干什么啊,我给他姑写封信,就说咱妈想她了,去她那里住几天,等回信了,我就把妈送过去,好不好啊?老婆。”
刘凤桃听李喜这样说,还故作无辜的说:
“那是你们家的事情,去不去与我刘凤桃有什么关系,我就懒得管你们娘们的事情。“说完,扭着圆鼓鼓的屁股一扭一扭的串门去了。
李喜为了维护这个家,最后决定亲自把母亲王玉花送到妹妹李双家。因为真的等妹妹李双回信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旦被拒绝,下一步就没有办法了,还是先斩后奏,送去了就不能被拒之门外。所以李喜给母亲王玉花收拾了一下东西,晚上和刘凤桃要了二十块钱,第二天一大早带着母亲踏上了进城的道路。到了李双家,这时候李双家正好是李双一个人在家。李双见到哥哥和妈妈一起来了,感到非常意外,急切的问哥哥李喜:
“咋连一封信都没有写就急匆匆的来了?”
“是妈想你了,就没来得及提前写信,来你家住几天,我就把妈接回去。”李喜虽然是这样说,可心里一直在打着小九九。走一步算一步,先在这里住下再说。李双看着妈妈消瘦的身体,深抠抠的眼睛,心里一阵酸楚,抱着妈妈就失声的痛哭起来。这里有母女连心的成分,也有李双心里的委屈。作为一个女儿不能为妈妈尽孝,不能为父母分忧,自己的光景又过的一塌糊涂。心里有多大的委屈也没有地方倾诉,今天见到最贴心的妈妈,压抑了好久的情绪终于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几乎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作为妈妈王玉花,在儿媳面前受尽凌辱,吃尽苦头,又能够和谁诉苦啊,今天见到了女儿,一下子把所有的委屈全部释放了出来。老头子李发财在的时候不觉得他有多么的重要,他这一死,明显的自己失去了一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没有了老汉,立马跌进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不仅仅是没有衣穿,没有饭吃,连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了,自己的老汉再不好,可毕竟呵护着自己几十年,老汉一走,自己就没有了一丁点的尊严。
娘俩的抱头痛哭,让李喜如坐针毡,走不得,在不得。摸摸自己兜里仅剩下的十几块钱,回头下楼,去小卖店买了几个罐头返回李双家,对李双说:
“妹妹我得回去了,要不然就赶不上车了,让妈在你这里住几天,我就来接妈回去。“然后放下罐头,扭头就下楼了。
李双给妈妈煮了一碗面条,卧了两个鸡蛋。等妈妈吃完了面条,娘俩叙述起了老家里的事情。李双也是故意避开自己家的话题,让妈妈开心。闺女是妈妈的心头肉。娘俩说的也非常的开心。晚饭的时候,池永杰回来了,带着女人雪花膏的味道回来了。看到家里多出了一个老太太,心里非常的恼火,他知道这个老太太肯定是李双的母亲,好几次李双提出让妈妈来家里住几天,因为妈妈没有见过楼房,也没有进过城市,也想来闺女家看看闺女过的好不好。可是都被池永杰当场拒绝了。这次先斩后奏,直接来了,让池永杰有了直接翻脸的借口。李双看着池永杰一脸的怒气,急忙起身说:
“这是咱妈,就是想来看看我,住几天就回去。“
“那是你妈,与我有什么关系!“
“是,是我妈,我妈没有来过城市,也没有来过咱家,就来住几天。过几天我哥就来接回去。“
池永杰二话没说,回到他的卧室,使劲的关上了门,不知道干什么去了。连续好几天,池永杰就不在家里吃饭,有时候甚至都不回来睡觉。即便回来了,也是黑头黑脸,摔盘子摔碗。李双为了妈妈一直忍受着池永杰的一切。并且和妈妈说,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是一个坏人,就是城里人的臭毛病。李双的妈妈看着心里明白,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女儿惹麻烦,该忍耐就忍耐一下吧。
旁晚时分,李双去托儿所接回了自己的儿子。说起儿子,免不了还得补充几句。因为这个孩子是出生在王一家中,孩子一生下来王一就去办理了户口登记,当时登记的名字是王振雄。因为王一与李双都是非农业户口,自然王振雄也就是非农业户口了。李双与王一离婚以后,李双一直没有更改儿子的名字。直到与池永杰结婚,池永杰明确表态不接受这个孩子与自己有继父与后儿的关系,这李双才去派出所给儿子把王振雄改名为李阳。姓随李双姓李,名为高阳的阳。因为这个孩子的的确确是高阳的孩子,不论高阳认可不认可,以后也许会找到他的亲生父亲。
李双接回四岁的儿子李阳,李阳一个人在客厅玩耍。李阳的姥姥王玉花,李阳的妈妈李双都在客厅聊天,说着这些年娘俩的知心话。这时候池永杰回来了,一进屋就歇斯底里的对着李双的妈妈与李双发火:
“家里就这么点空间,挤了这么多人,还要不要人活了!“
李双看着池永杰对着妈妈的面就这样嫌弃自己的妈妈,心里一阵怒火在燃烧,立即从沙发上站起来对着池永杰大声喊着:
“池永杰,你不要给脸不要脸,我李双已经忍受了你好久了,谁都是娘生的,爹养的,谁都有父母,我妈生我养我二十年,在我家住几天不行吗?“
“这是你家!我告诉你,这是我家,我平白无故养活你,还平白无故养活你的儿子,现在又要平白无故的养活你妈,明天还有谁要来,我这里不是收容所,还恬不知耻的说是你家。我告诉你李双,你不要给脸不要脸!“池永杰说完,摔了一下户门,怒气冲冲的下楼了。
李双搂着妈妈的脖子,安慰妈妈:
“妈别生气,城里人就是这个德性。没事的,没事的。“
“妈知道你也难,妈就是来看看你就心满意足了。看样子今天晚上又不回来了,你带妈出去走走,妈这辈子还没有见过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好的,我这就陪妈出去看看城市的夜景。“
“嗯,嗯。“王玉花拉着李阳的小手,表面高高兴兴的答应着,心里一桶的苦水浸泡着她那颗本来就苦涩的心。住几天回去,能回去吗?在女儿家,看看现在的情况怎么能够住的住啊,再住几天女儿的日子怎么过啊。尽管如此,王玉花还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换了一下衣服,在李双的搀扶下,走出家门,乘坐着公交车来到了城市中心的大清河,观赏着这座城市的夜色。看着看着,王玉花突然对李双提出:
“闺女啊,你能不能带妈去饭馆里吃碗面条啊?“
“行啊,别说是一碗面条,就是给妈炒几个菜也是轻而易举的啊。“
“吃碗面条就行。“
“那咱就去德福祥饭馆吃面条。“
“好。“王玉花拉着小外甥的手,与李双一起走过大通桥,来到德福祥饭馆,要了两个炒菜,三碗面条。娘仨吃完饭一起说说笑笑的沿着大通桥一路返回李双的家。王玉花看着小外甥已经睡熟。坐在李双面前娘俩拉起了很多往事,叙述着人生的感悟。王玉花拉着闺女李双的手说:
“妈过去一直认为你爹窝囊,就会说大话,不会去挣钱。要不是怕你舅舅打光棍,妈才不会和你爹换亲呢。总觉得嫁给你爹是一辈子的委屈。所以这几十年一直没有好好心疼过你爹。如今你爹走了,妈才知道你爹的重要性了。你这女婿也许就是嫌弃妈是农村的,等妈走了,也许就会对你好的。女人的命天注定,嫁错了男人就是一辈子的错误啊。“
“妈就放心吧,城市人就是这样的臭德性,小市民,慢慢就习惯了。“
“但愿如此吧,都是妈害了你,把你生在农村,嫁到城市让你受苦了。“
“妈别担心,我不受苦,他就是有点小市民德性,本质上没有多坏。“
“那就好!“
第二天李双和往常一样先送儿子李阳去了托儿所,然后去上班了,谁知道李双的妈妈王玉花沿着昨天走的路,从大通桥上跳到桥下的大水坑里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