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枚女汉子何况味
文/孙志红
女汉子一词,何时出现于当代汉语言中,似乎无可考了。
三个字,哧然出现在眼前,也是五味傎陈的感觉。
想当年,木兰替父从军,也可谓女汉子的鼻祖吧?再读《木兰诗》,却有些酸楚,“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子只因家里没有从军的男儿,便要男扮女装从军“十二载”,这是什么样的经历?她不但没被识破女性身份,反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几年戎马从戎,“关山度若飞”,一个女子,就是这样,开创了比汉子更汉子的先河。
此诗收编于宋代,对于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下的古老华夏民族,这个故事着实令人欣慰,也许从此以后,开始激励了一些古往今来不服从卑微命运的女性的斗志。比如后来的故事《女附马》,也是一个女子超越男人的传说。
传说之所以让人精神一振,大抵也因为现实很无奈。中国女人的命运,特别是在儒家之道里,一直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从鲁讯笔下的祥林嫂就可见几千年中国女子的缩影。在浩淼历史烟云中能够出现几个出类拔萃的女子,那也是寥若星辰了。
其实在近百年来,自从打倒帝制,女人的地位突飞猛进,与几千年的遭遇不可同日而语。从民国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无论是女革命党人、女国民党、还是女共产党,这一百年来,确有无数巾帼英雄可歌可泣。秋瑾,便是一位首屈一指的女中豪杰,说她是现代中国女汉子的领袖,也不为过。还有一个一直被描述成反面人物的清末皇族格格金壁辉(日本名字川岛芳子),也是一个比男人更男人的女子,如果仅仅从她的家族和她的本族利益考虑,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
女汉子,在没有这个称呼之前,我小时候倒听妈妈说过一个词,叫做“母汉子””,好像是形容一些剽悍凶恶的女子,一般可以与泼妇相提并论,再有,这类女子一般外形上也类似于男人的高大,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之类,或许还会生有胡须,发硬、骨大、肤黑等等特征。这是我对于“母汉子”三个字的大致理解,但这都是不女汉子。因为女汉子不是一个贬义词。
《水浒传》里的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娘,也都是侠义豪爽,肝胆相照之女子,虽然水泊梁山好汉似乎没有一个温柔女子,最像女人的女人却是潘金莲,也许这又是当代女汉子的今生前世。
豫剧名角常香玉的《花木兰》,我只记会唱两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小时候还有一个现代歌舞剧《红色娘子军》,“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曾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歌,居然是我小时候爸爸教唱的,做为家中的长女,做为毛泽东时代的少年,那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情愫已经早就根深蒂固于心。
所以我一直在想,也许,是时代造就了女汉子的土壤吧。
不是有人说中国开始阴盛阳衰了吗?
为何出现女汉子?开蒙之初,阴阳平衡,风调雨顺。阳为刚,阴为柔,是谓文武之道。所谓乾坤亦是一上一下,天地万物之本。如果乾坤颠倒,必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汉子不像汉子,男人不像男人,才有女子“被男人”,唐朝武则天称帝,举朝惊慌,武昭仪九死一生,犯了所谓大逆不道的罪孽,唐朝却在她手下治理的有条有理,还不是因为她的丈夫无能!
汉子不像汉子,当然不是指生理上或者体型上(这个不属于此文的主题),记得曾经我认识一个女校长,此人矮胖到了极限,容貌也因为到了中年发福莫辨,但此女极有治人的本事,当时单位一领导与其在工作上有争执,她怒目而视,开口大骂,拍桌打凳,令在场者无不震撼,据说她的老公身高一米八几,相貌堂堂,但是到了家里见她如老鼠见猫,毕恭毕敬,她也常把这个御夫之道拿出来教训其它人或者炫耀,真是令人称奇,如果说她是女汉子也一点不为过,因为她家里的所有大事都是她主持,孩子的工作都是她给落实好,她那高大英俊的丈夫反而在家里只负责烧饭、带孩子,那可是真是汉子不像汉子了吧。
而如今的女汉子更是里里外外,堂前厅下,上得了厨房,下得了厅堂都不算什么,还要负责家里的修水管,扳电闸,家用电器,电脑维修,接送孩子,侍候老人,工作要能干,职称要争先,这些做好也不算好,还要会杀鸡宰鸭,比如案板上那几只张牙舞爪的硕大螃蟹,如果女人不能干,谁来做这一道好菜?要会种花,会泡茶,要会理财,会发嗲……防贼防盗防闺蜜,打假打鼠打小三……不做女汉子,你能够生存吗?
作者简介:
孙志红,女,高中教师,在生活的苟且中爱远方的田野及诗行。个人有原创文学公众号《沙汐》及《无主题变奏》,近年来文字发表于一些报刊,台州市网络作家协会。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