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杨西京:过年啦,回来看看这个“家”——致巩义康百万庄园(三)
杨西京:过年啦,回来看看这个“家”——致巩义康百万庄园(三)
精华
热点
23-01-29 12:49
2352
阅读
关注
过年啦,回来看看这个“家”
致巩义康百万庄园(三)
文/杨西京
过年啦,
回来看看这个“家”,
看看家里……
久违的秦砖汉瓦……
我看见,
康家先祖的父辈,
在邙岭上开荒,
在洛河畔犁耙。
三更天,
牛一样拉套,在蛮荒地点种,
烈日里,
弓一样弯腰,收割着新垦地丰收的庄稼。
他们的母亲,
草棚里垒灶生火,
寒窑里织布纺花。
夜阑,
做衣纳鞋,陪着邙岭一弯新月,
五更,
推磨拉碾,迎来洛河上的第一缕朝霞。
汗水里,
飘起一缕缕生存的炊烟,
节俭中,
立起一个农耕的小家。
我看见,
康家新一代开荒者,
洛河边造船,
黄河上拉纤;
运粮、运棉,船连海天,
送货、贩盐,帆影万点;
和着狂风,旌旗翻卷,
呼啦啦,走出黄河,冲出中原;
应着惊涛,号子声声,
咳哟哟,呼应着大海的召唤。
自强不息,
人走千里不走他人田,
一画开天,
船行六河康家帆。
我爱这中原第一家训,
华夏第一庄园的“留余”名匾。
这一训一匾,
大写了多少惊人醒世的箴言:
“留余”的笔墨,
抒写着修堤护民的家国情怀,
“留余”的火焰,
焚去了多少父老乡亲们的债券;
“留余”的春风,
催生了四海诚信的客户,
“留余”的阳光,
融化了大河行船的风险。
感恩包容,
树起一个家族立世的旗帜,
吃亏退让,
铸就一部四百年兴旺的经典!
我爱这棵在这生长了三百年的葡萄树
那龙一样的树形,
树身仍存着当年
乔家大院相赠的友情。
我爱这沧桑的枣树、石榴树,
枝头,仿佛仍挂着八月的灯笼。
当年的树下,
三秦的客户,山东的高朋,
左邻的白发奶奶,
右邻叼着烟袋的老翁,
乡俗村风,
弥漫着邻里和谐的家常,
客谊友情,
叙着相互间的互爱互敬!
我爱这满院的匾联碑铭,
每一眼,都让人明目怡胸。
一联联,
警示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一幅幅,
导引人“言有物而行有恒”。
“出畏之”,
出门当思“奋斗兴家,留余持家”的家风;
“入惧之”,
进门当对外出作为五思而三省。
似一面明镜,
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如一部家法,
十三代代代践行!
啊,这个家,
故乡土地上一个“家”的坐标;
啊,这个家,
华夏民族万千家中的一枝奇葩。
捎一捧家里的土,回来种花,
让花,吸取这土里的家训家风文化;
带一瓶“叶氏井”的井水,
滋养这花的一叶一萼,一枝一杈;
让这含古融今的花儿,开遍——
你家,
我家,
他家;
千家,
万家,
整个——中华!
作者简介: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出版诗集《竹林之歌》,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
汇聚群众文艺,传播河洛文化
文字|杨西京
图片|康百万
编辑|芳 华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98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