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 “叫真”的父亲》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逝世六周年
作 者:袁 吉 典
除夕的钟声响起,普天同庆。我却泪眼婆娑,思绪万千。六年前的此时,父亲走了。
这时,忽然联想起前段日子热播的电影剧《人世间》,发生在我父亲身上的几个真实的故事桥段浮现在我眼前。
凡认识我父亲的人,大都评价他是一个好人,再就称他是个爱“叫真”的人。
父亲革命了一生,工作的最后几年负责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而就是这样一个最普通却又最敏感的工作,他没有将自己定位在“传话筒”的位子上,而是,既当“参谋”又作“判官”。来访的群众,大闹办公室,跟踪父亲的行踪,来我家吃喝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父亲每每都耐心细致地做好了安抚工作。
记得,一位郑姓的原矿山职工,按着当时的政策(1962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下放多年。返城的事情多年上访未果。堵领导车,闯上级领导机关,大闹矿长办公会。一时间成了最棘手的案件。对此,父亲调档查阅,走访知情人。核实确认符合返城条件,情况属实。于是,父亲逐级反馈情况,力排众议,主持正义。甚至在矿务局专题会议上,“舌战群儒”讲事实,摆道理,亮政策,拒理力争。虽然事后受到了有关领导的刁难,但事情却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事后,郑姓家人专程来家致谢。走时,留下了一包香烟。打开后,却发现是满满一盒当时面值最大的十元的人民币。父亲立即把郑姓家人逐出家门,将香烟弃之门外。这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另有一纪姓原职工,亦为下放人员。上访要求返城。一段时间里住在父亲办公室,每餐必来我家吃饭。父亲不嫌弃,不放弃。每天上报情况,下作协调。甚至骑单车去几十里的乡下调研核实情况。最后冲破重重阻力,给纪姓职工落实了政策,全家都得以返城生活。并给其子女安排了就业。
事后,纪姓家人拎着重礼来家致谢,也遭到了父亲的拒绝。面对她们的真情,您唯一允许他们的子女春节时不带礼物来给您跪拜贺年。
…… ……
一个最基层的领导干部,一个只有一米六几身高的普通人,给我辈留下的却是:高尚的品质,伟大的形象,上进的精神。
父亲,您那高大上的灵魂,正激励和规范着您的后人们,按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道路,图画着人生最美的轨迹。
父亲,我们想念您;
父亲,我们永远爱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