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我一世烟火,换你人间繁华
文/郭晓兰
帝王,臣民;师兄,师妹。
认识马周,是从一出吕剧开始的。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对吕剧是有些瞧不上的,这出戏让我对吕剧刮目相看。”戏迷“浅绿明红”说的这部剧正是董家岭、李肖江版《画龙点睛》,一出省吕剧院排练演出的有关马周生平的历史正剧。
或许,正是凭借这样大众化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民意人情,使得《画龙点睛》一经问世,便在剧坛引起了轰动,京剧、越剧、豫剧等剧种纷纷改编搬演。《画龙点睛》也因此获得了第十二届文华剧作奖、音乐创作奖、表演奖等诸多奖项。从此,李肖江、董家岭等多颗吕剧明星冉冉升起,事业日趋达到巅峰。
《画龙点睛》讲述了贞观元年,皇帝李世民一纸诏书,命文武百官书写治国条陈,恭呈御览。中郎将常何身为一介武夫,“平日只会耍枪弄棍,浑身劲搬不动四两文”,于是“弘文街找一个代笔之人”,路遇秀才马周,命他代笔。马周上书20条款,提出整饬吏治,并画一幅无睛翔龙,假托解读条陈,借常何之手献给皇上,暗讽皇上有眼无珠,不知人间疾苦。李世民由条陈、丹青发现贤才,微服私访奔赴新丰县寻找马周,由此引发一出精彩好戏。
就剧情而言,全剧沿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向前行走:明线是李世民赶赴新丰寻找马周;暗线则是马周与师妹迎君的悲欢离合,两人相识、相恋、相知、离分、重逢、死别的爱情方程的解读。两条线索在最后一场“点睛”合二为一,融汇在一起。“今日难忘今日恨,羞穿龙袍对冤魂”,最终,马周被李世民面对亡魂这句痛苦自责的自言自语,以及真诚谢罪的一跪所打动,接旨,入仕。

马周与迎君的爱情可以说是主人公马周生命繁华温暖的底色。当年两人一起学习诗画,马周穷困潦倒遭众学友嘲笑,是迎君肝胆相照托付的一片赤诚温润滋养了马周敏感脆弱的心田。两人萍踪无涯后又是迎君凭借与马周共习琴棋书卷的美好回忆,以及马周的一幅画龙相随相伴,痴心守护,芳魂拖寄。酒店巧遇手持无睛画龙的帝王,是迎君巧妙周旋,计留画卷,只为心上人能免于一场风起云涌的无妄祸患。在赵元楷搜出无眼画龙后,更是不顾安危,机智破指,血点龙睛,让自己为了心上人走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被新丰县令赵元楷勒令乱棍打死。芳魂一缕随风去,换君繁华在人间。这结局应合了序曲所唱:一幅画龙染血痕,点睛原不靠丹青。师妹的无辜飘逝也正是马周决定辅弼帝王打理江山、治理乱世烟尘的根本所在。
剧中,董家岭版的马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显露出剧中人物的睿智非常、才华横溢又桀骜不驯、孤傲自赏,那种豪气冲天的仰天大笑、看似漫不经心的拂袖一挥、面对情势突变一捋胡须的计上心头,让观众觉得,马周就是董家岭的前世,董家岭就是马周的今生,他们就是历史上唯一的饱经沧桑、看透世态人情、接续魏征风骨的马周。
李肖江版李世民第七场“落荒”,看得令人荡气回肠:演员载歌载舞、动作洒脱、空灵飘逸、行气如虹,英武逼人;唱腔富有高度和难度,而演员边舞边唱中,气息稳健,吐字行腔优美动听。令人百看不厌。
我想,正是有董家岭、李肖江、王媛媛等一众优秀演员,以绝配的生命组合演绎了惩治贪腐、任用贤才这一治国之道,才成就了吕剧《画龙点睛》这部恢弘、大气的经典。说它大气,是因为改变了以往众多剧目家长里短的底色,抹上了家国理念浓重的一笔;说它恢弘,则是与当下党内一些吏治腐败现象默契地对接。“吏治不清是国难”“整饬吏治、任用贤才”与当下“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各级党委要从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中反思选人用人的得失,下大决心治理吏治腐败”这些重要思想,这些坚决整饬吏治、净化政治风气的顽强意志品格遥相呼应,彰显出这部剧的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是依托历史附缀以烟火与血肉而丰满鲜活起来的马周。的确,历史长河里的马周作为一代贞观重臣 ,布衣宰相,他匡正朝政得失,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所阐发的“选拔良吏”“与民休息”“严明赏罚”“倡行节俭”等许多思想与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君主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者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其“直言善谏,鞠躬尽瘁”颇有郑国公魏征的遗风,唐太宗深感其诚,赞其忠良 ,尝以神笔赐马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可谓生荣死哀,百世流芳。
你我的岁月静好,就是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江山的如此多娇。如今,马周的故乡,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已经历了千年风霜的洗礼, 更加繁华内敛、巍峨苍劲。而“马周精神”经过代代传承与创新,亦使得这片土地愈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鸾翔凤集,蔚然成风。前曹村党支部更是牢记三个务必,守民心,创大业,当好人民利益的绣花针,使前曹村一跃成为新时代沧桑巨变的光辉代表之一。“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闪亮的荣誉仿佛在悠悠诉说着前曹村的前世今生,与光明的未来。
用我一世烟火,换你人间繁华。这片土地忠厚而深沉,神圣而深情,蕴藏着马周们的神奇和睿智的秘密,今天的前曹村有足够的底气、勇气和自信,努力奔赴明天更好的自己。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前曹村的风景必将更加美丽惊艳,前曹村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灿烂,前曹村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简介:郭晓兰,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教师,随性适意,喜欢戏曲、文学。作品散见于《菏泽日报》《牡丹晚报》《山东工人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师兴旷远》《齐鲁青未了—山东散文家精短作品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