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胡松清,男,60后,农民工。守正务农,崇尚光荣,爱岗敬业,担当服从。

劳模来到我的家
文/胡松清(四川)
我虽然仅仅读过小学,但从脑海中响彻小学老师教唱歌曲: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还能啍上前几句的韵律。这次,癸卯新春都吉祥,劳模来到我家乡,《驿站》促我励斗志,守正务农有担当......
从他们离开我的家,向成都出发后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兴奋着思索着自问着,扪心自问,我一位普普通通的山区居民能够得到他们的关怀,心跳在加快,血压在上升,内心无比的激动,更增添了我无穷的生活动力。
《驿站》让我更加应该以苦为乐,筹划生活,愉快工作。我还是善于与人沟通,常常与人交流中,当陌生人问我是干什么工作?我爽快地口答:“工人。”“什么工人?”“修理工。”“修什么的?”“修理地球__农民工。”
《驿站》让我更加教育正在部队服现役的儿子,努力工作,再立新功。尽管儿子与我有时通话交流,偶儿显现端正服役态度方面的思想不算太稳定,但我将用《驿站》精神,劳模精神敦促他更加振奋精神,更加努力工作。
《驿站》让我在乡村振兴中快速找到标准答案。从改革开放以来,目前农村土地已进入第三轮承包阶段,具悉有关政策还在细化落实之中。我虽断断续续的在外务工,爱好务工,为了生存而务工,为了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务工,但今年春节前夕,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不少的务工收入,回家仍是必须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友谊连连。仅有为生活而分得的土地,已经被集体统筹改造成成片的大田(土),正待流转。我思考着,来年为增加一点收入,为生活过得更加好一点点,是就地将就在听说要来附近承包的农业公司打点点零工?还是继续奔波走南闯北挣点点维持家用开支的钱?充满信心的接续发挥爱好务工的手艺?我正在《驿站》中寻找相对标准的答案,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财源广进自己。
当他们上车出发时,短短几十秒的交流,我才愰然大悟《驿站》作者,还是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成都作家,现在金堂县竹韵书院院长__刘元兵。这低调的走访,和善的交流,有力的鼓励,让我佩服,让我敬仰,让我终身难忘,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写上以上几句,就算我癸卯新春对大家最美好的祝愿!国泰民安!国兴民旺!皆得所愿!
(松清癸卯正月初六吉时即兴于川洞孔子桐梓湾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