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楼仙阁归西去
波光明月照世人
――深切怀念战友揭琼波
文/饶晓辉/江西

题记: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感受;有一种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这种情,不能简单的划分为朋友,他超出了朋友的界限和范畴,这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战友情!

公元2018年9月27日23点13分,你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定格,我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一惊世噩耗,但无情的現实將一切击得破碎。我们无力改变上苍对生命的按排,惟有祈愿天堂里沒有病痛,战友一路走好!
此刻,江河哽咽,大地哭泣,仿彿是对你英年早逝的不舍和追念。
是啊!才五十出头的年纪,真的太年轻了。人生之路正是当年,却被无情的病魔所剥夺,岂不叫你的家人肝肠寸断,做为你的战友也为之惋惜和痛苦。

琼波战友,你虽然离我们远去,但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時常在我脑海再现。四十年前的金秋十月,我们做为同年入伍的东乡藉新兵,一起分到福建海防某炮团的同一个连队。因为你是城镇户口服兵役,按照当时国家安置政策,无论在部队混得好坏,只要不是被部队开除军藉的,那怕只在部队呆上一年退出现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工作就业。而你从入伍伊始,都谨记军人的“留队一分钟,战斗六十秒”使命。因你头脑聪颖,新兵一下连,连队就把你推上炮班瞄准手的岗位。要知道,这是所有炮兵战友梦寐以求的岗位,因为谁都知道,这个位置的未来就是炮长。你没有辜负部队领导的信任和栽培,军事技能出类拔萃,每次实弹射击考核,你所在的炮班都是弹无虚发,精准度计算到分毫不差。入伍第二年,连队首长委以重任,你走上了副炮长的位置。期间,你工作依旧出色,在炮长回乡探亲时,你们班在你的带领下,一举夺得军事训练、队列内务、农副业生产等六面流动红旗。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役期满后,你退出现役荣归故里,并被组织上按排在当时十分吃香的粮食系统工作。我因为是农村兵,比你在部队多待了两年,记得那年春节期间,我从部队回乡探亲,你获悉我所乘坐的火车要晚上十二点才到东乡,但你不顾寒冷在火车站接我。因为我老家离县城尚有二十多里山路。那时交通不方便,加之天色太晚,你执意要我在你县城的家留宿一晚。次日早上,你又送我去班车站坐车回乡下老家,并为我购买好车票。

这次一别后,我们见面甚少。一是因为我退役后一直在广东工作,二来由于当时那个年代通信落后。直到前些年,有了手机微信,本地战友才慢慢联系上,包括后来全国各地的战友,都相互建群联系了。也正是从那个时侯,我才了解到,由于国家体制改革,你已从“衣食无忧”的铁饭碗,成了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员。但你没有坐、等、靠,用骨子里军人特有的坚强品质,自学水电安装与维护技术,且成了行业的佼佼者,后被东乡一家颇具名气的上司公司老板慧眼识才,成了这家公司的专职水电技术人员。
二O一六年十二月份,我们原来所在的部队九连,要在廈门举办全国战友联谊会,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你时,征询你有沒有办法请得了假去參加,你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几十年的老战友未曾联系得上,这么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去参加。“纵使单位不准假,那怕工作辞退也无妨。因为工作丟了可以再找,友情错过会留遺憾”。就这样廈门之行,你我如期而至。

聚会结束返家的路上,恰巧丰城战友李国华也在抚州动车站下车,是你帮他找来车将其送去汽车站返丰城,并为其垫付了车费。返家后回单位上班沒多久,你因公重伤休养在家,正月东乡炮二团战友聚会你拄拐杖參加。其间很多东乡战友家逢喜事办宴,只要你得知都去參加,既使你沒办法去时,还多次委托我帮你随礼。这一切的一切足见你重情重义,叫人肃然起敬。
战友,你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兄弟和你的至爱亲朋,我为失去你这样一位好战友,而感到万分悲痛。
噩耗一声心欲碎,路遥千里梦难回,高山流水丝弦断,热泪纷飞入翠微。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安息吧!琼波战友,愿天国之路安好。

战友啊战友
舍不得你走
惊悉此噩耗
泪水静静流
回想从军路
风雨共同舟
艰险脚下踩
使命举过头
战友啊战友
舍不得你走
铁打的营盘
似流水的兵
难解离別愁
情浓似烈酒
刚中有溫柔
直线加方块
明月放歌喉
战友啊战友
舍不得你走
再看一眼微信群
还有这些好战友
我会牢记你说过的話
军人到哪都要最优秀
此時无声胜有声
一切祈愿在心头
(图一四五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