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章: 回家
作者/周中华
毕业典礼的余热仍然在同学们的心里激荡,成人的感觉不同寻常,这里有快乐,也有压力。艾天宇校长的一席话,胜过了千言万语,铭记在每一个同学心中,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
毕业了,一个个二年级的同学们有的流着热泪,留恋着高中二年的快乐时光;有的忧心忡忡,不知道明天走向何方;李静仍然表现的还是那么淡定。仍然穿着她那朴素的格子衫外套,军绿色长裤,两条大辫子仍然梳理的非常光亮。不慌不忙的整理起自己的衣物,准备回到河东自己的家,帮助爸爸妈妈操持家务,照看自己的弟弟妹妹,继续学习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在求学的路上永不退缩。毕业的时候,同学们购买一些纪念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李静除了加倍的回敬同学以外,单独赠送的只有李双。在李静眼里,大家都是好朋友,都相互赠送就有些俗套,所以只给李双送了一个带塑料皮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上镶嵌着一副立体南京长江大桥的图案,是一个非常漂亮,非常高档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写到:
李双:
八年前的同桌,八年后的同宿,八年的闺蜜继续,姐妹情深到永远!
李静
1974年12月28日
李双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上身穿一件当时最流行的万字连花纹图案的花布外套,里面穿一件红色绸绸小棉袄。下身穿市面上刚刚流行的蓝色的确良长裤,脚上的高跟鞋特别惹人眼目。头发仍然留着最阳光、最时尚的短发,显示着她那细嫩的皮肤更加水灵。引来了很多女生羡慕的目光,也引来了很多男生爱慕的目光。在这些目光的折射下,李双心里美滋滋的,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一种自得、自恋的心情索绕在她的心中。以赠送纪念品为幌子,穿梭在整个校园里,一会会出来进去,一阵阵忙忙碌碌,究竟在忙什么,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而且她所送的大多数是那些出自权势家庭的公子哥。尽管如此,但是她还是总觉得在这所学校里还有没有实现的理想,或者是没有充分展示的靓丽风采。在初中演绎的那出争风吃醋的闹剧,在离开河东中学不远的囫囵中学同样有很多人知道。虽然是丑闻,也是一件好事,要不然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风流的故事来。可是对于李双心里总觉得浪费了自己最青春靓丽的时候。初中自己出落的还没有现在这样丰满,那时候也不过是情窦初开,刚刚发育成熟,就有男同学相互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而现在都两年了,自己出落的这么成熟,反而没有人主动喜欢了,这在李双的心里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课题。她多么想在人生最阳光的季节获得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岁数越来越大,女人不耐老,一回到农村,日晒雨淋,风吹土荡,用不了多久就失去了今日这最佳的容颜。那样寻找出头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所以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特别的忙。心急如焚的想在全校男同学面前展示着自己最得意的时光。可是一切努力都没有任何结果,这让李双的心里有些失落。
李天胜作为河东来的学生,也和大家一样,虽然对囫囵中学有些依依不舍,但是现实告诉自己,路还有很长需要自己去走,目标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努力。只有不断努力,超越自我,才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让李静刮目相看,才会有资本站在李静面前说话。
河东公社为了顺应当时的政策要求,派每个生产大队出一辆马车,去囫囵中学亲自迎接这一届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村建设。有的马车上打着标语,上面写着: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欢迎回乡知识青年回家。“
回乡知识青年是指户口在农村,毕业以后又回到农村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高中毕业生称之为回乡知识青年,或者称“返乡知识青年”。回乡知青是当年相对于城镇上山下乡知青的另外一个群体,他们跟城镇上山下乡知青相比,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无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艰苦得多,城镇上山下乡知青是受到关注的一个群体,各级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知青办公室,因为他们原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吃商品粮的群体。他们有招工、参军、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上山下乡的时间都是计算工龄的。而回乡知青呢?除了少部分有背景的,他们有机会享受招工、推荐上大学、参军的机会,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他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个特殊年代,城乡差别是巨大的,城乡之间存在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城乡之间通婚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马车行进在颠簸的土路上,十多个河东来的学生坐在马车上相互聊着明天,憧憬着未来。可是未来是什么,未来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李双问李天胜:“你回去准备干什么,有什么打算?“
“我哪有什么打算,回去修理地球,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哪有你的想法多啊。”李天胜这样回答,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可是李双的心里感觉到了李天胜嘴里带着一种讥讽的意思。随即在李天胜的后背砸了他一拳头。李天胜看了一下李静,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李双又一次对着李静说:
“李静,你说我们上了两年高中,回来有用得上的东西吗?”
“当然有了,农业学大寨,科学种田,提高亩产,没有科学知识当然不行了,我们学的这两年远远不够啊,咋啦,你不想继续学习啦?”李静回答着,又笑嘻嘻的问李双:“怎么了,你是不是想嫁人了啊?”
“你讨厌,不理你了!”李双虽然一脸的不高兴,实际她的心里还真的是这样想的。在河东这块土地上,高中已经是文化人了,自然身价就高了很多,但是距离实现走进城市,住上楼房,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