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章:讲台
作者/周中华
新一年的新学期开始了,各班已经进入了正规的学习之中。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体育等学科。当然,政治课是一切课程的之首。政治不及格,完全可以否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论怎样,毕竟开始正正规规在上课了。英语杨文渊老师在他的小屋里闭着眼,背着手认认真真的在备课,每一个单词,每一段课文,不在书本上,而是已经装进了他的大脑里。在台上讲课的时候,从来都是课本挡着嘴巴,眼睛看着台下,似乎在看着书本领读,实际是观察着每一个同学的状况。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杨老师最愿意提问的是李静,因为李静英语单词记得牢,而且发音也标准。杨老师经常让李静试读课文,促进大家的学习,提高大家的记忆力。
当时提倡学生上讲台。杨老师就让李静作为英语课代表,给李静补课,让李静备课,李静也能够非常自如的把整节课贯穿下来。学生上讲台,锻炼了个别人,耽误了大家的学业。这样的教育方法搞了一段时间,就不了了之了。比如说英语,杨老师用了给大家讲课的精力,给李静做了辅导,而且李静再把杨老师辅导的内容讲述给大家。这样的教学方法,明显的浪费了老师的教学精力,学生也在二次接力中,知识水平大打折扣。
今天李静上台讲的是第八课,阅读。只见李静上身穿一件黄色格子衫,下面穿一条军绿色的长裤,脚上穿一双黄胶鞋。头上梳着两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大辫子甩在格子衫的背后,辫梢已经到了腰线以下,每一个辫梢上还系着一个很小的红色蝴蝶结。双手端着电唱机,电唱机类似于过去的留声机,是专门播放英语唱片的。李静非常从容的登上讲台,把电唱机和教案放在讲桌上,恭恭敬敬的给同学们鞠了一个躬,然后告诉大家:
“请同学们打开英语书第32页,今天我们讲第八课,首先请大家听录音,然后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李静有板有眼的陈述,条理清晰的讲解,还真的有一种老师的气质。然后打开电唱机,阅读了两遍课文,然后带着大家一起有板有眼的阅读起了课文:
第八课 阅读Lesson 8 Reading
我们是工人We're workers.
我们是农民We're farmers.
我们是解放军We are the Liberation Army.
工农兵热爱毛主席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love Chairman Mao
李静领读了一遍以后,又对一个个单词进行了详细解读:
“大家记得,worker是工人,也是劳动者,也用于人名,比如英国人喜欢用沃克做人名。”李静刚刚这样解释,下面就有一个叫王俊的同学站起来提问:
“李静同学,为什么是英国人用worker沃克做人名,难道我们就不能用worker沃克做人名吗?”这样的提问明显的是在故意刁难李静,而李静毫不畏惧,立即回复到:
“王俊同学,如果你喜欢这个名字,以后你就叫worker wang沃克王吧。”
教室里一片哗然,笑声,嘈杂声此起彼伏,干脆有的同学直接叫喊:
“王俊你渴望什么啊?!”
“渴望也上讲台吧!还是渴望李静老师啊!哈哈哈!”
李静果断的应对,让王俊感到尴尬,让同学们感到李静的思维与应变超人。这也给学生上讲台开了一个先河。
自从李静上讲台以后,九班的同学们看着李静不免有些羡慕和敬佩。李静人长的漂亮,而且非常有气质,聪明伶俐爱学习。每天按时按点的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收集起来,及时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天天如此。七班有个叫李天胜的同学,从小就与李静在河东小学在一个班,李静来到河东小学的时候,李天胜是这个班的班长,后来李静当了班长,李天胜当了副班长。李天胜不爱说话,都是从小学就非常喜欢和敬佩李静。自从小学毕业两个人就再没有分到一个班,见面的机会自然也非常的少了。自从进入高中,李天胜一直暗暗地关注着李静的点点滴滴。如今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人了,初窦青春,李天胜对李静慢慢的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李天胜心里明白,自己的学习与李静的学习相差越来越大,自从学生上讲台,李静成为了英语学习代表以后,在全年级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李静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而自己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处于从李天胜心里对李静的爱慕之情,一到课间时间,李天胜就会偷偷的站在七班教室的后面远远地看望着,目送李静天天如此的去老师办公室送作业的时刻。
李静仍然穿着那简朴的花衬衣,格子衫,军绿裤,黄胶鞋,两条大辫子在格子衫的后背一甩一甩的着实迷人。在李天胜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百看不厌的瞬间。在李天胜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让李静认可,向李静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李天胜为了与李静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努力寻找时机,可还是赶不上李静的正常进步。心里有些失落。只能每天偷偷的去教室后面的墙角静静地等待着李静从九班的教室拿着同学们的作业本去老师办公室的一刹那,远远地目送着李静走进老师办公室,再等待着李静从老师的办公室返回九班教室,目送着李静走进九班教室。这样,李天胜才觉得心里踏实。
李天胜写的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1974年兴起了大批判,李天胜自然成了大批判小组的主要成员。李天胜擅长画风景画和人物素描。可是大批判组需要他画漫画和报头宣传画。为了与李静平起平坐,李天胜开始在大批判组寻找机会展现自己。在囫囵中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是批林批孔的大标语,大字报。说实际的,这代人就根本没有学习过什么是《三字经》,什么是《名贤集》,什么是孔孟之道。经过大批判,才对这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参加大批判组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上课,只要大批判的需要,可以任意离开教室。
说到大批判也分几个档次。教室里的大批判专栏是张贴本班各小组推荐上来的稿子,这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大批判专栏里张贴的。班里选择更好的,可以张贴到校园里的墙壁上,墙壁也是有规定的,不能随随便便张贴,因为那是代表全校水平的。再上档次的就属公社大批判专栏了。这里是聚积全公社的优秀大批判文章才能张贴在这个大批判专栏里的,自然档次就高了很多。李天胜负责的美术部分就是全校进入公社大批判专栏的内容,要求的美术功底自然是拿得出手的。所以,李天胜在全校也是小有成就的。可是距离追求李静还有很大差距,这在李天胜心里的压力仍然是很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