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历代许多名人对茶的说法,都留下文字记载。早在唐代,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在所著《茶经》一书中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明人冯梦龙《古今谈概》中有一则写明太祖因喝了乖巧的厨师献上的茶,便“龙颜大悦”,赐与厨师冠带(功名)的故事。《红楼梦》里写淡若流云的妙玉弄茶,喜欢采梅上雪,花中露,茶要当年上好的,水要清洌山泉,木要难得青檀,甚至炒茶的火候、水滚的程度、木质的取材,都要讲究。对品茶,妙玉有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看来俗人懂不得茶道,品不得茶。国画大师张大千说:“茶道起源于中国,唐宋两朝最盛。它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茶文化宗主国、在中国人的眼里,“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见草木氤氲化育,能看见茶的魂魄在水中释放。淡淡的几片叶子泡在水里,慢慢地释放出茶香时、清浅的绿色好像沏进了一片阳光,在这样清浅的绿色里、你能听见山风、能感受到山泉。因此,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泉滋养之中,一年四季流动的自然之气,喝茶就是让我们跟随这种草本之性,真正将自己还原到自然之中。清心品淡茶,人在渐行渐去,在岁月中经历了种种浮躁的事,烦恼的事,忙碌喧嚣的事,一碗清茶人肚,把草木清新之气,自然精华之气吸纳进自己的生命之中,洗涤我们内心的凡尘污垢,让体内的浊气在茶中逐渐消解、宜泄,你会感受到这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以其神奇的功能性和融合于儒释道的文化价值,传承影响于世。人们往往把茶道与禅联系起来。有人研究,茶道之人的禅在于自我纯化,茶道的淳朴是以松树下的茅屋为象征的。在松葫茅檐下,室虽狭小,结构简单,然而静坐在小屋中,泡上一壶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清茶一杯,心情化了,变得轻松和恬淡,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此时,往往就会令人把名啊、利啊、倾轧啊,这些人类固有的弱点和毛病看淡一些,远离一些。在茶香的弥漫中,在寂静的空间里,天机舒卷,意境自深,敏感的心灵很容易超逸到俗务之外,在宁静的气氛中,产生一种安谧的气息,抛开羁绊,向大自然倾吐心声。人生于世,追求的心灵自由莫不抱着这样的渴望,我想这才是茶道真正着眼点。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悟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这情景,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一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人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人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我们每一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不被人所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
茶与人是相通的。有人说,男人的一生是干涩的,这一点和茶相似。人们往往只看到男人丰富灿烂的人生,而忽略了他们在生活这口大锅里煎熬的过程。有经历的男人看上去总是别有一番意味,那就像茶一样,经受过热火的洗礼,粉身碎骨的折磨之后,才百炼而成,留下淡淡的苦涩的清香。茶可以分三六九等,这是由品质决定的。真正的好男人同样也要能承受纷繁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无欲无求,保持天赋本色。
茶与人生相似。一位哲人曾对饮茶说过这样一句话,“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喝茶品茶是有讲究的。要喝出滋味,品出韵味,一要心静。没有心静人在饮茶.心受功利的纷扰,饮而不知其味,根本谈不上品茶如同品味人生了。二要志趣相适。人的境界不同,志趣不同,饮茶的体验也不同。凡事过度反觉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穷极逸乐,因为一切甘甜已经尝遍,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会像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我以为,品茶之中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一杯清茶在手,或浅啜慢饮,或豪饮畅快,就这样喝着,许多人生难解的结,便在时间的缓释中悄悄地解开;人生的焦灼,在这茶叶的沉浮中淡泊了下来。淡,是茶的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人生如茶,能够把日子过得平淡便是一种真的好滋味。平平淡淡就是平平淡淡,不要给它什么浪漫的幌子了。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必须浪漫的,世界上不是只有浪漫这一种好。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才能在生命中喝出这茶的味道来。
茶文化在中国流传久远。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文人尤喜与茶结缘,在所有温和、柔韧的文化活动中,都伴随着淡淡的茶香。有人写作时喜欢沏壶浓茶,只有那苦涩清甜的液体中才能有灵感酝酿、爆发;有人挥毫泼墨之时爱冲茶,袅娜的雾气香风跟着润泽的笔锋游走,只有在那花香沁沁的环境中,作品才有灵气;有人欣赏音乐时喜品茶,愉悦的心情跟着氤氲的茶气、悦耳的丝竹飞越,极有韵致;还有人读报时爱泡茶,只是习惯。难怪世人都说人生如茶。这茶中微苦里的悠远,清香中的回味,是文人特有的感识和触觉。茶就像一位禅师,将人生的故事和哲理,浓缩在一缕缕茶香之中,与一个个思考的习惯融为一体。
盛世兴茶,时下,喝好茶、会喝茶,以茶会友,以茶悟道,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以茶寻静,以茶清心。在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里,给心灵撑起一片离俗的蓝天,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路,展现自己智者风采,勇者风度,正者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