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听梨花雨》一文中“三家向晚白蒙蒙,人过梨花树底风。一犬不鸣村径黑,野灯孤起远林中。”这是任丘鄚州人麻九畴晚年弃官从医与名医张子和客居泊头的梨园,每到百花盛开之际,去夏口乡百亩梨园欣赏粉白色的各式各样的梨花。走进梨花深处,呼吸着梨花的气息,看到如花的小女孩欢快的蹦跳,做出各种姿势留下最美好的带有勃勃生气,人在花海,花拥人在其中;这欢笑,俊美,青春勃发。让我们这些已到中年的人后悔不已,真是人醉了,花艳了。春风轻轻地吹,花儿飘散着浓浓的香气;梨园的主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聊起来才知道他是农大的林业专业毕业生,在外闯荡了几年,一事无成,只好回到小村承包了这片百亩梨园。一晃四年了,如今成了下口旅游业的总经理,既旅游,瓜果储藏,加工一条龙产业。这时他的妻子,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一身得体的西服,身后跟着一个如同一只小鹿似的穿着一身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看似一朵花,飘落在我们的面前,并很有礼貌的问好。聊到高兴处,主人非要我们去参观他的饮料加工厂,我们也正有此意,便顺坡下驴,欣然同往。
运河是古老的,有着无数的人物与传说。走在运河上,你会感觉到它历史的厚重,听着历史迈动的沉重的脚步;流动的河水正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沿着南运河行走,不单的是勘舆,也不是单纯的徒步丈量,而是追寻遥远的记忆,漂泊的符号以及魂牵梦绕的情愫。”这就是他为什么走在运河大堤上的沉思。古老的运河弯弯曲曲从河北大平原上蔓延流过,无论是春夏秋冬,我都会去看看运河,去体会一下站在运河上的心情,走在运河上的感受。所以我感觉到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的现象,人文风俗,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前我在运河边的一个乡镇工作,工作之余或下乡时都会走上运河,搜集到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运河边的五区区小队深入虎穴。了解了戈部尚书,接佛寺,留佛寺等等传说以及名胜古迹。记录了下来,丰富了自己。回想着古老的风景,运河里的船只“撸,梭,乃至蓑衣,斗笠,尤其那种向天而歌的石鱼,令人心胸远放,一任游心随风。”站在运河大堤上,望着弯曲的运河,思绪在飞速地旋转。
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忆在展开,正如现在有些人玩出的什么穿越,回归到遥远的天地。找回了前世的自己与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诉说着天方夜谭。我也试图穿越,可怎么也无法穿越成功,只好让自己的笔留在了现实。走进历史的天地,去探讨,去揭秘去寻找留下来的古老的痕迹。艺术的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着同融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发展的角度,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个或多个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散文,小说,诗歌。正如春景在《丈量运河》这篇散文里写道:“ 有些时候,我们一边穿越在陌生人的吸引里,一边咀嚼着一抹远去的况味,一切都是不可预期,一切又是在预料之中,把心沉在泥土里,去领悟天地八荒的苍茫,去抚摸河流委婉的脉动,缓行中漫步思忖,如同走进希望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