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春节串亲戚(散文)
张军停(河南)
亲情,它是一种最平常的东西,又是一种最与众不同的东西。亲情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洒满阳光;它是一种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而深厚的情感……——题记
农村人逢年过节串门走亲戚是传统习俗,亲戚相互走动亲情进一步融合,感情进一步升华,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可现在的农村人却越来越不愿意串亲戚了。以前农村人串亲戚带点东西过去看看老人,看看亲人,大家一起热闹吃饭聊天喝酒,其乐融融,其情浓浓,尤其是过年走亲戚更是情深意切的表现。
现在随着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外出务工不断增加,农村人串亲戚都因各种原因借口,都是在家里喝杯茶,说几句话就把亲戚走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了,大多都不会在亲戚家吃饭,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
第一,农村人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过去农村人生活水平比较低,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好点,那时农村也很少进城务工,一到过年期间大多都闲着,准备年货,一家人就凭借过年时能好好吃顿肉菜饭。而现在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平时的生活都跟过年一模一样,想吃什么买什么,非常方便。不用在亲戚家吃那顿肉菜,喝那杯酒;再者亲戚家人也很忙,你留下来吃饭,别人也要想去办事或走亲戚,大家都能体谅到。所以,大多数农村人走亲戚很少在亲戚家吃饭。
第二,现在农民的时间很紧。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数都进城务工,过年前几天才匆匆赶回家,只有有限的几天假期,有些农村初一初二有风俗习惯不走亲戚,这么一来只剩下几天时间,为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把亲戚都走到,都能看望了,就抓紧有限的时间,多串串门把亲戚走完。这样,也只能一天多走几家,把礼品送到,把亲情传递到,大家也都能体谅。所以,走亲戚到饭点了,就坐下来吃口饭,没到饭点,就抓紧时间多走几家,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三,现在农村人情味淡薄了。过年农村人带上礼品走亲戚,感觉小时候串亲戚挺好玩,到处去吃好吃的,还会有压岁钱,转一圈收获不小,也挺高兴的,见到亲朋好友挺亲热,坐在一块说会家长里短。但现在农村人走亲戚同样不能免俗,亲戚之间人情味越来越淡,更多的是问挣了多少钱,做什么事业,有些农村人因各种原因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有钱的亲戚都另眼相待,原有的亲情在物质面前变得越来越淡薄,人情也越来越变味了。所以,走亲戚时就干脆把心意尽到,一般就很少坐下来吃饭。
第四,现在有的农村人也变得势力了。现在农村人过年走亲戚,一见面就问出门在外挣了多少钱,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问有没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混得好的人就吹捧,混得差的人就很没面子 ,七大姑八大姨都想能不能从亲戚那得到点支持,混得差,想和别人说话的人都很少。而农村人现在变得这么势力,走走亲戚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感觉很累,但亲戚不能不走,到亲戚家后把礼品送到,一般就很少吃饭,避免遇到尴尬事让自己难看。
第五,现在农村人思想观念也变化了。过去农村人单纯,过年走亲戚就是纯粹是亲情交流,人与人之间是多么和谐,谁家有点事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过来伸手帮忙,而现在有的农村人变成了为了利益而帮忙,没有好处能帮你和要帮你的人会很少。以前农村人讲究家族观念,亲情观念,现在也被金钱改变了;你的日子过好了,别人羡慕你;你的日子过差了,别人瞧不起你。这就是现在农村人的思想。过年走亲戚到了吃饭的时候,不论谁辈分大,混得好的被敬酒的次数多;而混得差得长辈,也只能坐那里偶尔端端杯子,也是插不上嘴。于是,大多数人走亲戚也就把礼品送到,找个借口不吃饭就回家了。
第六,现在农村人相互攀比风害死人。现在农村人串亲戚成了一种攀比,开车来的和骑电动车来的不会坐一桌,就算是亲戚,那些有钱的也不会多看没钱的一眼,最多只是恭维两句,应个场合,没有了之前的真心实意,感觉现在串亲戚,也完全没有以前的感觉了。亲戚们坐在一起,完全就是比谁混得好,就是谁新买了车,买了房,谁今年挣了多少钱,抽什么好烟。现在的亲戚也是这样了,没钱让人看不起,有时候还不如外人了。所以,走亲戚时见见面说说话,把仅有的一点亲情维系到就行了,也就不吃饭了。
第七,现在农村年轻人与长辈有代沟。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很快,年轻人大多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在外面看得多,视野开阔,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做事情方式、思维和老一辈不同,很多老一辈也不理解,不少年轻农民放弃城里工作,在农村从事电商,比如拍视频、从事农村电商活动,从事农特产品销售等,这些在长辈人眼里是“不务正业”,缺乏必要的沟通,过年走亲戚时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话不投机,又说不到一块,气氛相当尴尬,也就干脆在走亲戚时就不吃饭了。
现代社会生活走上了快节奏,办事、工作以及学习,就连春节串亲戚也是如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数家庭都有了面包车、小轿车,串亲戚都是车来车往,农村逢年过节,村头排满了小轿车。过了大年初一,一家几口坐上家庭小轿车,后备箱装上礼品,亲戚都是十里八乡的,到亲戚家后寒暄几句,然后把礼品往屋子里一放,出来后开着车转眼又是一家。从吃过早饭出来,到将近中午时分走个三四家不成问题,亲戚少的一天走完,亲戚多的也就两天时间。去串亲戚的节省了时间,亲戚呢,不用管饭也省事儿了。这真的是河南到河北——两省!
大年初二、初三是串亲戚的高峰期,初二是闺女走娘家,初三、初四串的是爷爷奶奶的娘家,初五初六串是表哥表姐家的表亲戚。农村有俗语:“小闺女,四五岁,跟着奶奶串亲戚。亲戚串到初五六,又没蒸馍又没肉,脸朝前屁股朝后。”
农村亲戚三代之后,亲情渐远,父辈会安排子女去姑奶奶、姨老娘家串亲戚,去到后也不认识,会问这是哪里的啥亲戚?也有的会说这是驴尾巴吊棒槌——几根杠子捣不着的亲戚。看看,多没脸面。
走亲戚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是我们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春节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几个月甚至将近一年不见个面,趁着过年放假了有空了,亲戚之间走动走动,相互了解一下情况,交流交流感情,这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如果到亲戚家了,大家都把礼品一放随后走人,感觉串亲戚是否走味儿了呢?亲情少了,感情淡了,距离越来越远了。
什么是亲戚朋友,父亲家里的人是亲,母亲家里的人是戚,利益相同的是朋,心灵相同的是友。亲戚朋友还是需要走动的,毕竟人是讲感情的嘛。亲戚也好朋友也好,别怕浪费了你的时间,过年了,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到一块儿坐坐聊聊,加深一下感情吧!咱吃孬吃好,叙叙就好,喝多喝少,聚聚就好!如果稍不留神,感情慢慢就淡了,亲戚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
过年串亲戚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人是感情动物,需要经常接触,经常交流,才能不断加深感情。否则,再近的亲戚,若是久不见面,也会变得生疏起来。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节奏明显加快,虽交流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了,但是见面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实践证明,其他形式的交流再经常,也不如面对面相聚攀谈效果好,也替代不了串亲戚这种传统方式。所以,要想亲情长久,过年过节串亲戚的习俗不能丢,我们要让串亲戚的传统习俗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