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之四/杨浩然.偶然
四、人懒地勤不受贫
一交八月,花生就落叶待收,地瓜秧也拖不动了。崮乡一下由青变黄,秋收拉开了帷幕。
崮乡人对花生情有独钟,即使收轻也年年种。平时下酒没花生不行,一年的油全靠它,最先收的也是它。
牛鑫种了半亩花生。按常规,一边刨一边摘得需两天,可他只用半天就解决了。其办法是:妻子小勤用手拔,拔出来往地上一抖,抖净土就完。他呢,将拔出来的花生连稞带果一肩挑,几挑子就搬回家了。然后,在收过的地里插上几根玉米秸,意思是:我还没收完呢?请勿靠近。
这一带有个习惯,只要你在地里插上标记,谁都会绕道走,生怕靠近了惹是生非。
刨完花生刨地瓜,切完地瓜掰玉米,掰完玉米种麦子。秋收三步曲一拉开,俩月不得闲。
牛鑫家的地瓜人头乱滚,一墩好几斤,亩产大约八千斤左右。按常规,先刨后挑,挑至自家场里后再切,切后挎到石板或石砬子上晾晒,晒干后挑回家码垛。如此折腾,两万斤地瓜一个月也折腾不完,小勤犯起了愁,牛鑫则陷入了沉思。
忽然,牛鑫将抽了半截的香烟狠狠往地上一摁说:“有了,咱就地切。”
“这儿没地儿晒呀?”
“我刨你切,切完就地一扬拉算完。天好上干快,两天就干,三斤地瓜晒一斤,挑起来不就省事多了。而且,一天三次收工都能往家捎,还省去了来回往场里折腾,其码省一半的工,事半功倍!”
小勤说:“行是行,就怕别人笑话。”
“不怕,”牛鑫说“反正懒汉的名号已经混上了,就这么办。”
别说,这办法真灵。小两口一努力,二亩半地瓜用了不到三天就刨完切光了,到第五天时,瓜干就全部归仓了。而别的人家才完成了不到一半呢!
瓜干一收完,牛鑫就将父亲的木车子推来派上了用场。小两口一来到玉米地头,把车子一放,就咔嚓嚓掰了起来。
由于苗育的好、移栽及时、除草干净、密度合理、通风透光、撒了两遍化肥,加之雨水的滋润,结出的棒子个个半尺来长,一棵结俩棒的不在少数,所以只掰了小半垄就装满了车,推了两天才将玉米收完。
推最后一车时,小勤问:“一共推了几车?”
“没数,但一亩顶炮蛋三亩没问题。”牛鑫说“你看炮蛋家的,棒子大的才一拃来长,光扬花不结棒的比比皆是,都这个季节了还青乎乎的不干皮,能有多少收成?”
吃过晚饭,小两口借着月光在院子里扒起了玉米。由于棒子大,扒起来有些慢,但半晚也扒了不少。他们一边扒,一边将贴近棒子的嫩皮拢起与其它棒子连接,然后挂到树上。棒子越挂越多,把树枝都压弯了。
牛鑫一看树承受不了,干脆在树与树之间绑了几根粗木棒。很快,木棒又搭成了山。
小勤一边往棒上挂玉米,一边喜滋滋的说:“没想到会收这么多,得吃多少年啊?”
“收多了也好也不好”牛鑫叹道“忙了这么多天,连个嫩玉米都没找到,看来今年是吃不到嫩玉米喽。”
隔壁的炮蛋正望着这满院的金山发呆呢,虽然心里酸溜溜的,知道这顿羊汤算是输定了,但还是又慷慨了一次:“老大,我有。我地里一半以上是稀牙子,过会儿挎筐给你。”
牛鑫笑道:“别,你的再长个十天半月掰吧,青乎乎的一晒就秕了。”
“哎,时令不等人啊?掰晚了麦子就种不上了。”
“估计天还旱一阵子,也不差这几天,最好等熟了再掰。”
老庄户炮蛋才不听他这一套,推起车子就到地里掰玉米去了。
挂完玉米嘟噜,牛鑫说:“走,咱拦花生去。”
刨过的花生地里,难免会落下不少果子,用镢一勾拉,就能捡几颗。一个中午没停,就把半亩地划拉了一遍,竟划拉出了两尼龙袋花生果。
吃午饭的时候,牛鑫说:“没白划拉吧?下午拦地瓜,说不定收获更大。”
牛鑫家的地瓜长得好,刨过的脊子里其实落不下几个。但那些飞根结出的地瓜则一个个在垄沟里撑起了宽大的裂纹,一镢下去就滚出一个,而且个头不小。那些瓜秧盘下的根的下面,更是大有文章,拳头、鸡蛋般大小的地瓜一刨一窝儿。小两口越刨越起劲,竟用两天功夫把地翻了一遍,一下切了一千多斤瓜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