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线上的昂昂溪
牛爽
昂昂溪区隶属齐齐哈尔市,蒙古语“狩猎场”之意。昂昂溪的百年兴衰与中东铁路密不可分,始建于1902年的昂昂溪火车站位于中东铁路滨洲线上,1949年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途中曾在此停留,至今仍是北京到莫斯科的乘降站。是为铁路子弟,对铁路天然的亲近和热爱与生俱来,是为龙江女儿,客居外乡而眷眷之心愈盛。对昂昂溪,我久已心生向往。像很多黑龙江城镇共有的特点,昂昂溪也一样地广人稀,街面宽广,行人寥寥。走在振兴路,仿佛穿越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孑然沧桑的平房,尤自挂着“光明照相馆”“自行车修理部”这样很有年代气息的招牌,街边高大的树木洒下浓荫,遮蔽了城市的喧嚣,似乎也遮蔽了一段岁月。远处楼房谁家窗子里隐约飘出喝酒划拳的笑语,我想那一定是下班回家的铁路职工,正邀来三五好友,在这静好安恬的夏日傍晚举起酒杯,就像小时候爸爸也常在下班后带工友来家,妈妈为他们炒上一碟花生米,一盘炒鸡蛋,高度的北大荒烈酒就着他们那些粗犷热烈的故事一起吞下肚去,是爸爸最开怀的时刻——在我出生长大的那座边陲小城,火车站附近居住的都是铁路职工,人们戏谑地把那片居民区叫做“铁路村”。我固执地想,昂昂溪站附近住的凭什么不是铁路职工?世上除了他们,还有谁能绽放出这样亲切可爱的笑语声!沿街前行,振兴路183号是一处不太起眼的平房,却拥有一块非同寻常的牌匾,上面写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悦来客栈旧址 齐齐哈光尔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公布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二〇二一年立”。这世上有多少个悦来客栈,就有多少个羁旅人生的驿站,我围着这栋平房前后察看,并没有找到客栈旧址的来历,多少是遗憾的。那条并不太长的路被穿行而来的铁南街打断。一座白墙蓝框、新月门窗的清真风格建筑静静立在铁南街上,门楣之上是蓝底凸金的“星月斋粮店”几个大字,铁门上锈迹斑斑,星月图案和“诚信经营、货真价实”字样却醒目。玻璃窗已残破,“清真酱油”“醋”的字迹还依稀可寻。这曾经是一家回民粮店吧。我会心一笑,想起小时候妈妈就爱买回民元宵、回民月饼,在她的观念里,回民出品,必属精品,是真材实料与良心品质的上乘佳作。铁南街连通着一座宽大坚实的铁桥,桥身每一处斑驳剥蚀的痕迹都不动声色,却掩藏不住它非同寻常的过往,仿佛沧桑而慈爱的老人,总是平和从容地迎视着每一个黄昏与清晨,日出与日落。桥下,那十余条或并行或交错的铁轨延伸向远方,相聚又消失。在铁桥上回望走过的振兴路与铁南街,那是唤起我无数少时回忆的路,我跨过了平行的时空,走回到从前;那不是随处可建、做作又矫情的影视基地,那是记录了一代人曾生活过的真实存在。我欣喜这里还保留着旧时的样子,没有那么快地被车水马龙碾压在时光的碎片里。我远道而来,却在初次相见就找到了幼年的回忆和家的归属,如何不心动。铁桥横跨在滨洲铁路线上,连通起铁南街与铁北街。下了桥顺铁北街前行,就走到昂昂溪最负盛名的罗西亚大街。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与延伸,大量俄国人涌入昂昂溪,这条街便是当年俄国人聚居的地方,集中了中东铁路建筑群落。路面用面包石铺就而成,街边间隔摆放着神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各色套娃,中俄两种文字写出罗西亚大街的名字,连彩绘的指示牌都充满了俄式风情。忽然就从时间的纵向,落入了空间的横向,昂昂溪仅用两条街道就俘获了旅人的心,释放出无尽的迷人魅力。罗西亚大街两边很多砖混结构的平房,主体是黄色,门窗是墨绿色,门窗外框、人字形房檐下、墙体部分凸起点缀成白色,像是把温暖的阳光、宽广的草地、高飞的白云铺陈开来,勾勒出浓郁的异国情调。部分没有修缮好的“黄房子”底色陈旧,却更有味道。这些或鲜艳或陈旧的老房子都带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中东铁路建筑群(昂昂溪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昂昂溪区铁北育红路、北兴路、陵园路、迎宾路及铁南西江路、振兴路,共有111栋,居民住宅为105栋,建筑总面积为13,423平方米,始建于1901-1907年,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及木质结构,整体建筑为俄罗斯风格,为研究中东铁路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该建筑墙体外延5米为特别保护区,墙体外延10米为重点保护区,墙体外延30米为一般保护区,墙体外延周围1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苏军烈士陵园静静地座落在罗西亚大街,墓园里沉睡着137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一侧道路因此被命名为陵园路。昂昂溪烈士陵园建于1948年8月,是东北三省安葬苏联红军最多的一处,也是二战最后一战烈士埋葬地——1945年9月25日申地房子战役中牺牲135位苏联红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场战役。我记起在家乡,在我去到过的佳木斯、抚远等黑龙江很多地方,都立有苏联红军烈士墓或纪念碑。在现代、近代史上,中俄(中苏)两国的相处相交几经相爱相杀,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的黑龙江人感受尤深。不论何时何地,为推动世界和平、反对法西斯暴行抛洒热血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敬畏和尊重,为解放我国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中国人民永远纪念他们。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是罗西亚大街最华美的建筑。这里曾是中东铁路员工的休闲娱乐场所,据说内部结构至今未变,还保留着剧场、舞厅、阅览室、待客室等十余个功能区,放映室里还留存有两台电影放映机和老式胶卷。可惜大门紧闭,此行无缘得见,想象着彼时门内的歌舞音乐,欢声笑语,竟已近百又廿年。始建于1906年的中东铁路俱乐部历经风霜雨雪,治乱更替,如今已修葺一新。红砖楼体,天蓝色门窗,甚至外墙那锈红的铁梯,无不散发着文艺复古、从容典雅的气质。在中东铁路建筑集中的罗西亚大街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挂有“道北日式建筑群”的民房,是为齐齐哈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与我幼年在家乡居住过的平房并无明显不同,大概在东北的很多地方,一定时期内都有被称为“日本房”的建筑存在过,那是一段屈辱而伤痛的历史。罗西亚大街深处,尚有坍圮残败的老房子被围起等待修复,它们是垂垂老者,亟待抢救历史的医者帮他们焕发新的面貌和生机,我期待下次再来,想看到它们修整一新又原原本本的样子,那时的罗西亚大街会比现在更有规模,更为人知,她是在还原过去,亦是在走向未来。老屋的外围被设计成宣传栏。“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 罗西亚大街风情风光展”讲述了百年中东路、大美罗西亚的缘起与变迁。我逐一研学每个展栏的图文,昂机在抗美援朝中一段往事深深感动我:1950年10月,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后,昂机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奔赴前线。10月25日,英雄机车1195号第一批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他们勇敢机智地躲过敌机轰炸和封锁,上百次圆满完成军运任务。抗美援朝战争中昂机先后派出108名职工赴朝参战,80人立功,30人受到表彰,5人荣获朝鲜国家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4人负伤,1人牺牲,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身为祖、父两代鹤机职工的后辈,我早已情难自制,热泪盈目。胸中升腾的情感力透这段红色历史,我为英雄的昂机骄傲,为英雄年代的祖辈、父辈们骄傲,为正在铁路各段工作的昔日铁小、铁中同窗骄傲。历史变迁,时代更迭,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一直在奋力助推国家强盛、社会前进的滚滚车轮,拂去零落的烟尘,默默无闻的他们始终葆有最炽诚最鲜亮的底色。在我的家乡黑龙江,像昂昂溪这样因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修建而兴起的城镇并不少有,它们散落在这条亦被称为“东省铁路”“东清铁路”的沿线上。其中一些名字被人们熟知,如哈尔滨、牡丹江,也有一些默默无名,少有人识,如安达、宋站。中东铁路是日俄在中国攫取筑路权的产物,凝结着中国人的血泪和耻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历经沙俄控制、中苏共管。百年沧桑,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昔日中东铁路,至今仍是中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亦是今昔变迁的历史见证。铁路线上的昂昂溪,再一次温暖了在路上的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对家乡、对家乡铁路特殊的情怀和深沉的热爱,愈加历久而日深,历久而弥新。(2022年12月2日)
作者简介:牛爽,女,1984年7月生,黑龙江省鹤岗市人,自幼喜爱文学,自8岁起,时有散文、随笔发表在省、市、国家级刊物上,有作品入选《中国最美游记》《当代散文三百篇》等,文风细腻,清新质朴。现为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