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小强
文/杨熙荣
父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生,牙牙学语、蹒跚起步、知礼达识,那一个做人常识,为人礼数,基本的打拼社会的初步技巧,作为父母,恨不得一股脑儿抛洒给自己的孩子,以期实现父母自己的的未竞愿望、或者报复吧!这样代代拉升家族的台阶,光宗耀祖,影响邻里社会。
这些,是作为华夏传承,每一代父母们,大概一致的共识吧!作为老师,有父母的担当,但担责不是全部。教育学生闯荡社会的本领,惠及学生厚道为人、诚信待人,吃亏是福。
扯得远了点,这里我说的是我的学生——王小强。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
他中专毕业,起始工作于我们凤翔区,比较艰苦的山区乡镇——姚家沟镇。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精通所管业务,勤勉努力,干脆利索。远近区领导、镇领导,同事朋友,赞誉连连。说起小王,肯吃苦、善钻研,很快成为所管行家里手,都竖起大拇指,先进接二连三,表扬异口同声。
工作的出色,学习的刻苦,素养的高标,区领导慧眼识珠,调往区民政局。刚好我的老同学当局长,多次去老同学办公室,闲聊,提起小强,老同学说:“不管办公室卫生,还是材料,更是代他下乡,小强为局长分忧解难,未雨绸缪,工作完成的顶呱呱”。
民政局办公室的勤勉作为,办事能力的强大,没有几年,小强被区领导很快调到人社局,做了纪律检查组组长,也就是人社局纪检书记。
他埋头纪检业务知识学习,熟练纪监工作大政方针政策,办案具体操作要领,有关保密规定。很快成为各个局、纪检行列的楷模先进,得到凤翔区纪检委的肯定和表彰。
小强,育有一个男孩,明事理、懂道理。这与妈妈、尤其小强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息息相关。爸爸的身教言传、引导影响,对儿子成长潜移默化,高考进入一本大学,毕业后天佑小强儿子,公务员考试一炮中的,成为像小强一样的、我们眉县的年轻有为的——光荣的人民公务员。
写到这里,我要说的是,小强不是我的嫡系学生,因他媳妇是我彪角高中的学生,小强一直叫我老师啊!我的学生他媳妇,上学期间,我记得很清楚,学习不错。高考因诸多因素,与大学擦肩而过,十分地惋惜!识见的卓尔不群,她找的托福——女婿小强,为人厚道、业务能力强。真正的学生,没工作,自然成为幕后英雄,连年累月、甘心做小强的后勤部长、工作的保驾护航者。相夫教子,家里的贤内助。无怨无悔的当好小强生活的配角。但她注重孩子教育,生活学习的引路人。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几年前,天有不得风云,学生得了脑血栓,经常需要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行动很不方便,家里的做饭,日常事务,还有单位繁多的工作,小强里里外外一把手。公事忙忙碌碌,家里马不停蹄。经常看到,工作之余,不是推轮椅,就是搀扶着媳妇,一步一个脚印,练习走路。不管酷暑还是严冬,成为常态。我每次看到,油然而生对学生小强的崇敬与佩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跃然眼前。
写下这些文字,面对如今浮躁成风的现实,离婚率又奇高的当下,小强的正能量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执子之手,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妻唱夫随。
作为老师的我,由衷的高兴与自豪。愿社会再多一些王小强,政府亲民利民;社会细胞家庭稳固安泰;社会嘉行懿德张扬光大。
老师为人师表,默默感召学生成长成人,立言立人立德。作为历史老师,觉得每个学生,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助推中国梦的明天溢彩流光。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