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游前门大街
作者:宗克穷
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修缮后的前门大街依据其以及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和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共同构建成5大功能区,即:前门大街是步行商业街,东面区域分为中华老字号传统商业及旅游商品区、精品酒店区、精品四合院体验区、娱乐休闲区,共5个区域。在这些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域内,将以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集聚为其特色,并体现整个街区内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交汇融合,彰显北京文化名城、国际城市的定位。

前门大街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的许多中华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长春堂药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庄,还有月盛斋的酱肉店、都一处的烧卖店等16处老字号分列道路两侧。在鲜鱼口、打磨厂等胡同内,也是店铺、饭馆林立,不过这里已没有享有很高声誉的老字号,而是外地人在此开设的条件简陋的美容美发店、小饭馆。我们到时正值中午时分,每家饭馆都有一两个伙计站在店门口招徕过往行人,吆喝声此起彼伏。

前门大街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街之称。在北京人心中,前门既是一座城楼的俗称,又是一个地区的代表,是北京城的象征。人们往往认为,到了前门才算真正进了北京的都城。

前门还是老北京市井风貌、史迹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自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最为发达和繁华的特色街区,是一座鲜活的古今北京民俗风情博物馆。前门文化底蕴博大深厚,文化魅力独特深远,诸多的历史文物遗存伴随着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与周边的历史遗迹一起,共同形成了前门地区特有的历史风貌,更成了北京人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

您和我一样,忽然有了新的体会:前门吸引人的不是它的古朴,亦非它的现代,而在于它古今中外恰到好处的交融,在于它独特的中庸之道。若这古朴再多一点,便觉深陷怀旧,却有些迂腐。若那现代再多一分,便又觉失了稳重,稍显轻浮。唯有恰到好处地点在了那气氛的最高点上,不偏不倚,允执其中,无些许过与不及,才有了这一派泰然之大气。这便是前门了,一个包容的前门。

作者简介:
宗克穷,1967年生,中共党员,现已退休。曾任第六师五家渠市文明办主任,五家渠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兼职第三、四届提案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职行政管理研究生、高级政工师,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诗词、歌词、摄影创作方面。目前由他创作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歌词已有30余首,代表作有《啊延安》,古体和近现代诗300余首,代表作有组诗《昆仑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