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趣谈》
作者:武稳祥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春节趣谈
作者:武稳祥
大家也都知道,我国有四大传统节日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一岁之首的春节 · 肯定无疑名列榜首!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新年、新春、岁旦、新禧、年禧。口头又称:过年、过大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由上古时代岁首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喜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春节·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有近20个国家或地区把我国的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其实,关于春节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在此 说上几个,以供大家闲谝聊天的凑趣笑料。

一、关于除夕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叫 ‘夕’ 的怪兽,夜晚经常出来祸害百姓,‘夕’ 非常厉害凶恶,无人能制服它。一天夜里,‘夕’ 又出来作恶。有一个叫 ‘年’ 的人,善用谋略,智慧超群。他让大家都点起火把,众人就用竹子、木柴点起火把。突然,一个用竹子作的火把见热爆裂,‘啪’ 的一声巨响,‘夕’ 闻声大惊失色,立即抱头,后退好远。
‘年’ 一看暗喜,就让大家把竹子都架在火上烤,顿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响成一片。‘夕’ 还在惊慌失措之际,‘年’ 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刀光飞舞,斩杀了 ‘夕’。大家都非常高兴,欢呼雀跃,都齐刷刷拜见 ‘年’。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个夜,都要用火烤竹子,以噼里啪啦的响声、来纪念除 ‘夕’ 的胜利。因而,这天就被称为 ‘除夕’,第二天就叫 ‘过年’,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关于过年的传说
关于 ‘年’ 的传说有好几种,在此只说其中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 ‘年’ 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 长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才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 ‘年’ 的伤害,每年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都要逃往深山里避难。
这一年除夕,桃花村东头来了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人。他对一老婆婆说:只要让他住一晚,他就定能驱除 ‘年’ 兽。众人不信、都去躲藏了,老人硬是坚持要留下。半夜时分,‘年’ 兽一如既往,闯进村肆虐时,发现今夜村里的气氛不同以往,满村无人,只有村东头老婆婆家象是有人。
但老婆婆的大门上贴有大红纸,挂着红灯笼,屋内灯火通明,他不由得浑身一抖。‘年’ 怒视片刻,大声狂叫着扑向屋内。突然,院内传来砰砰啪啪的响声,大门开处,只见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放声爽朗 哈哈大笑。‘年’ 大惊失色,原来,它极怕红、怕光、怕响声,它闻声狼狈地逃窜了。
正月初一早,逃难的众人回到村后,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婆婆这时也恍然大悟,告诉大家:是神仙下凡来帮助我们驱逐了 ‘年’ 兽。大家听后无不高兴。纷纷仿照老婆婆家:家家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点红蜡烛、燃放鞭炮,户户灯火通明。从此,这个风俗越传越远,成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三、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 多而伤人,人们就结伙围攻它们。可是在无意之中误伤了一只迷路的神鸟。天上的玉皇大帝闻报大怒,他立即下令:让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到人间去放火,要把人间的所有人畜统统烧死。玉帝的女儿又美丽又心地良善,她不忍心百姓们遭此大难,就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大家密告了这个消息。众人们闻言,人人无不惊慌失措,但又都束手无策。
过了好久,终于 有一位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晚上,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玉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纷纷分头依法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晚上,玉皇大帝从天宫往下一看:但见人间一片通红,一连三天,皆是如此,见他的旨意谅已实施,心中大快!人们就是用这瞒天过海的办法,保住了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借以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
………
传说故事虽然千古流传,但必定是传说,不必当真。人常说:‘春种 夏长 秋收 冬藏。’ 不论百业各行,人们都忙了整整一年,到了岁末,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也该松一口气了。也该庆贺一年四季的奔波辛劳,而获得丰硕成果的喜悦。也该拥炉赏雪,享受一下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了。在家的人们不消说,浪迹天涯四处谋生的人们、不管路有多远,从四面八方也要赶回家过年。不然咋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所以春运期间的汽车、火车、客轮、飞机等交通行业就特别繁忙、格外紧张。
春夏秋冬,炎凉循环,按部就班,周而复始。一交上腊月,人们就板着指头、计算着过年的时间。初五就要吃 ‘五豆粥’,初八就要吃 ‘腊八’,初十一过请门神,二十三就要 ‘祭灶’ 过小年。二十四扫房,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羊,二十七宰鸡鸭,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守岁包饺子,大年初一过大年。
鞭炮鸣过年了,‘天增岁月人增岁’,老人又老了一岁,娃们又长了一岁,老人一定要为娃们准备好压岁钱。再全家一同看精彩的文艺节目“春晚”。过年普天同庆,喜气洋溢!但我总觉得过去生活困难时,人情重年味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觉得人情薄了 ,年味淡了。可能是思想太守旧了吧,跟不上社会的飞速发展了吧。
最后,祝愿国强民富,盛世太平!祝愿大家都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新年!

漫聊春节
作者:武稳祥
800多年前的南宋理宗年间,有位杭州和尚 ‘无门慧开禅师’,曾作了一首千古广为流传的偈诗:
春 有 百 花 秋 有 月,
夏 有 凉 风 冬 有 雪。
若 无 闲 事 挂 心 头,
人 生 都 是 好 时 节!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百花绽放,春色满园。炎夏酷暑,汗流浃背,凉风徐徐,解热爽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皓月悬空,月光普照。冬临寒冷,大雪纷飞,漫天皆白,奇景壮观!春夏秋冬,炎凉循环,一年四季,各有特色。
为人处世,风雨磨练,沉浮相随,逆顺难料。
要不人咋说:“不如意事 十有八九,百事但求 无愧我心。” 日月交替,世事变幻。谁也不可能永远志得意满,且看花红自有花谢日,弯月总比圆月多。谁也不可能永远处于低潮,须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只要把烦事 闲事,能大度放开,心胸开阔,顺其自然。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人生都是会充满阳光的!
今年冬天也不知是啥原因,西安地区灰蒙蒙、雾茫茫的阴霾天,还多于蓝天白云的晴朗天。一整个冬天、就没好好下一场雪。该寒冷的时候没太冷,以致病菌丛生。咳嗽 感冒等小病不消说,现在得心梗脑梗,各种癌症的人也特别多。尽管大多医院都隐藏了 ‘救死扶伤’ 的招牌,张开血盆大口收揽钱财。但家家医院还是床位紧张、人满为患啊!这是不是老人们所说的 ‘干冬湿年’ 呀?
但不管天气如何,一年一度的春节还是如期即临。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一交上腊月,人们的思想就都自然而然地跑到过年去了。安居在家的人们,并都在逐渐做着过年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这也是老祖先世世代代 千百年流传下的老传统啊,也是我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最隆重的节日啊!长年漂泊在外、远离故乡,在四面八方打工谋生的男女们:不论人在天南海北,都在盘算着回家过年的路程和日期。想方设法预购汽车票、火车票、客轮票、飞机票。谁都知道春运期间的票难买、车难坐、家难回。但无论有多么困难,也要回家过年,归心似箭嘛!
由于这些年人们普遍都注重了抓经济,而忽略 淡薄了许多优秀的传统观念,有的甚至越过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有的少数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假烟、假酒、假药、假币、假证、 假饮料等等,造假成风,层出不穷,丧尽天良!适逢春节来临,家家都要筹办年货,又给他们造成了良好的商机。他们也非常善于揣摩人们的虚荣心、攀比心。大家也都能看到: 如今的商品大都是装潢精美,实则败絮其内。春节长假期间,本来是人们放松心情、欢愉喜庆的时节。但大多酒店宾馆、旅游景点都借机巧立名目,抬价宰客。如此不良情景、能不令人堪忧呢?
从过去走亲戚送的糕礼、到烟酒各种食品,再到如今的牛奶、米面油。若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此变化,也能看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大提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但是,你今天给我大包小包的提来,我改天又大包小包的给你还回去。如此这么周游一圈列国,有的东西又完璧归赵、物归原主了。有的牛奶食品还过了保质期了。这确也是一件挺烦人的事情。
我长期体衰怕冷,前一段一动就喘,就近到村医疗站连续挂了7天吊针,略有转轻。在此期间,意外听到一个汉中小伙讲:‘他回汉中过年走亲戚,今天你一家空手到我家来作客,吃 喝 玩一整天。明天我一家空手到你家去,再吃 喝 玩一整天。谁也不嫌弃谁,谁也不瞧不起谁。“言者无意,闻着留心。”我听了后暗暗点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可避免了以上弊病。不知大家觉得此法可行不?

过大年、迎新春,贴对联,挂红灯,放鞭炮,接福财,祈喜庆。也是老传统,也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本也无可厚非。目前城市为了防霾,已禁止在市区放炮。但在广大农村 地域开阔,还是能尽兴鸣放的。但有的个别富裕户,不放过难得的这个 ‘炫富’ 的机会,每年买个几千元的炮。在公路上摆一长溜筒子炮,你32响,我就64响,攀比之风 盛行一时。三十除夕放,大年初一放,正月十五元宵节放。花钱卖笑,烟火满天,倒也壮观,极为奢侈!但浪费严重,实不足取。
世上的世事 从来都是要一分为二的看,过年放炮伤人的事情屡有发生,电视上年年有报道。我村的南堡子有一个姓‘于’的,上堡子有一个姓‘沈’的,就是在检查哑炮时,突然冲天一声巨响,伤了眼睛。经急忙抢救,最后一个成了独眼龙,一个双目几近失明。血的教训、不得不引以为戒。
我记着小时候,家家都很贫穷,我等小孩子们,当然不管日月有多么艰难,都日夜盼着能早点过年。过年就能吃上白馍、就能穿上新衣 新鞋,就能接上几毛钱的压岁钱。其实,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有个黑身白手叫 ‘祟’ 的小妖怪,专门在除夕晚上伤害小孩。有一对老夫妻 老来得子 十分疼爱。三十夜晚他们就守着娃,拿着一枚铜钱逗小孩玩,小孩玩的睡着了,他们就随手把铜钱放在小孩枕头旁边。一阵阴风过后、‘祟’ 来了,它将要伤害小孩时,突然发现铜钱闪闪发光,以为是啥宝物要降服他,吓得他它赶忙逃跑了,小孩因此获得了平安。大家闻知之后,就都仿照此法,以求得小孩的安康。因‘祟’ 和 ‘岁’ 同音不同字,‘压’ 即 ‘镇压’ 之意,慢慢就叫成 ‘压岁钱’ 了,从此 这个风俗就千古流传至今。

时过境迁,如今的压岁钱已失去了它本来的涵义。由开始的几角几块几十块,到如今的以100元为起步。今天你给我娃发几百,明天我给你娃也发几百。由于钱较多,大部分娃的钱都叫娃他父母收走了。理由是替娃保管,娃们并得不到收了压岁钱的欢快感。正因此情,有人就建议给娃们发个5 - 10元,大人也不要收(也不值得收),由娃们自由自配享受其中的乐趣方妙。
曾几何时,由于西方思潮的侵入,冲击了我东方古国的许多优良传统。(尤其年轻人)追求金钱享乐,盲目狂热追星。而有的明星在国内赚了个盆满钵盈,扭身一转 携卷巨款 却跑到国外享乐去了。试问:我国5000年的灿烂文化是靠唱出来的吗?我国的空前强盛是凭扭出来的吗?固然,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也离不了演艺界。但这些年明显地太抬高了演艺界,冷淡了默默奉献的科技界。
2020、1、11午,党中央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主席亲自为94岁的中科院院士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85岁的气象诺奖获得者 中科院院士曾庆存,二位老科学家颁发奖状、佩戴奖章,亲切握手、合影,并扶他们坐在主席台他的身旁。这崇高的荣誉、隆重的礼节,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以及所有的人们。这也向全国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国家将日益重视科技界,万众一心 为科技强国而奋斗!
辞 旧 金 猪 归 神 去,
迎 新 银 鼠 送 福 来。
最后,祝愿大家喜迎新春,旗开得胜!万象更新,开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