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一)
作者:杨浩然.偶然
一、懒人懒办法
牛鑫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九六0年。他娘头回生孩子不会侍弄,无意间将他放成了臭迷子头。由于生不逢时,营养不良,牛鑫的身子骨有点单薄,但那张臭迷子脸却为他增光不少。宽大的脸盘,弯弯的月牙儿眉,一双大眼忽闪着似乎会说话儿;高挑的鼻梁将圆润的两腮分作两边,不厚不薄的嘴唇包着一排齐刷刷的白牙,一笑就放光。别看他身小力薄,但打小勤快,他父亲就经常说:“这孩子行,能过份好日子。”
在生产队干活那几年,他下力气挣脸面,队长总拿他当标兵。可自打成了家、分了地后,却一变全变,变成了懒汉。早晨懶窝子不说,大白天不上坡,还在阴凉里看书呢。最可气的是半夜三更看书、写小说,像着了魔似的。妻子小勤气不过,便到婆婆那儿告状。母亲一听,拿起笤帚疙瘩就打。但打也白搭,他仍我行我素。
一开春,各家各户就忙开了,有的往地里运粪,有的没白没黑的刨地、布地瓜脊。
刚分了地的人们似乎有出不完的力,连吃饭时间都放到了田间地头,把土地理整的溜光水滑,看着就顺眼。
崮乡人一年种三茬儿,即:春种地瓜,夏种玉米,秋种麦子。
牛鑫虽然变懒了,但也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道理,便一古脑的把兔粪、鸡粪运到地里,然后用锨扬了起来。发酵过的白色鸡兔粪顷刻就把地皮盖严了。望着自己的杰作,他满意地拍了拍手就去看他的小说去了。
不养猪养兔,是牛鑫的第一份杰作。
刚结婚时,妻子小勤要喂头猪攒粪肥田,被他一口否了:“不行,猪太能吃。”
小勤不理解:“那咱拿什么种地啊?种庄稼没粪可不行。”
“喂兔,兔子吃草省粮,兔粪照样肥田。剪下的兔毛能卖钱,省下的粮也能卖钱。有了钱就能买化肥,上了化肥的庄稼一定疯长。”
小勤听听是这么个理儿,就依了他。如今看了满地的兔粪,她满意的笑了。
这天晚饭后,小勤说:“人家都在刨地布脊,明天咱也行动吧,炕上的地瓜芽子都半拃高了,下场小雨就得秧了。”
牛鑫说:“好,明天带上小木犁,你扶我拉。那点活没几天干头。”
次日来到地里,牛鑫安排道:“记住,隔一步拉一沟,犁要扶正了。”见妻子不理解的看着他,便补充一句:“听我的没错。”
一步一沟,亩半地一会儿就拉完了。牛鑫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待会儿你往沟里撒化肥,我起脊。”
按常规,沟里撒上化肥后得将两面的土刨松拢起,成脊后荡平才算完事儿。可牛鑫却只拢一面,而脊子另一面的萋萋菜、野苦菜还在疯长呢?
“这能行吗?”小勤不解的问。
“保准行,过些日子就知道了。”牛鑫胸有成竹。
地瓜脊刚布完,恰巧下了场小雨。牛鑫坐不住了,一大早就起来拔芽子,拔完芽子挑起水桶就走,一个中午就栽了一亩多,第二茬芽子没用完呢,就把二亩半地栽满了。
春雨贵如油,小雨过后,满坡都在秧地瓜,可牛鑫家的早秧完了,其他家的才种了不到一半呢。
唉,雨下的太小了,一夜就被风和干渴的土地刮跑、吸走了。而吸了雨水的瓜脊仍干得吓人,一舀子水倒下去“吱”的就被吸干了,所以一天种不了几分地。
正当人们累死累活的与天斗、与地斗时,牛鑫吆上妻子开始锄地了。因为地瓜脊的另一面是新土没草,只锄一面速度快,所以很快就锄完了。由于起脊时另一面未动,水分得以保存,墒情自然好,不仅栽种时省水省力,锄地也费功少。但头遍地一锄不要紧,地瓜立马就还苗疯长起来了,其他人家的地瓜苗还在地里半死不活的等雨呢?牛鑫家的,早就拖秧鼓蛋了。
炮蛋哥和牛鑫一墙之隔,别看他没个头,但岁数却比牛鑫大一倍,庄户活都能拾得起放得下,一见大得子不安常理出牌就来气:“大兄弟,这叫庄户吗,唵?”可当看到结果后,就一声不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