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299
299下洞子遐想曲(七)
附件之二
年关记忆
最近一段时间,黑山嘴旧河床封冻了。来到这里溜冰的人群,像潮水般涌来,比过年还热闹……。
提起过年,许许多多的年关往事,一 一涌上心头……
年关前的打扫庭院卫事,这是件头等大事。农村的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庄前屋后,院里院外,除旧革新,家家户户比着干,没有一家愿意落后。
贴春联。这是过年(春节)的大事。过去那个年代,农村认字的人少之又少,写幅春联得请先生来家中书写,或是到先生家中求几幅春联。我从64年就开始自己书写春联。家中不知父亲从那位朋友那边带来了一本农历,上面有十来八幅春联,照猫画虎,我就给自家写上了。那年我三年级。邻居,亲戚知道了这件事,都拿着红纸来找,让我给他们书写春联。我也不知道自已写的行不行,好不好,先念给来客选对联,选好后,我就开始用毛笔书写。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咋样,来者的客人都是满意的拿上春联,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放鞭炮。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放鞭炮,初一到十五,东一家,西一户,炮声不断,这种喜气祥和的传统,一直被继承下来。
守年夜。大年三十,以前没有春晚,一家大小,围着放在士坑中间的泥火盆,把家中仅有大树墩放在火盆上,燃起汹汹大火,这叫红红火火过大年。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穿上新衣,摆上丰盛的年夜饭,其实就是油饼子,水饺子等食品。午夜,晚辈开始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拜年有礼品,花糖一块,或一个枣,一个核桃,总之,小零食不会少。还有年份钱,伍份是一份儿,一毛是一份儿。那年头,一毛钱的压岁钱,应该是最高的挡次了。
走亲访友拜大年,这是过年的重头戏。家族大点的,初一拜本家族的长者。初二,女儿回娘家,一般都是给外爷外奶,舅舅、舅妈拜年,又有压岁钱,伍份一份儿,一毛一份儿。我们还要走舅爷爷家。因为妈妈是从甘家舅爷家中出嫁的。
看社火。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士塔大队和经州大队的长腿子(高桥)表演的最好,娃娃们跟上看了又看,我也是这伙娃娃中的一员,记忆非常清晰。
提起当年娃娃们的玩耍项目,那可是五花八门,别样风趣。踢键子,弹蛋儿,打纸角,滚铁环,赶猴儿,跳绳,跳房房,丢手绢,改绞绞……那像现在,一天到晚,低头看手机,看出了多少近视眼……。
现在人们过年,无法和六十年代中期相比。我还是十分怀念以往过年的欢腾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