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漳军咨祭酒一一丁儒先贤
文/郑亚水
且说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曰:曹操赤壁大败,脱华容之难,回顾所随军兵,号称八十三万,现止有二十七骑……于是引众入南郡安歇。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苦?”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不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渐。郭奉孝,即郭嘉,曹操的军咨祭酒(高级参谋),曾出谋协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巩固了北方政权。
那么,归德将军陈政及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的军咨祭酒是谁呢?那就是龙海市丁氏开基始祖,曾任漳州别驾(刺史副职)的先贤丁儒。丁儒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字学道,又字维贤。少年举进士不第,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随折冲府将军曾溥镇守龙溪(时归泉州辖,741年划漳州辖)。曾溥将军爱惜丁儒的人品和才华,特将自己的宝贝女儿“三娘”嫁给他。唐总章二年(669年),泉州与潮州之间“七闽之极,襟连百粤”的地带发生少数民族反抗朝廷统治的“蛮獠啸乱”。曾溥将军年迈告退,朝廷遂派归德将军陈政率偏裨将许天正等123员、府兵3600名入龙溪屯守,因丁儒已在闽南辅佐曾溥将军五年多,对本地山川地理、风俗民情等情况比较熟悉,陈政将军重用丁儒为军咨祭酒,凡事都与他推心置腹,共同谋划。
唐军从北方中原经长途跋涉,初来乍到炎热潮湿的闽南,许多将士水土不服,疲病交加,加上远离故乡,情绪不佳,原有的战斗力大为下降。而少数民族叛军“蛮獠”则以逸待劳,啸聚山林,熟知路径,出没无常,使得新来唐军穷于应付,被迫从龙溪古县西南屏障九龙岭,退守到柳营江(今江东桥以东),双方隔江对峙,相持数月,不相上下。丁儒出谋令士兵编扎竹筏,密运到北溪上游香洲缓流处(今华安县沙建一带)搭成浮桥,暗渡军士过江,取道山涧捷径从背后袭破敌寨,并乘胜追击,将“蛮獠”叛军赶到蒲葵关(今漳浦盘陀岭一带),一时大振军威。
但时过不久,“蛮獠”叛军首领收拾失散人马,再振旗鼓,卷土重来,依仗其地形熟识,百姓附和,大举反攻,迫使陈政所率将士陷入反包围,只好且战突围,退却到华安九龙山一带固守待援。唐咸元年(670年),归德将军陈政上书告急后,朝廷再派他的两位兄长陈敏、陈敷率计有58姓2000名将士,连同母亲魏氏,还有他的14岁儿子陈元光领命南下支援。陈敏、陈敷相继在须口(今浙江省汇山县)染病疟殁。母亲魏氏强忍悲恸毅然挂帅,继续领军扶柩入闽,与固守在华安九龙山的陈政人马汇合后,重新夺取柳营江东岸筑寨屯守。随后采纳丁儒的建议,实施“辟草莽、斩荆棘、建宅第”的招抚策略,安顿归顺的少数民族土著于“唐化里”(今芗城区至龙文区一带),进行文化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对付负隅顽抗的少数“蛮獠”叛军,则加大军事打击力度,通过精心组织蒲葵关(今盘陀岭)战役,彻底击溃“蛮獠”叛军主力,使其弃守梁山、乌山等天然屏障,一直败退至广东揭阳凤凰山一带筑寨据守。
唐仪凤元年(676年),唐军进驻云霄镇,次年,陈政因劳病故,丁儒以父辈旧史辅助陈元光整军经战,施行教化,解禁封山,发展经济,使辖地一派升平,出现“边徼宁弭”的安定局面,建州条件日渐成熟。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初九日,唐朝诏准设置漳州府,陈元光任漳州刺史,丁儒先任承事郎,后任别驾(刺史副职,从五品以上)。工作上,丁儒苦心劳形,深入辖区各地,包括穷乡僻壤访贫问苦,解决百姓诉求纷争,并动员南征屯边的将士扎根漳州,运用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取代刀耕火种开荒拓土自给赈民;同时积极鼓励汉畲联姻,永结连理,安居乐业。丁儒协助陈元光“劝农重本”,实施按口授田的均田制,引导百姓重视水利,开渠引水,并广泛进行造坝挖塘,防涝防旱。发展了经济,也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丁儒谢事退休后,定居于龙溪县白石乡石福井社象山(今龙海市角美镇杨厝村丁厝社)。但他退休并不休闲,还招募当地村民填海围垦,筑堤御潮,并引柳营江之水灌溉埭田,使原先因潮汐大潮海水浸泡的耕地淡化,成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良田。
唐景云元年(710年),丁儒再次奉陈元光之请任事,因巡视少数民族部落时染上疟疾,同年十月辞世,享年六十四岁。无论是在紧张的平叛战时运筹帷幄,还是在绥安靖平的经世济民,丁儒为开漳置州立下了汗马功劳。故漳人“有颂述将军父子功者,无不指称佐郡丁承事,其赞襄之力居多。”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