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的阵痛
作者/永 昶
有一天,无意间看到地震局发的台历上,有一行红色醒目的“海原大地震纪念日”字样映入我眼帘,那惨不忍睹的地震场面在我脑海又开始浮现。
上世纪是中国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除了推翻帝制的新革命运动,还有1920年12月16日,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十一月初七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原大地震,这场天灾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在当时中国人口不足现在人口1/3的情况下,地震死亡人数高达28.82万人。看着历史照片至今让人触目惊心。我家在这次大地震中也付出了残重的生命代价。
太阳刚落山,爷爷走在从通渭城“上粮”后回家的路上,他惊奇地看到沿途两旁每个沟湾的村庄里,到处都有被人追堵得四处乱窜,却不回家归圈的牲畜,还有鸡鸣犬吠和杂乱无章的声音,他深思着这种奇怪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他感到诡异的是太阳落山不大功夫,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内心产生一种莫名的凄凉和恐惧,便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轰隆隆……”忽然一阵闷雷般地吼声震耳欲聋,爷爷本能地抬头看看天,几颗星星在愁雾中眨巴着眼睛,他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儿,就感觉自己像站在筛子里面一样旋转、晃动,难过、恶心,不识方向地摔倒,在地上被摇得乱滚,他才反应过来:“地震了”!
一阵剧烈摇动刚静下来,爷爷挣扎着站起身,顿觉天地昏暗,尘土呛得人透不过气,呼吸困难,胸腔闷胀,不辩东南西北,只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树晃动得厉害。当爷爷还不知所措时,又是一阵晃动,他再次栽倒在地。这次摇动过后,爷爷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道黑茬,他跪着向前挪动身子,用手去摸时,发现是一条摸不着对边和㡳的深沟,他不敢冒然前行,返身向摇晃的大树摸去,在不远处摸到一堆干苜蓿捆,就躺在散乱的苜蓿捆里,任由时不时发生的余震筛动着他无助的身心。
爷爷躺在散乱的苜蓿堆上,看着隐隐约约的几颗星星眨着混沌不清的眼晴,想着家里亲人这时的安危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爷爷才意识到一些怪异情况:这半年,前所未有的在天地间出现了一幕淡淡的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的东西,时明时暗的笼罩着陇东大地。起初人们都感觉不太自然,多么渴望有一场风把这层围帐刮得烟消云散。天随人愿,但风屡屡吹刮,这层围帐依然如旧,渐渐地,时间久了人们也就习惯了。爷爷才明白,原来这笼罩的烟雾和刚才自己亲眼目睹的鸡鸣犬吠、畜不入舍,这都是地震前的预兆,只是当时几乎没人知道这种现象。
等到天大亮,天黄地混,暗无日光。爷爷看到周围许多山体滑坡,窑塌房倒,地上裂缝随处可见,深不见底,在时不时的余震中他跌跌撞撞向家奔去。爷爷走进几乎坍平的庄院,看到被大伯和二伯从废墟中找出的奶奶、姑、叔和嫂、侄,血肉模糊的尸体惨不忍睹,父子三人抱头痛哭。这时陇东大地上余震不断,人们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北风飘雪,冷冻难耐。村邻们相见只是相抱痛哭。大家只有忍痛自救,相互帮助。寒冬雪天,爷爷和两位伯父无处栖身,就在草垛里打洞过夜,艰辛度日。时间久了,能找到的食物都吃光了,伤者无药,缺衣无食,盗贼四起,死亡人数与日俱增。来年春天,虽然到了春暖花开之时,却唤不起人们对春天美好的心境,户户无粮,无籽下种。为了生活人们开始剥树皮,剜草芽,苦不堪言,生不如死。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军阀争霸,对局部发生的天灾民难无人问津。据父辈讲,这次地震从始至终,没见过一位政府官员来视察灾情,了解地震情况。同样就在陇东这片土地上,在距今百年后的我们也正面临着疫情变异毒株一次又一次地侵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至上” 的原则,实施全民免费打疫苗、做核酸,救治已经感染疫情的患者,阻止了新冠疫情向更深层次的扩散。
我回忆起父辈讲述家史里发生的这一切,忆旧怀昔,两厢对照,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为此,我真感慨自己很幸运,能生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