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慈母
——小德肋撒
(赵勤学作品选36)
作者 / 赵勤学
小时候,母亲对我是很严格的,就像严寒的冰雪铺盖着麦地。
文革初期,一场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席圈全国。不幸的是,这场运动的烈火己烧在了父亲身上。父亲中标了,我也跟着倒霉了。在村里,脚不踏,腚不挨,猪不吃,狗不啃。父亲不行了,那还有我狗喝的糊涂,几天不挨揍就算很幸运了。就算我躲在家里,也在劫难逃。特别是到了中午,我也就离挨揍没多远了。
我家院子很大,到了中午,邻居们好来这里吃饭。一天,一位邻居哥哥吃罢饭,然后手一伸,像屙屎唤狗的那样:“过来,过来,小大眼珠子,给我刷碗去。”小大眼珠子是我的外号,因为眼睛大,人们称谓我大眼珠子。
话音刚落,我马上从地上拾起碗,去执行这一光荣任务去了。一会儿,厄运终于降临到我头上,只因没刷干净碗,挨了两个耳光。我无力反抗,可怜巴巴的蹲在地上,捂着脸,不时地发出赖猫似的哀呜。那少气无力的哀呜声,流露着无奈和乞饶。我有什么法子,人家叫我难看,我就难看了;人家叫我难受,我就难受了。
这时,母亲劝道:“您哥哥,别生气。”接着,母亲一边示意我快快地躲开,一边批评我:“你这个小孩子,以后做什么事情要认认真真地做,下次注意吧!别凑在这里惹您哥哥生气了。”
几年后,父亲被上级认定为贫农成份。从那以后,我的腰杆也挺起来了。又过了七、八年,父亲去世了,上级又认定父亲为地下党。是的,父亲又搞地下工作去了。
上个月,母亲去世了,临终前的那几天我问母亲:“娘来,我从小好挨揍,你还记得吗?!”
母亲两眼潮湿,轻轻地点了点头:“记得,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的仇人。”
2023.1.11
【编者注】此文已经于2023.1.12 05:06发表于《海外华英》,再次发表时编者有修改(前面老照片为赵勤学老师母亲多年前留影)。

【作者简介】

赵勤学,男,汉族,1958年1月15日出生,大专学历,国家干部退休,香港文联会员,香港诗人协会会员。1976年曾当担任中学数学、音乐老师,1978年曾担任济宁市杂技团二胡演奏员,现退而不休任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二胡教师。出版的小说《儿子的心愿》1998年在山东省供销合作报上获得一等奖。被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当代作家杂志编辑委员会、扶贫助学公众号《汪广仁教科文》评为2020年7月“雷锋号助学爱心奖”、8-10月“新时代雷锋爱心助学奖”获奖者、2021年5、8、9、12月和2022年1、4、5月“新时代爱心助学金榜”得主,2020年“新时代雷锋爱心助学季度人物奖”获奖者,荣登《中国教育科学》杂志2020年第9期封面。2019年12月31日至2022年7月29日在《中国教育科学》杂志和公众号《汪广仁教科文》编辑部发表了《封锁站》《信仰》《悟空外传》《梦幻曲》《血浓于水》《再回首》《梦境》《等你》《解放思想》《写作》《跟你走》《飞出绝情谷》《香江呤》《那天》《对联》《封锁站》(续)《苦海天助》《祖国之明珠》《五四青年节致香港青年群友》《同学小红》《恶梦已向吾走来》《写于父亲节》《三民主义说》《中国之马克思》《缅怀孙中山先生》《贪婪》《大美济宁》《聊天》《周易》《霸权者》《疯婆子别访台》《南湖船》《啄木鸟》《中俄关系通》《红太阳颂》《民族魂》等小说、诗歌38篇(首)。通联,邮编:272100;详细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兴东社区兴东新区兔息超市;电话:18315475535;微信号:wxid_xx1wphv4od2822;邮箱:603298500@qq.com、940913433@qq.com。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