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1970年的一个春天,阳光灿烂。
由毛主席提议,筹备召开四届人大,在是否设立“国家主席”之职问题上,他与林帅分岐凸现。
毛主席一而再、再二三的提议不设国家主席,而林彪仍一意孤行,敬请毛泽东兼任此职。林彪此时觉得只有通过设立国家主席,进而当上国家主席,才有可能进一步巩固和捍卫自己,已经载入党章的“接班人”地位。
毛主席虽然在半年之内,多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但依然无法让林彪死心。“修宪”之争,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两个阵营的较量。
1970年8月23日,夏日炎炎。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开幕。
当天会议开幕时,主席台上座着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陈伯达五位常委。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周恩来宣布了会议的三项议程:讨论修改宪法的问题,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与战备问题。按预先宣布的程序,首先应是康生作宪法修改草案报告。然而,林彪突然清清喉咙,提出要先讲几点个人意见。
此时,林彪要讲话,讲些什么内容,多数常委事先都不知道。在林彪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中,他继续坚持“天才论”,坚持设国家主席。
林彪讲完后,毛泽东对周恩来、康生说:“你们讲吧!”主席语气中流露出不悦的情绪。
周恩来见状回答:“计划问题有本子,材料都有,我就不多讲了!”
已经烦躁的毛泽东立即宣布:“今天开到这里为止。散会!”
很显然,林彪一伙将这次会议当作最后一次“拼搏”的机会。为配合这次行动,陈伯达、叶群上庐山后,他们临时组织了一些语录,编成《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分发给团伙中的几个人。
8月24日,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按事先商定的口径,引用同样的语录,分别在华北组、西南组、中南组、西北组发言,共同点是:坚持“天才论”,提议设国家主席,要毛泽东亲自担任国家主席。
许多人不明真相,但出于对中央的信任和対毛主席的崇拜,纷纷赞同由毛泽东任国家主席。
陈伯达等人的发言,同时影射了张春桥一伙诋毁毛泽东的行径。会议没有按毛主席预先的希望,形成一个团结的大会。陈伯达充当先锋,挑起争论,矛头直指江青、张春桥等人。既然,林彪已经将两个集团的斗争公开化了,江青、张春桥等人岂能坐以待毙!
“主席,不得了哇!他们要揪人。”江青带着张春桥、姚文元向毛主席绘声绘色地反映了大会的情况。
当天下午,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林、周、陈、康五常委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笑容从毛泽东的脸上消失,他的目光直射陈伯达,十分严厉地说:“你们继续这样,我就下山,让你们闹。设立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谁坚持设,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陈伯达失魂落魄,使林彪无比难堪。林彪和陈伯达都意识到,这回他们输了,而且是彻底输了。叶群、吴法宪等人见势不妙,匆忙撤回、销毁自己的言论。
周恩来找吴法宪等人谈话,要他们做检讨。吴法宪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林彪。林彪说:“你没有错,不要作检讨。”
8月31日,毛主席经过几天的调查研宄,在陈伯达整理的那份论述“天才”的语录上,写下了一段批示:“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作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毛泽东这个批语的抄清件上,又加上一个标题:“我的一点意见。”
九届二中全会,在毛主席的愤怒之中落下了帷幕。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对陈伯达进行审查并展开批判。此举对林彪刺激不小,他虽然还高坐在主席台之上,但在毛主席的心中,他已经“失宠”了!
(据《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难忘这八年》等综合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