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行汉诗2022年大事记
——黄永健作品选(177)
文 / 紫藤山
一、“深圳大学汉诗艺术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本中心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诗创新诗体研究”,展开学术研究、交流、创作、传播,逐渐得到诗学界的广泛认可;

二、紫藤山教授赴华南师大音乐学院举行专题讲座《寻找阐释途径一一艺术本体论新探》,获颁华南师大音乐学院客座博士生导师证书;

三、第十八届文博会光明区配套文化活动一一汉诗点亮光明“汉诗文化艺术节”十二月二十七~三十日成功举办;

四、紫藤山教授于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举办“吕进诗学讲坛第十讲”,题目一一守本固元,守正创新,当代汉诗创新诗体解析,圆满成功,讲座文稿(20000字),由山西赵青山先生整理点题,于网络推送传递;

五、紫藤山教授应邀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系研究生举行《艺术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学术讲座,讲座进行了交流讨论,效果良好;

六、《逐潮听浪一一南山区文艺评论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三十七万字,深圳评论家周思明专文书评推送;

七、紫藤山教授论文《世界文化格局下本土化艺术本体论的独特价值》,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分委会第二届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八、《汉诗归来一一当代十三行汉诗评论集》作为深圳市南山区文联年度重点支持项目立项,由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编辑成书,送交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九、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报道十八届文博会专项文化活动一一汉诗点亮光明,这是十三行汉诗文化活动首次亮相国家级主流媒体平台;

十、紫藤山教授书评《抟情化升,艺以成人一一读金雅<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发表于《人文天下》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十一、应《中国社会科学网》邀约,紫藤山教授撰文《文艺工作者如何回答好四个“之问”》全文发布,进入“社科锐评”栏目;

十二、十三行汉诗大梅沙创作基地挂牌成立;《逐潮听浪一一南山区文艺评论集》研讨会于大梅沙汉诗艺术创作基地成功举办;

十三、紫藤山教授论文《中华艺术精神的当代阐释》发表于《艺苑》杂志第四期,论文《艺术参与当代哲学文化建构》发表于武汉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

【编者注】
一、黄氏手枪诗命名: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汪广仁教授2020年研读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所创的十三行汉诗后曾说:“黄永健教授新创的十三行汉诗——手枪诗,既为诗也为词,既有格律也有新韵,既上继承也开创新,有形有色,蕴味颇佳,可谓黄氏手枪诗,应该大力推广学习。”黄氏手枪诗,汪广仁命名也!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汪广仁教授】

二、黄氏手枪诗(十三行汉诗)格律:
当代松竹体十三行汉诗是中国·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于2013年12月27日在手机上发明创作出来的诗,因诗体形状酷似“长松披竹、松竹合体”。后又发现诗体形如手枪,故又冠以俗称“手枪诗”。风靡全国后,被汪广仁教授命名为黄氏手枪诗。
当代松竹体十三行汉诗囊括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征,不拘于平仄、声韵,同时又兼得诗经与汉赋的风格。它是中国几千年的诗歌文化与新媒体手机微信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文化这个“生命体”诗体与时俱进的个性张扬。
以十三行诗标准体“三七体”来讲,其33、44、55、66、77、33、7排列式,包涵了中国古典之三字诗、三字令、四六骈文赋、五言七言诗和词牌格式,集各种诗词格式而自成一体。
十三行诗同样具备四六骈文的对仗、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同样可以有骚体句、诗体句、叠字句的和谐美、音乐美、典雅美。
曲谱:63字,七平韵
平平仄
仄仄平(韵)
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要求:
1. 整个十三行句末,不作标点符号(枪手们习惯不标标点的原因)。
2. 使用平水韵,十三行格律诗,何韵;使用词林正韵,十三行词,何韵。
3. 可以所有上下齐句全对仗;部份对仗时,至少第七言句必须对仗。

【作者简介】
黄永健教授,笔名紫藤山。男,1963年出生,安徽肥东人,艺术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主席,深圳大学汉诗艺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松竹体十三行汉诗创始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艺术学理论、诗学理论、文化创意产业及美学理论研究。在《文艺研究》《艺术百家》《文化艺术研究》《民族艺术研究》《诗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70多篇,专著《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2013年入选“高校社科文库”、《艺术文化学》入选“艺术学教育丛书”、《艺术文化学导论》入选“十二五艺术设计类国家规划教材”和“十四五艺术门类国家规划教材”、《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入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诗创新诗体研究”。
主要论著包括《苏曼殊诗画论》《艺术文化学一一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中国散文诗研究一一现代汉诗背景下一种新文体的理论建构》《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文化在流动和积淀中创新演进一一以深圳的文化发展为例》《凝神注思一一批评与探索的轨迹》《汉诗归来一一当代十三行汉诗评论集》等。
通联——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邮编:518060;邮箱:hyjhk@163.com;电话:15999638256。



【林静转自《汪广仁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