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声声迎新春
宋晓华
“砰砰、叭叭……”一阵爆响过后,花花绿绿的纸屑纷纷扬扬,飘然而下,将墙角的一点残雪覆盖,一股浓浓的火药味随着干冷的空气弥漫开来。“过年喽……”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追逐着爆竹声响,东家遛遛,西家逛逛,平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时候,人们春节放爆竹,以驱邪为主,北宋以前,没有火药,放爆竹就是将竹竿烧透后摔击,使之爆裂,发出声响。 “食却谷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应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宋代范成大的这首《爆竹行》不但描述了古代爆竹的燃放方法,时间,注意事项,更多的指明了其驱鬼避邪的作用。
宋代以后,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烧竹放炮逐步被燃放火药填充的鞭炮所替代。鞭炮不但质量好,品种多,而且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从这首宋代的《燃爆竹》,我们可以看出,春节燃放鞭炮,从原来单纯地驱邪,演变成了为节日增添喜乐气氛的一种方式,一种习俗。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鬼神之说自是很少有人相信了,春节放鞭炮,要得完全是一种节日的气氛。人生就是冲天一吼,活着,就要有点动静,呯呯叭叭的爆竹声,释放着人们的各种情绪。过春节,如果没有点响声,没有点动静,那还叫过节?一年下来,日子不顺的人,放挂鞭炮,提提精神;喜事连连的人,放挂鞭炮,庆祝庆祝。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已经融进中国人的骨子里,春节之时,耳听得鞭炮声声,眼见得烟火齐飞,不但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精神上的极大享受。
“呯呯叭叭”,在爆竹的冲天一响中,一年过去,释怀放下;一年又来,满怀希望。
2023年1月17日
作者简介:
宋晓华,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山东平邑人。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空闲时喜欢读读书,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