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离团
东方红公社离河东公社最近,每次市里京剧团到乡下演出,对于农村来说那可是一件大事,十里八村的社员们都来,相邻公社的社员们也会套着马车前去观看。今天李凤娇的缺席,李静的救火,一下子把个小常宝演的活灵活现,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还是第一次。声情并茂,情感投入,直接把很多观众带到了那深山老林苦不堪言的环境中。特别是河东公社来的那些观众,看到了李静竟然出落的如此优秀,成了山城市京剧团的当红演员,拍手的,叫好的更把这场《智取威虎山》的戏推向了高潮。有人说:“咱河东有人才啊!”
“还是李奉儒这样书香门第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来这样的优秀人才啊!”
“那不见得,土生土长的孩子就不能有成才的可能性吗?”
“不论是谁家的孩子,反正是咱河东公社的,那就是咱河东公社的荣誉啊!”
“这句话说的还是一句人话,为咱河东公社争光了。”
“难道我说的不是人话了吗?”
“……”
“几个人的争吵把场子的一角弄的不得安宁,有人只好摆手制止了这些无端的争吵,演出仍然在继续。
自从李静在东方红公社演出时救火登场一下爆红以后,得到了京剧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格外关注。渐渐地从一个台后打杂的学徒,一下子走进了台前,并且成了台柱子。很多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可是对于李凤娇来说,心里总是觉得非常的憋屈。本来自己是这个剧团里的当红头牌,为什么让李静这个农村来的乡巴佬蹬在了自己的头上,以后我的面子,我的威望就没有了。想到这些,李凤娇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看见李静的样子就气更不打一处来。可是团里的领导和老师们又那么的器重这个农村妞,操之过急或许会更让团里的领导和老师们看不起自己。
在李静看来,这么快的就登台演出免不了心里有些没底。团里那么多年的老师们都平平淡淡,而自己很快得到了团里领导的重视,特别把下乡演出的重头戏压在李静的身上。李静感觉到的压力更大。这个压力不仅仅是演出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身边人的压力,其中最担心的是李凤娇。很多次想找李凤娇谈谈,可又会说些什么呢?说轻了,轻描淡写会让李凤娇觉得自己是在得了便宜卖乖,反而会适得其反。说重了,回头怎么面对白雪老师和团里的领导对自己的鼓励与支持啊。而且那么多地方的观众对自己那么认可,自己直接收戈让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啊。
人与人之间不论如何介意,如何争风吃醋,如何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可时间总是有条不紊的移动着。随着一页页的日历被撕掉,山城市京剧团的演出一场接着一场的在进行。临近年底,全省的样板戏汇演即将开始,山城市京剧团正在紧锣密鼓的为筹备参加全省的样板戏汇演而着急的时候。团里的领导和老师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确定这次演出的演员。特别是一些主要演员。李凤娇演出功底确实很好,就是这些年有些自以为是,常常不把别人看在眼里。而且靠着市委有人,李凤娇是有些目中无人,参加全省汇演拿名次的希望不大。如果选择李静,李静毕竟还小,功底还不是很厚。但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意见,李静勤奋好学,能够及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情感投入也非常的到位,获奖的希望最大。而李凤娇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直接去市委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远方舅舅吴振耀,吴振耀是山城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京剧团的领导说起吴振耀部长,那是毕恭毕敬,不敢得罪,说你政治有问题,你不敢没有问题。
李凤娇来到吴振耀家中,二话不说一屁股就坐在沙发上痛哭流涕,一副非常委屈的样子,直接提出让舅舅吴振耀做主。六十年代末,河东人看到了李奉儒家的藤椅,都觉得是一种奢侈。七十年代初,家里有如此大的沙发,坐在上面似乎还有一些弹性,沙发上遮盖着镂空的棉线幓巾,洁白的幓巾与棕色的牛皮沙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如此的高档与奢华。更加奢华的是沙发后边的墙上有一副浮雕的山水画,山水画的上方薄薄的一幕水幕从浮雕的山水画顶端缓缓落下,静静地听,能够听到涓涓的流水声。李凤娇的舅舅吴振耀走到李凤娇的身边,和蔼可亲的说:
“谁惹我们家娇娇生气了啊?“
“还不是那个乡巴佬,抢了我的头牌不说,现在要参加全省的汇演了,你也不管我。“李凤娇一边说着,一边用余光看着身边的吴振耀。
“我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原来就是为这个啊,舅舅明天就让那个乡巴佬回家,台柱子还是你的,好不好啊?“吴振耀嬉皮笑脸的一手搂着李凤娇,一手捋着李凤娇前额上的头发,安慰着李凤娇。李凤娇这才抹了一下眼角,露出了一丝特别的微笑。
第二天,山城市京剧团党支部书记王越接到了市委组织部部长吴振耀的电话,电话里直截了当的提到了这次选择李静为主演的“意见“:
“王书记啊,选择谁主演不是我所管辖的事情,但是你们必须为市委着想,参加全省的样板戏汇演不是一个演出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选择一个右派子女出演革命人物,你记得合适吗?党的十次路线斗争告诉我们,阶级斗争一丝都不能放松,这么长时间来我一直没有过问你们京剧团的事情,是我过多的相信你们,可是,你们现在的事情让我非常不放心,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掂量吧!“说完,也没有等王书记答话,吴振耀就把电话给挂了。
王越放下电话,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简简单单的演戏,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重大政治问题啊,真是不可思议啊。思前想后,还是把白雪老师叫过来看看下一步怎么办吧。
白雪老师走进王越书记的办公室,还没有等王越说话,就直接坐在了王越的对面椅子上,看着王越的表情,似乎猜到了刚刚发生了什么。然后开门见山的问:“王书记,是不是关于李静的问题啊?“
王越点点头,没有接着说什么,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站起来给白雪倒了一杯水,递到白雪面前,眼角似乎挂着泪水。白雪已经意识到今天事情的严重性,接着问:
“王书记,你不要自责了,李静的思想工作我来做,我想李静会理解我们的,她是一个知情达理,宽宏大量的女孩子。像这样的女孩子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白雪老师,这些年你为咱京剧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演员,你也最懂得我的想法,可是我总觉得我已经不适应再继续做这个工作了。我这身体也不行了,以后咱团里的工作还劳你费心了。“王越这样说,白雪似乎感觉到了这里的空气都要凝固了,王书记一直带着京剧团走南闯北,留下了数不清的赞誉与掌声。如今,让这样的一件事弄的问题如此严重,白雪的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滋味。问题总归是问题,政治如此”重要“,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面对现实。
三天以后,李静由白雪亲自陪同,乘坐公共汽车回到了河东公社,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故土。白雪老师带着京剧团的介绍信,找到了公社党委,叙述了李静在京剧团所做出的成绩,由于京剧团缩编,不得不让李静暂时回来,等剧团需要的时候,再通知李静返回京剧团。一切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心知肚明的。都会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自然风平浪静。而且白雪老师还特意就李静下一年上高中的事情与公社的领导进行了确认。
第二十五章:高中
1973年的春天,在囫囵中学的73届高中新生入学的人流中有李静,也有李双。
李双本来就是因为学习不好而在初二的时候留级,留级以后不思进取,满脑子都是在寻找未来的依靠,寻找鲤鱼跳龙门的门路,而由于早恋引发的男生与男生之间的打架,在河东中学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后来通过各种关系,补上了初中毕业证,走进了囫囵中学的73届高中一年级。被分到了九班。
李静由于被招录到了山城市京剧团以后,由于父亲李奉儒所谓的历史问题,再一次回到了河东,不得不再一次走进教室继续深造,走不断求学的人生之路。李静也被分到了九班。
李静和李双见面以后,仍然感觉非常亲切。毕竟分开这些年了,那闺蜜之情仍然还在。如今又分到了一个班。而且这次还被分到了一个宿舍。因为囫囵中学是附近几所初中的中心点,四个公社的初中中,只有这一所高中。现在离家几十里,所以需要住校学习。一间宿舍要住十二个学生。宿舍是一个通长的大通铺。每个人的宽度只有半米多。教室的座位不能随便调换,可是宿舍可以自由选择,李静由于来的早,就在靠窗户的位置铺开了床位。后来进来的几位女生也随便的占据了一个床位,铺开了自己的被褥。挨着李静铺开床位的是李新梅,李新梅不是河东公社的。李静不认识,但是住在这间宿舍的肯定都是九班的,李静仍然非常客气的帮助李新梅铺床,整理衣物,一边和李新梅打着招呼:
“同学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新梅,新旧的新,梅花的梅,你呢?”李新梅一边整理着床铺一边回答。李静一边帮助李新梅整理床铺一边回答:
“我叫李静,木子李,安静的静。以后我们就要在这里朝夕相处了。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告诉我。”
李新梅是一个非常腼腆的女生,圆圆的小脸,一笑就形成两个深深的酒窝,说话带着脸红的微笑,一看就是一个和气善良的女孩子。
大家正在宿舍里忙碌着,从外面走进了李双。李双前前后后打量了一下整个宿舍,看看李静旁边的李新梅满脸堆笑的问李新梅:
“同学你好,我和李静是小学的同桌,初中的同学,我们俩是好多年的好朋友,你能不能往里边挪一点,我加在你俩中间好不好啊?”
“哦,可以。”李新梅一边答应着,一边往外拉着刚刚铺好的被褥,给李双腾开一条床铺。
在这间宿舍里,渐渐地住满了十二个女生。
然后就是一个个的自我介绍,第一个自我介绍的是性格最开朗,表现最活跃的是高艳花,具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男生性格。爱打抱不平,爱多管闲事,爱助人为乐,心直口快,为人处事都是屈指可数的好学生。后来被誉为这间宿舍里的四朵金花之首的大喇叭花。高艳花第一个站起来,放开大嗓门说:
“同学们,姐妹们,我叫高艳花,是高高的鹰盘山上最艳丽的伴儿英花,就是人们说的蒲公英花,我脾气不好,但是心眼儿不坏,你们谁需要我的帮忙尽管说话,我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心甘情愿。”大家一听,有的直接就笑出了眼泪。紧接着就是李双自我介绍:
“我叫李双,是双双对对的双,我有很多缺点,以后希望姐妹们多多帮助,多多理解。”介绍简单,同学们没有其他反应,紧接着李新梅,郝建秀,刘芳,郭永慧,顾立媛,刘桂萍、韩秀花、张玉花、温欣花一个个的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一个是李静的自我介绍,话语非常简单,语气非常低调:
“我叫李静,是木子李,安静的静,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我希望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成为朋友和亲人。”
在这十二位女生中,最惹眼的名字就是四朵金花,除了高艳花,另外三位是韩秀花、张玉花、温欣花。韩秀花体格健壮,爱打篮球,能长跑,被称之为这四朵金花里的铁梨花。张玉花虽然个子瘦小,但是身体素质好,肯吃苦,爱学习,为人厚道,待人热情,被称之为四朵金花里的土豆花。温欣花长的秀气,人才也漂亮,不怎么爱说话,每天就知道埋头学习,被称之为四朵金花里的含羞花。除了这四朵金花,还有李静,李双,李新梅,郝建秀,刘芳,郭永慧,顾立媛,刘桂萍。她们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家里的土炕,第一次走进高中的校园,第一次与同龄的姐妹们睡到了集体大通铺上, 第一次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享受着美好的高中时代的,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心情,给这个拥挤的宿舍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笑声。相互介绍,相互认识,相互照应,一个全新的生活就要在这里度过满满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根据学校的规定,这间宿舍和其他宿舍一样,推选了宿舍小组长。论组织能力,论为人处事,高艳花首当其冲的成为这间宿舍的小组长。然后立下了各种规矩及宿舍的规章制度。虽然宿舍非常拥挤,但是在高艳花的约法三章的要求下,每个人的床铺必须干净整齐,所有的个人物品全部放在自己的床铺下面,放置要整齐,宿舍内看书时间、聊天时间、洗漱时间、熄灯时间必须严格遵守。在农村,大多数人还不习惯受这样条条框框的约束,只有李静和几个性格文静的女生显得格外的平静与习惯。因为规章制度是为了大家和谐相处的条件,是修炼个人素质的标尺,是衡量一个人个人修养的镜子。
从此,李双又一次与李静走到一起,不仅成为了同班同学,还成了朝夕相处,晚上身贴身睡觉的室友和闺蜜。李静仍然和以前一样,时时处处像一个大姐姐的呵护着李双,照顾着李双,一直把李双当成自己的知己和最亲密的朋友。李双同样也是非常的依赖李静,毕竟离开李静这些年,自己的学习落的有些太多,学校的学习抓的越来越紧了,如果两年后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以后进城找工作,找对象都是困难。所以,在李双的心里仍然还愿意把李静当成最亲近的闺蜜。李双有时候也在反省自己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发生的那件事,要不是高阳在王一与自己之间插一杠子,说不定自己就不用再读这高中了。现在王一回城了,自己再去找王一也是不可能了,毕竟自己初中没有真正的毕业,现在好不容易上了高中,拿不到高中毕业证,王一再喜欢自己,到头来也是靠不住的。如果高中毕业了,王一即便不喜欢自己,到时候有了高中毕业证,进城找工作,找对象就相对容易很多,档次也会提高很多。想到这里,李双看着李静,似乎觉得身边的这个闺蜜还是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的救命稻草。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