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朋林
本篇继续就广泛的题材之三抒发亲友乡情、之四评论文学艺术、之五纵谈养生保健、之六推介中华医药;奇巧的对联之一药名切合题旨内容细细道来。
广祥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而少时又曾在农村生活劳动,他阅历丰 富,交游多广,博览群书,心系家国,因此他的联议题材是十分广泛 的。我读后,觉得许多篇什是涉及几方面的,甚至是交互的,粗略划 分,可为以下六大内容:关心时事政治,思索人生哲理,抒发亲友乡情, 评论文学艺术,纵谈保健养身,推介中华医药。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也是哺育我们成长的第一人,所以,广祥先生所抒发的亲情,首先表现在对母亲的怀念上。《悼念家慈》就是饱含深情的一篇。
儋州是作者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近二十年的时光,因而也在他的头脑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感怀篇” 中,有不少是回忆跟父亲在儋州生活的,还有对叔父、房东的回忆,有回忆母校的专文。“行旅篇”中有对儋州美食、儋州热带农业科学院和热带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海南大学的回忆。爱屋及乌,作者在联文中,还有对海南黎族文化传人,对海南作家、书法家,对他的“第三故乡”香港文人及商士的介绍与颂扬。当然还有对其他文艺家朋友,对世界著名华人的怀念等。读者可逐一翻阅。广祥先生是文人、雅士,从他的四部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对书法、篆刻也很喜爱,他的文艺理论也有坚实的基础,而且于之有深入的思考。
关于书法,他认为”书法是作者假借笔墨来表达自身情感倾向及向社会诉求愿景的图像”,“书法养生或书法怡情”只是“小我意识”, “中国书法在国际舞台上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于文学,他盛赞某作家“是用见识写书,但凡作文,无故弄玄虚 或故作高深之笔,辞达则止,不在多言”;他指出“出书是向众人馈心 境的钥匙” “文学要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发展角度论述'人与社会总和’的意义”。这些都可以在他的“文艺篇”里读到。这恐怕是老年读者朋友最想看的。我在这里推荐《论素食养生》《食养新主张》《悠闲是少欲者的灵魂资产》《敢向滚滚红尘借休闲》和《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五篇联文供大家寻度。《养生与治未病的因果关系》也有精辟的论断语句语段。喜欢小吃的朋友可以看《逛儋州美食街有感》《浅议越南小吃及其人文价值》。
广祥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他本人也颇通岐黄之道,涉猎深广且为 弘扬这一民族瑰宝而不遗余力,他的《中药趣联》书、本书以及《闲把人生细思量》书的《中药篇》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他还积极活动、大力宣传、建立组织,还联络国际友人,向海外传播中华传统医药学。本书中就有《 读多国政要贺函知中医药的重要性》、《华夏医药是惠民医学》《西人但说岐黄好》等。
广祥先生自幼苦读,饱览群书,他又喜好文学,脑袋里佳句名篇储备了很多,他的粤方言又有对应古声调的先天优势,加之他又受过现代教育,掌握语法辨别词性之类也非难事。然,创作中药对联是高难度的,奇就奇在他把中药名连缀成联,在形式上中规中矩,字面意思又与作者自己的散文叙述议论切合。具体就本书来说,他的联作奇巧在三点:药名切合题旨,形式中规求变,运用诸般机巧。
对于这一点的最好理解,莫过于看作者的解释,即看《浅议"反垄断与共同富裕”》《共看明月都垂泪》。我们再举些例子。
悼念慈母,他用了 “去母” “吹血草” “断肠花”,同小篇另一联用了 “知母” “劳伟” “苦常”。写农村妇女劳动,他的上联是“慈姑泥浦牵牛子”,慈祥的妇女在泥地牵牛犊的劳动场景跃然纸上;下联及同小篇另一联用上了 “勤母” “主田” “拔麻” “辛苦” “苦辛”; 《大事在农》则用了 “农吉利” “稻稳”(字面意“水稻产量稳定”)“怀香”。谈当年粤地平民偷渡去香港,他的联里有“滑桃树” “攀谷藤”“提心吊胆” “走边疆”,形象生动。谈到新冠病毒肆虐,他的下联是“恶疾凌凌鬼见愁”,“凌”是“欺凌” “侵犯”的意思,这种恶疾, 连鬼都愁哇!而这些全是中药名。这得益于广祥先生对药名的熟稔,对他来说,那是如数家珍哪!广祥先生本书里的对联,副副如此,限于篇幅恕不能逐一解析。
(未完待续)
吕朋林,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毕业硕士,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