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晚上放鞭炮的来历和传说
作者 :杨广东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以驱赶瘟神,再后来,中国民间就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并命名为“鞭炮”,一直沿袭至今。从而体现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渴望安瑞的美好心愿……

为什么三十晚上放鞭炮?人们的说法不一。今天就把我小时听妈妈讲的故事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种说法: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这天,灶王爷升天(把灶王爷那张画揭下来,在院中拢一堆火烧了,这就代表了灶王爷升天了)。灶王爷的名字叫張奎,灶王奶奶叫高兰英。他(她)们一年就放这七天假,去玉皇大帝禀报工作(主要是禀报各家的饮食情况)当时,民间还有一句顺口溜这样说:“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筐,禀报工作见玉皇,回来多多带余粮”。这就是人们所期盼的!
所以说,大年三十晚上在半夜时,各家把院中的火拢好后,就放鞭炮,接神。接的就是灶王爷。鞭炮放完了,就等于把灶王爷接回来了。每家就把请(买)来的那张画(灶王爷)贴在灶台上方。

第二种说法:
在远古时期,有个凶恶的怪兽,它既不象虎,也不象熊;既不象豹,也不象狼。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便从山上下来挨门窜户寻食人肉,迫害苍生。有一年的腊月三十夜里,这个怪兽赶到一个村子,正逢两个牧童在此赛牛鞭子,它忽闻空中传来了啪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接着它又窜到另一个村子,又迎面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色衣服,它不知道其为何物,吓得赶快调头逃走。之后它又赶到一个村子,朝一户人家门内一瞧,只见里边灯火通明,晃得它头晕眼花,只能又夹着尾巴溜了。大家从而摸透了这个怪兽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起很多抵挡它的方式。后来村子有一位80多岁的长者说,怪兽的弱点我们已经掌握,该想法子去收拾它,不能再让它祸害人了。这个长者苦思瞑想,想岀了一个好办法:把村民组织起来,备好刀枪棍棒这些反击武器,另外多备些鞭炮,等待三十晚上好去治服这个怪兽。

时间不久,一晃就来到这年的三十晚上,这个怪兽真是挺准时,它选中了某个村的一个农户家,正准备破窗而入之时,说时迟,那时快,村民们手持反攻武器,呐喊声四起,同时又放起了鞭炮,这个怪兽吓得是仓狂逃窜,直奔森林之中,从此影訊无踪。
后来人们也不知是谁说的,这个怪兽叫做“夕”。为了纪念这个夜晚,人们每到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放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