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品人物(之二)
作者/诗雨年华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对书里描写的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印象深刻。比如:性格叛逆、温柔多情的宝玉,才貌俱佳、多愁善感的黛玉,端庄大方、圆滑周到的宝钗,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凤姐等等。可是里面还有一位小人物,她既没有美丽的容颜,也没有过人的才华,更没有高贵的出身,却同样让我难以忘怀,甚至心生敬佩,她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老太太,住在金陵城外的农村,寡居多年,只有一个女儿,平时就靠两亩薄田为生。她的女儿嫁给了同样住在金陵乡下的王狗儿为妻,夫妻俩也和刘姥姥一样以务农为生,因两个孩子板儿和青儿无人照看,就把孤身一人的刘姥姥接来和他们一起居住照顾孩子。
王狗儿的祖上做过小小的京官,后来同贾府王夫人的父亲攀了亲、连了宗。不过,到王狗儿的父亲王成这一辈家业已经完全衰败,又到了王狗儿这辈更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

这年冬天,王狗儿一家穷的连过冬的棉衣和口粮都没有,只能窝在家里喝闷酒和骂老婆出气。为了解决全家的生计问题,年过古稀的刘姥姥主动担起了重任,带着年幼的外孙板儿前往二十年前曾到过的豪门巨富贾府去求助,打秋风,这就引发了刘姥姥后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
在整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几乎贯穿了整书的全线,她见证了贾府这个封建顶级大家族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再到巨厦倾塌、树倒猢狲散的毁灭全过程,与贾府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对于这个人物,我认为她有很多的闪光点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比如逆境时的乐观豁达、积极自救。
有句话说的好,能被救赎的,都是肯自救的!在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时,本该是顶梁柱的王狗儿只知道抱怨发牢骚,对于目前的困难却束手无策,而我们的刘姥姥却能着眼于现实,抱着乐观的心态积极出谋划策,为了全家的生活,也为了顾及小辈的脸面,主动挺身而出,付诸于行动,帮一家人渡过难关。她对女婿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倒还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运气,若得了好处,大家都有益处,便是没来银子,到那公府候门见见世面,也不枉我这一生了”。

到了荣国府门前,刘姥姥又是怎么样的表现呢?只见她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陪笑着对看门人说道:“大爷们纳福”。这一系列动作言语像极了一个生活窘迫或者遭受了不平之事的底层农民来到政府部门找那些头头面面反映问题一样,毕竟自己只是一个最底层的穷人,来到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富豪门前怎能不谨小慎微和忐忑不安?更何况是开口向人家求取钱财这样尴尬舍脸的事情,那种卑微胆虚与心酸无奈交织在一起的心情真是难以言状。可是她更清楚,相对于所谓的脸面,一家老小的生存才是大事,对于穷人来说面子只能是奢侈品,能活下来才是根本。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见下,见到了当家人王熙凤,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的资助,解决了一家人过冬的燃眉之急。
面对困境时,不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积极和得失坦然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这种良好的心态也促成了她的第一次贾府之行的成功。

再如顺境时的知恩图报、灵活多变。
当刘姥姥全家的生活得到改善后,她没有忘记帮助过她的恩人。第二年,瓜果蔬菜成熟时,她装了满满两大口袋送到贾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这是头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留下尖儿孝敬姑娘奶奶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也吃腻了,吃个野菜,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对于富贵至极的荣国府来说,当然不缺刘姥姥那点瓜菜 ,可是她知恩图报的举动竟意想不到的投了贾府最高领导人贾母的缘份,贾母热情留她在府里住几天,并带她畅游了比画里还强十倍的皇家园林大观园,见识了精巧雅致的潇湘馆,宽敞阔气的秋爽斋,富丽堂皇的怡红院,吃到了美味的茄鲞,认识了名贵的软烟罗,还得到了108两银子、两个金银稞子、一个成窑杯子,大量的名贵药材和绫罗绸缎,更重要的是与当家人王熙凤的情谊又进了一步,凤姐还让她为自己女儿起了名字。

这二进荣国府,刘姥姥的表现比上次好了很多,看到贾母年长,直接称呼对方“老寿星”,看到王夫人信佛,就编了个老奶奶因吃斋念佛感动了菩萨,赐给了宝贝孙子的故事,面对凤姐的调侃戏弄时灵活应对:“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在吃饭时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把在场的所有人逗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一通活灵活现的表演下来,哄的全府上下,心花怒放,笑声连连,也使她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大大改善了全家的生活。
还有危难时的仗义相助、言出必行。

当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这个威名显赫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已是大厦倾塌、穷途末路,随着贾母的去世和最大靠山贵妃贾元春的病亡,再加上得罪了某些皇权利益集团以及贾雨村等无耻小人的落井下石,使得整个荣宁两府惨遭抄家法办,全族获罪、入狱、发卖,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已年过八旬的刘姥姥得知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和路途遥远,由板儿搀扶着赶到狱神庙探望身陷囹圄的王熙凤和宝玉一干人等。

此时的凤姐正病恹恹的蜷缩在牢房的破草席上,蓬头垢面、虚弱不堪,昔日盛气凌人、珠光宝气的二奶奶架势早已荡然无存。尽管凤姐已是落魄潦倒,刘姥姥仍不失礼数的称呼她姑奶奶,并让板儿按规矩给她磕头请安,还带来了很多衣物送给凤姐和宝玉等人。当得知凤姐唯一的骨肉巧儿被黑心的舅舅偷卖到南省瓜州时,当即向凤姐表示:“知道地儿就行啊,我找她去,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得把她找回来”。听到这话,王熙凤已是泣不成声,立刻给刘姥姥跪下了。

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曾经富贵逼人,威风八面的凤姐绝没想到今天竟会跪求于刘姥姥。
多少年来,在贾府辉煌显赫时,受过恩惠的不计其数,可是落难后,恩将仇报者有,落井下石者有,幸灾乐祸者有,冷眼旁观者有,在众多的被资助者中,刘姥姥是最底层贫穷的一位,可就是她,却是唯一对落难的恩人伸出援手的人,她的仗义之举怎不让凤姐感激涕零?

为了搭救巧儿,也为了兑现对凤姐的承诺,刘姥姥,一个耄耋之年、裹着小脚的乡下老人,带着未成年的板儿南下瓜州,来来回回辗转千里,四处探寻,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卖房卖地,散尽家财终于救出了被卖进青楼的巧儿,完成了对恩人凤姐的承诺。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相对于《红楼梦》里那些光环耀眼的主角,刘姥姥如草芥一样的平凡渺小,她只是千千万万个劳苦百姓中的一员,可正是这个阶层却有着最博大的爱心和最无私的胸怀!
他们如同寒冷的长夜里一盏小小的火烛,虽不能驱尽黑暗,却照亮了你双眼,温暖了你身心,给你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