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
文/马香兰(甘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熟读此诗。
民以食为天,
爱惜粮食是各大信仰的要求和体现。
清高至尊的安拉说:"你们吃,你们饮,但不要过分,我的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 :31)
真主赐予我们的恩典数之不尽,粮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在伊斯兰教中爱惜粮食,爱惜真主馈赠的一切既是信仰的要求,也是感恩来之不易的表现。
以至于我们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教导我们,如果吃的东西掉了,那么应该捡起来去掉脏的部分。继续吃掉。
因为,吉庆在食物的哪部分,我们不知道,也许正是在掉了的那部分之中。
或许,有人会觉得东西掉了捡起来接着吃,不卫生,不可思议。在饭店把自己吃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会没有面子。其实,这是因为真主给我们的恩典太大了,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
假如退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挖野菜吃树皮的时候,有一个馒头可以救活一条人命,那么,如果一个馒头掉了,有人把它捡起来吃,有人会觉得脏吗?
同样,假如我们在野外或荒漠迷了路,干粮耗尽了,此时有人还有点儿吃的,如果掉在了地上,你捡起来吃,有觉得脏吗?
在古兰经中,真主告诉我们,优素福圣人时代,人们遭遇了连续七年的旱灾,当时灾情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如今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处于温饱线之下,如非洲等有些地方。
此外,战乱中的叙利亚,阿富汗,据说每天有很多大人小孩活活饿死,他们多么需要更多的人伸出援手!
因此,即使我们近况再好,也必须爱惜粮食,当我们端起洁白干净的碗,将雪白的米饭送进嘴中时,我们不仅当念个"太斯迷"以感谢真主赐予我们的恩典,而且我们还应该为受苦受难的人们祈福,祈求真主使他们早日摆脱苦难。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联想到我们所使用的这些恩典多么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此,无可置疑,爱惜粮食,既是信仰的要求,也是感恩的体现。
在饭店后厨打工多年,看到每次一盘盘剩菜剩饭倒入垃圾桶里,我难过至极。
心想,这些吃饭的人,没有劳动过,不觉得种菜人,做菜人的辛苦,连自己挣的血汗钱如此挥霍。也许是大老板,钱多的没地花了,来摆阔气。但是怎么讲也不能糟蹋。
以前网络不发达,我们只是听说,现在网络发达了,那个国家,地区的事,我们了如指掌,看到非洲一些国家人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我们生活在幸福祥和的国度,我们的条件是何等的优越。我们看看外面,在和自己对比,难道不羞愧吗。
看看近年来的天气,冬暖夏凉春寒,我们难道觉悟不到什么。
快过年了,疫情三年,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我希望我们珍惜粮食,珍惜一切。

【诗人简介】添盐米语,原名马香兰,回族,1972年出生,甘肃华亭市东华镇东华村人,家庭主妇一个。平时喜欢阅读,初中时期受刘振华老师的熏陶,爱好上了写作。平日里利用闲暇时间写些古体诗词,作品曾在华亭《三棵树》,《文斋堂》,《中国爱情诗社》《暖心传媒》《诗天子》《世纪风范诗苑》文刊上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