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299(二)
299:下洞子遐想曲(二)
致王旭东院长的一封信(注)
尊敬的王院长:
您好。
祝贺您当选敦煌研究院第四任院长,近来工作顺利,一切可好。我是(瓜州)榆林窟下洞子管护人员刘志军,今日去信有两件事给您汇报一下,并和您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第一件事情,关与《心声二部》(注)出版一事。早在2012年的时候,我最早向您提出,请您协助,为我出一部(有关下洞子)的一本书。这件事您是清楚的!您当时也是(口头)答应了的。可是,第一封书稿交到您手中,现在已过去三年时间了,能否出版,始终未见您再提说!不知是您工作很忙忽视了,还是书稿不符合出版要求刷下了?我很想听一听院长您个人的真实想法!结合(下洞子)工作出一本书,本来是件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单位切身利益,有利于宣传敦煌文化,宣传华夏精神文明的好事情。不论是通过出版社出版,还是由单位(内部)资助出版,或是由(作者)自费出版,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出版。只要《心声》书稿能和读者见面,作者都是欢迎的,也是完仝可以接受的。现将《心声二部》手书稿原件,几经修改补充,适当增加篇幅,(由作者精心)加工整理的第二稿转交王院长,敬请王院长亲自审阅后定夺。
第二件事情,关于个人(含家属习明花)在下洞子工作,(以后的)下岗时间问题。下洞子看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年令在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不论工资高低,谁都很难在这样一处人员稀少,环境艰苦的地方长时间待下去。我们夫妻俩人,是本人志愿来这里工作的。按单位规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年满60岁,必须和国家正式职工一样退休!离开工作单位(下岗)。单位这种“一刀切”的政策规定,(作者)觉得在农民工身份的工作人员中实行,有失公平,公道,和公正,是不够稳妥或不够恰当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农民工上岗有工资,下岗以后一切全无。突然停发工资,让六十岁以上的农民工,如何生活?完全靠子女抚养可行吗?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农业收入一年下来很不稳定。子女们连自已的生存问题,实在都自理不好,解决不了,怎么照料老一辈?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努力,而是现在的农业收入极不稳定。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老一辈农民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代人。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的老一辈农民工,六十多岁,七十多岁,即使年过八旬,仍在环卫,保安,家政,园林等工作岗位上顽强的工作,辛勤的奔波!道理很简单,他们既然是一帮农民工,一天不上班,一天就没有收入,生活将陷入困境!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个人和单位共同考虑,共同协商,合理解决。这里还是要说下洞子。这里的工作,主要是尽职尽贡,搞好洞窟守护,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只要身体条件健康,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就具备从事看护工作的基本条件。我和妻子习明花,通过年年体检,身体状况良好,还能胜任这里的看护工作,希望院党委,院行政管理部门,能从实阶出发,适当放宽年令限制,让我们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再干几年,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或者更长一点。一位退伍老兵愿为党的事业多干几年。这点心愿,不知院领导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我们俩人在这里多干几年,并不影响院里的日常工作,也不会给院所造成任何负担?现在我们提前提出这份延迟下岗申请,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下洞子看护工作实际?还望王院长调研,还望院长提出具体意件和解决办法。
二、许多资料表明,祖国上层正在讨论,正在制定延迟退休方案。这项政策的实施,一是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缺泛之困境;二是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养老金平衡等问题。既然国家把延迟退休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那么,农民工为何在六十岁必须下岗呢?道理是明显的,如果农民工在六十岁能领到退休工资或者养老金,谁还愿意上了年纪。七老八十了,还要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奋斗,顽强拼博呢?现在的具体问题是,农民工一旦下岗,工资、福利,补贴,全部取消,生活明显没有着落。在这个问颢,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农民工只要工作条件弁许,只要还能胜任本职工作,用人单位是否应该考虑考虑,还是延迟下岗。这样是不是更稳妥,更合理、更适度一些呢?敦煌研究院是中央直属单位。对于这样一件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本单位不好解决,是否可以先放一下,交给来解决。等中央有了具体政策,再根据中央精神,适时辞退那些临时性农民工。这样做,是不是有根有据,有理有节,更稳妥,更适合一些呢?不知王院长意下如何呢?
三、有许多资料表明,在国外,耄耋老人打工者屡见不鲜,百岁老人坚持工作,坚守工作岗位的,也是大有人在。在我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那一位不是八十岁,九十岁,还在带研究生,还在做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国家正式职工,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他们下岗之后,单位还可以返聘,继续上班。农民工呢,没有工作岗位了。七老了,八十了,还有单位返聘吗?还有生活出路吗?这是多少年来二元结构的户籍政策造成的社会差距。相信隨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让劳动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共产党应该为老一辈农民工给口饭吃!敦煌研究院是研究学问的,也应当适当研究一下现实社会问题。对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否也研究一下,探讨一下,从中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个人愿和王院长共同努力,共同协商,共同探讨。总之,下岗也罢,离职也罢,农民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只能把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用书面的形式,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让我们共同应对,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以上建议(直接)提供给王院长,敬请王院长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致
軍礼
刘志军敬上
2015年8月15日于瓜州榆林窟下洞子
注1:这是刘志军同志为印书和上下岗问题写给王院长的信;
注2.书名1.心声二部;2.敦煌下洞书;3.敦煌赤子。以正式出版的书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