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15)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钟声,在我心间回荡
——我家那口可心的钟
姜 诗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中江龙台中学任教。下班回到家里,信手翻阅周而复先生的名著《上海的早晨》,书上说作品主人公很讲究,家里摆着一口做工精巧,造型美观的上海三五牌座钟。料想不到的是,这口小巧玲珑的钟,竟然开启了我的审美愉悦,激发了我对美好物件的心仪同向往。我实发奇想,要是在我家也摆上这样一口钟,不仅可供日常观赏,还能增添文化品位同生活情趣。我就立即同爱人商量,等以后分到宽敞的住房时,在家里也摆上这样一口赏心悦目的钟。但那时候,上海产的高质量商品十分紧缺,短时间于难于实现这个美好 的心愿。
一九八三年,我从中江龙台中学调到德阳市委宣传部任职。一天,我爱人从中江兴冲冲地来电话告诉我,经过她多方探询,多地联系,耐心等待,终于如愿以偿从中江百货公司买到这向往多年的宝贝。这口美伦美奂的钟,不仅走时精准,响声也十分清脆。听后,我喜出望外。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我们家终于圆了渴望多年的绮梦。
星移斗转,时光飞快流逝。不经易间,这个不老的时间精灵,已伴随我们夫妇及孩子度过了四十多年温馨的岁月。它伴随着我在书房读书,在书案上写作。伴随着我们同两个孩子喜迎朝晖,乐送晚霞。它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我们闻钟而喜。
钟声伴随我度过每一天,它带给我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激励。它催我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每当听到这清脆悦耳的钟声,我都 会心潮激荡,浮想联翩。决心要珍惜宝贵的时光,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去抒写更多更好的诗文,去创造新的辉煌。
四十多年来,这口被神奇时光浸染过的钟,青春不老。它那当当的声音引发我抚今思昔,唤起我对过往人生种种有滋有味的回忆。引导我穿越时光隧道去省视过去工作中的得与失,去回味工作中的苦与乐。它启迪我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深化了我对国家、对时代、对家人、对亲朋好友热爱的情怀。它昭示我,不能满足于现状,沉醉在既往成绩的酣梦里。要象它那样,永葆生命的激情,始终向前看。要象它那样,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二0二二年十一月廿四日

跨越时代的精神楷模
——南宋卓越教育家张栻
姜 诗
张栻(1133—1180)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哲学家,字敬夫,号南轩,又号乐斋。他出生书香门第,长在簪缨世家。父亲张浚,不仅能诗善文,学养丰赡,还是一位执钺掌旌,一柱擎天的抗金名将。
张栻家学渊源,勤敏精思,见识宏博,著作丰厚,是崇文重教的一代宗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曾担任过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长沙岳麓书院的山长。他气度端凝,庄敬自强,一生功业煌煌,清誉传遍四方。同朱熹、吕祖谦并肩齐立,享有“东南三贤”的美誉。他名重一时,最值得称道同景仰的有以下六个方面。
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
他一生关心民众冷暖,心里装着老百姓。他践行着先贤“民惟邦本,本国邦宁”的谆谆教诲。在抚州、严州、荆州等地任职期间,他修德立政,尽心民事,为百姓排忧解难,兴利除弊,尽一切努力造福当地群众。
张栻 执政为民,为政以德的事迹很多,这里介绍他最得人心的两条举措。一是薄赋宽民;一是倡廉肃贪。
先讲“薄政宽民”,1169年张栻出任严州知府。到职以后,他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获悉当地推行的丁盐钱捐,对老百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老百姓对此苦不堪言。他体恤民情,顺应民心,毅然作出降低捐税的决定,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真正实现了“仁心辅民”的初衷。
再说“倡廉肃贪”,张栻的一生,是正道直行,廉洁奉公的一生。他对那些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恨之如骨,决心要把这些官场败类、无耻蛀虫,依法从严惩处。他任荆州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江陵期间,不仅上章弹劾了信阳守刘大辫“广招流民,夺户熟田”的罪恶行径。还雷厉风行,执法如山,在一天之内罢免了有贪腐劣迹的犯官14人。这些行为,充分展现了他为政以德,“清以倡廉”的高风亮节。
情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张栻,忠孝传家,心怀天下。在他的一生中,报国安民的初心始终不改。
他秉承父亲的报国壮志,极力主张奋起抗金。反对妥协退让,对金和议。他“慨然以奋战仇虏,光复神州为己任。”把还我河山,洗雪国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自己的一生都 投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作为文臣,他不能横枪跃马,浴血疆场,不能亲冒矢石,痛击金兵。但他有治国安民的壮志,提出了很多修德立政,富国强兵的良策。他立场坚定,始终站在主战派一边,义正辞严地揭批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的无耻滥言。
他卓尔不凡,富有大智大谋大才大略。事上以忠;抚下以义;立身以德;待人以诚。对上不畏权势,忠言直谏,对下勤政爱民,怜贫惜寒。他要用自己忠君报国的言行“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是忠君爱民的光辉典范。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张栻是誉满全国的儒林宗师,一生崇德重教,诲人不倦。在他的心目中,教育是治国之根本,旷世之伟业。培育英才是国家的头等 大事。基于这种思想,他弃官从教,投身教育事业。在岳麓书院任山长,他以德行为根本,仁爱为依托,热心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他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循循善诱,执教有方。他引导学员以礼修身,以乐养性。他把办好岳麓书院,为国家培植栋梁,为社会输送人才,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他要求学员做到博学、精思、笃行,要自觉地不断地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格调有风骨的人。
他勉励学员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要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文人相亲的光辉典范
一一六五年,长沙岳麓山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这就是朱熹专诚从江西来岳麓山探访张栻,并一起开展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时候,张栻是主持岳麓书院工作的山长。大名鼎鼎的岳麓书院汇集了海内名师,是天下英才荟萃的地方。接待远方慕名来访的朱熹,对张栻来说是最欣慰的事。两年前,他们在旅途中于船上巧遇,结识定交,成了情趣相投,心灵相通的挚友。今朝朱熹来这里交流,同自己会讲,双剑双壁,双星同辉,成了中国文化历史上一般脍炙人口的佳话。朱熹、张栻同属学界巨子,士林精英,同属重量级卓绝之才,是闪亮的双子星座。在那时候朱熹是名满天下的代宗师,儒林盟主;张栻是学识渊博久负盛名的湖湘硕儒。他们的道德文章、学识人品历来为士林所倾慕。这样两位学界巨擘真心诚意地开展学术交流,确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文化因交流而增光;学术因辩论而添采。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双方达成了共识,奠定了深度合作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这次倾心交流,双方的思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朱张会讲”破除了多年以来,文人相轻的陋习;树立了文人相亲的风范。这是一件传颂千古的大好事。
从祀孔庙的崇高荣誉
张栻是南宋时期学识丰赡的博洽之士,他一生功业煌煌,声名极一时之盛。他的高风亮节在士林中树起了卓越的风范。他的懿言嘉行,广为传播,受到众多人们的景仰。就连宋理宗也赞赏他品德高尚,把他作为士林的师表。一二六一年,宋理宗下诏安排张栻“从祠孔庙。”要知道,在礼治社会里“从祀大典乃乾坤第一大事”十分风光,十分荣耀。这是对张栻一生功业最充分的肯定,也是张栻至高无上的荣誉。
跨越时代的精神楷模
张栻对国家竭忠尽智,一片精诚。办教育正身导下,敦品力行。他是忠心为国的光辉典范,立德树人的优秀楷模。他的名字彪炳史册,他的行为光彩照人。他是灿烂的儒家文化的绝佳代表。他的声望之高,成就之大,远非一般人所能及。他的功业爱到同时代贤哲和当今学人的由衷敬仰。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是张栻的至交。他们过众甚密,相知很深。杨万里看好张栻在学术上的精深造诣同卓越成就,怀着一片至诚的心写诗赞美张栻。其诗曰:“圣域有疆,南轩拓之;圣门有钥,南轩廓之;圣门有秩,南轩获之。”
当代知名学者余秋雨对张栻推崇备至,评价极高。他称赞张栻是“跨时代的楷模”、“世界级的文化大师”。我以为这些评价是精准的,张栻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