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心声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诗词之美在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诗人用情怀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诗词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对诗词的再创作的真情流露,是用心仔细品味作品后,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调、抑扬顿挫的旋律、真挚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美感,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能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云超天
岁杪感怀
赵云超
叶落枝疏柳瘦身,芳华又逝入埃尘。
三年抗疫黎民苦,数日筛阳党政辛。
大道曾经防远客,严城现在盼嘉宾。
躺平迟早寻常事,渡劫成功靠个人。
元日游览山公园
李修伟
映日冰湖喜鹊飞,览山翁妪探冬梅。
台阶向北寒风劲,坡谷朝南嫩草葳。
众志成城驱疫散,东风拂柳盼春回。
桑榆非晚夕阳美,小菜鲜烹品绿醅。
(注:绿醅:竹叶青酒。)
岁末抗“阳”纪事
李学玲
三载劳神紧预防,阴来无碍却呈阳。
一番恶梦谁陪侧,几场惊魂体自伤。
忽热忽凉多状况,时孬时好少良方。
躺平未必真平躺,独有心寒泪里藏。
岁杪盘点有记
张海鹰
爱女琼州就业忙,三餐欠饱脸青黄。
忧儿父母追儿至,助力庖厨勉力康。
百度搜奇调味好,千门探秘炒蔬香。
一年辛苦终回报,疫染来临不恐惶。
年关感怀
吴茂江
岁杪怀新欲见天,居家抗疫问何年?
晨观日出祈云散,夜眺星流盼月圆。
鬼魅还游千剑逐,瘟魔未灭寸心悬。
东风浩荡清残毒,但愿明春拨喜弦。
元旦寄怀
郭佑
节序循环又复新,元辰之际正冬深。
冰河低唱催融雪,我自独吟盼立春。
观赏红花楼上坐,邀来绿蚁案前斟。
须将故里良畴灌,栽下梧桐待凤临。
新年唱怀
徐和
半世无成鬓雪斑,心经暮岁不清闲。
寻观画册青山外,觅阅诗集碧水间。
灯下挥毫酬素志,书旁斟酒泛酡颜。
唱吟时代宏图美,九夏祥龙护有年。
岁杪迎新感怀
邓建伟
日月流光逐逝波,三年似梦感伤多。
放开未了将愁得,清彻难消无奈何。
四面高吟功德事,千家齐唱太平歌。
回眸岁杪浑身倦,祈盼天晴祛病魔。
岁末感怀
田敏
节序轮回数九天,将辞旧岁过新年。
细思沴孽未曾走,终胜残瘟势必歼。
浩浩黄河盈瑞气,茫茫塞上绕青烟。
一元复始更星象,旭日迎春五彩还。
岁杪寄怀
张文豹
将临岁尾岂蹉跎,梦醒幡然故事多。
抗疫三年鬼难灭,盼春融雪洗沉疴。
元旦感怀
陈昭
送旧迎新晚宴隆,全家聚会乐融融。
灯光不老青春在,子夜多情赠我龄。
元旦抒怀
赵传法
光阴漫九垓,日历又重排。
虎崽乘风去,兔儿腾步来。
疫停书正气,福到展情怀。
好运如期至,挥毫洒墨斋。
江城梅花引·岁杪感吟
李玉民
北风瑟瑟冷侵门。雪纷纷。思纷纷。遥看远山,玉带醒心神。又是年终辞旧岁,钟声近,一声声、催扫尘。
扫尘。扫尘。福临门。喜煞人。紫气熏。罢也罢也,鬓染雪、难复青春。往事悠悠,沟海趣常闻。始见邻家欢意闹,鞭炮放,迎新娘、美几分。
唐多令·岁杪感怀
李建敏
世路为谁留。人生伴我游。复年轮、历目层楼。岁月如梭思往事,几多梦、似云稠。
遥望旧村头,惜怀深院幽。暗灯昏、病惹心愁。疠疫凶残无处在,策善政,佑神州。
行香子·冬守寒门
许宗金
元旦开年,人锁宅门。倦论群里中阳人。早些备药,俱怕伤身。叹这流毒,这恼事,这飞尘。
静时着笔,闲时赏画。有阳台亦可耕春。寒门可守,病痛不侵。待疫情过,时序好,雁飞临。
定风波·岁杪
谭芷
枝上红梅欲破胎,冰天雪地立瑶台。惊看一年还剩几,休矣。笔敲脑袋独悲哉。
岁月匆匆焉待我?无那,一头白发不胜钗。所幸东风恩百姓,平等,朝朝梅下待春来。

燕歌行·并序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遮天蔽日;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又给予了丰厚的奖励。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军身受皇恩而败肯定是因轻敌;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看着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时常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哪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创作背景】
《燕歌行》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赵云超 李修伟 李学玲 张海鹰 吴茂江 郭佑 徐和 邓建伟 田敏 张文豹 陈昭 赵传法 李玉民 李建敏 许宗金 谭芷
本期朗诵:张宝莲 谢传明 何玉华 丁建华 陈银兰 何雨 张淑华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银川市诗词学会《黄河诗词》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