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过年多陪陪老人
作者 / 刘克勤

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领导向在座的干部提出这样一个倡议:过年了,大家别只顾自己快乐,应在家多陪陪老人!
这位领导说的意思很明白:平日里,大家一年到头都很忙,忙得顾不了回家看望老人。如今回家过年了,稍有点空闲,在走亲访友、迎来送往之余,尽量多安排些时间陪伴老人。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令我们难堪的是,在物资财富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的今天,我们的孝道文化却越来越淡薄:不少子女认为,只要给了父母钱,就算尽了孝心,而忽略了父母精神层面的需要。试想,老人垂垂老矣,心力不济,病多缠身,不在乎吃和穿,更拿着钱儿没法用,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和照料。还有不少人,把“啃老”视为天经地义。更有甚者,不但不思反哺,反而频频坑老。
老家有句土话:“夫妻是缘,子女是债”。此话的主要含义是,老人为孩子一辈子含辛茹苦,哪一刻不操心?儿女上学要操心,找工作要心,即使谈恋爱、结婚、生子,恐怕老人还得操碎了心、费尽了力。等到儿女长大成家了,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忙于生计,一年难得回家一趟看望老人,即使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静下心来陪爹娘说说话、聊聊天的时间有限。就是在同一座城市居住的,大部分的小两口也是关起门来过日子。据调查,我国目前空巢家庭达13%,已婚子女75%不与老人同住。
“倚门盼儿归”成了生活常态,很多老人把周末与子女团聚,当做莫大的福分。我的一个退休的朋友告诉我,每到周末就心情特好——因为儿子一家要回来!平时节俭的他,周五一大早就会到菜市场采买。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要走向老龄。你希望的是一个选样的老龄生活?老有所养、子女绕膝、含饴弄孙、其乐融融的天伦乐图,应该是每个人的企盼。
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该怎样去努力?除了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多为老人提供养老保障、多给老人提供交流机会、多吸纳老人参与文娱活动外,作为子女,每个人都有义务去营造孝道氛围——因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尽孝莫等。有机会,尽量抽出多些时间陪陪老人!

